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9-30 15:3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单元检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下列能源不提倡大力开发的是( )
A.风能发电 B.燃煤发电
C.潮汐能发电 D.太阳能发电

?
2. 在“十一五”期间,我国的工业重点是“节能降耗,污染减排”,因此在节能的同时还要开发新能源.你认为下列应大力开发的新能源是( )
A.太阳能 B.植物秸秆 C.煤 D.石油

?
3. 生活中使用下列器具,获取的能量是由化学反应得到的是( )
①微波炉?②燃气热水器?③电炉?④酒精灯?⑤太阳灶.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 D.②⑤

?
4.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C.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
5. 下列变化需要吸收外界能量才能进行的是( )
A.钢铁生锈 B.干电池放电
C.植物的光合作用 D.食物腐烂

?
6. 下列物质属于天然材料的是( )
A.聚乙烯 B.蚕丝 C.涤纶 D.尼龙

?
7. “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获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下列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也属于复合材料的是( )
A.机动车的轮胎
B.玻璃
C.钢筋
D.农业上的复合肥料
?
8. 被誉为世纪“材料之星”的是( )
A.石英砂 B.硅晶片 C.纳米材料 D.钛合金

?
9. 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的需求量增大,化肥对农作物的增产已成为最有力的措施.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这包化肥是( )
A.碳酸氢铵 B.氯化钾 C.硫酸铵 D.磷矿粉

?
10. 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为“向污染宣战”.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用风能与太阳能替代燃煤发电
B.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C.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
D.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和污染严重的老式锅炉
?
11. 以下生产、生活中的做法不符合环保理念的是( )
A.开发使用新能源,如太阳能、核能
B.生活用水、工业污水无需净化直接排放或灌溉
C.秸秆回收利用,不露天焚烧
D.外出时少殘私家车,坐地铁或公交车
?
12. 如图是某同学鉴别、、三种化肥的过程:则其中试剂甲和乙分别可能是( )

A.甲:水,乙:氢氧化钠溶液
B.甲:氢氧化钠溶液,乙:纯碱溶液
C.甲:稀盐酸,乙:氢氧化钠溶液
D.甲:熟石灰,乙:稀硫酸
?
13. 化学肥料对农业的高产丰收具有重要的作用,取少量下列化肥,分别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其中能嗅到刺激性气味的是( )
A.氯化钾 B.碳酸钾 C.硫酸铵 D.磷矿粉

?
14.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年月日消息,的中文名字即将确定为“细颗粒物”(英文全称为).科学家用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下列关于空气污染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尾气排放中含大量污染物
B.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没有危害
C.直接焚烧植物秸杆不会造成大气污染
D.只要进行空气质量监测就可以消除污染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
15. 下列物质与熟石灰混合,不能嗅到氨味的是( )
A. B.
C. D.

?
16. 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农业上超量使用化肥农药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做新装修房间的除味剂
C.用活性炭吸附的方法可将硬水软化成软水
D.用硬水洗涤毛巾,时间长了毛巾会变硬
?
17. 下列主题知识的归纳中,正确的一组是( )

①生活常识 ②安全常识
用铁锅烹调食物防止贫血
蛋白质摄入过少使人生长发育迟缓等 煤气泄漏先打开排气扇
海鲜防腐甲醛溶液浸泡
③物质鉴别 ④环保知识
蚕丝布料和化纤布料点燃
加碘食盐和无碘食盐淀粉溶液 臭氧层空洞温室效应
过度施用农药、化肥水污染和土壤板结
A.① B.② C.③ D.④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
18. 有关化肥的探究题:
(1)碳酸氢铵是一种化肥,生产厂家有下面的使用说明:“本品宜存贮于干燥阴冷处,防止受潮,施用后盖土或立即灌溉,避免爆晒或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混合使用,以免变质,造成肥效损失.”
(1)根据上面叙述,归纳写出碳酸氢铵的性质.
①________②________

(2)草木灰含有碳酸钾(其水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从草木灰中提取碳酸钾的步骤为:________.

(3)某农民发现他种植的农作物植株矮小,叶片发黄,茎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黄褐色并逐渐焦枯,于是他决定将碳酸氢铵与草木灰混合施用,以补充植物所缺乏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则该农民的判断是否准确?________.该农民施用肥料的方法是否合理?理由是________.
?
19. 空气质量日报可以及时反映空气质量状况,下列空气中的物质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是________
.?????????.氮气????????.二氧化锰?????????.________.
?
20. 根据我国当前空气污染的特点,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定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空气质量级别划分为________级,居于中间的级别是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
21. (10分) 请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在下列两小题中任选一题回答,若两小题都回答,则以第小题的答案来评定分数.)
今年由于无锡市政府加大措施来防治太湖水污染,因此蓝藻爆发没有去年严重,请你说说可能采取了哪些措施?(至少两点)
今年北京为了要举办成“绿色奥运”,采取了哪些措施来防治空气污染?(至少两点)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
22. 某市热电厂使用的燃料是含硫较多的煤.该厂附近一所中学的同学经常闻到空气有异味,且空气能见度差.学校研究性学习小组意识到这有可能是该厂排出的废气超标造成的,于是在老师的指导下做了探究实验,请你填写下列空白.
[提出问题]空气里二氧化硫是否超标呢?
.我国关于在风景区、居民区、工厂区的空气质量标准分别见下表:

地???区 风景区 居民区 工厂区
浓度限值

.二氧化硫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亚硫酸钠;硫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硫酸钡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如不与稀盐酸、稀硝酸等反应).
.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生成碳酸钠能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碳酸钡能与稀盐酸、稀硝酸等反应).
[设计实验]同学设计以下步骤来测定空气中的含量.
(1)采集工厂附近的空气样品.

(2)将空气样品通过溶液,加入一定量氧化剂过氧化氢,使其中亚硫酸钠完全转化为硫酸钠.

(3)再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经过过滤、洗涤、烘干,称量固体质量为.
计算:空气样品中的质量为.由空气质量标准可得出结论:该厂排放的________(填“超标”或“不超标”).

(4)简述采集空气样品的方法________.
[发现新问题]考虑到空气中的各种气体成分,有同学认为该实验测得的的含量偏大,其依据及你提出的实验改进方案是________.
[反思与应用]为尽快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________.
?
23. 某化学小组对“能否与反应生成酸”的课题开展探究.
查阅资料


(1)有毒,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气体,易溶于水.

(2)酸能使蓝色的石蕊试纸变成红色.
实验过程
(1)常温下,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制取.下列气体的制备装置能用于制备的是________(填序号).
.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
.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
.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
(2)右图中,实验时,中蓝色石蕊试纸的颜色始终没有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右图中,在通入之前,将滴管内的水滴到试纸上,试纸颜色没有发生变化,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当有通过时,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该实验中尾气处理的方法是:将其通入________溶液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十一单元 化学与社会发展 单元检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B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
应大力开发具有可再生性、原料便于取得的新能源、无污染的能源,不可再生性能源和污染严重的能源都不应大力开发,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风能发电是清洁、无污染的发电方式,应大力开发,故选项错误.
、火力发电时煤燃烧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空气污染物等,会造成温室效应、空气污染,不应大力开发,故选项正确.
、潮汐能发电是清洁、无污染的发电方式,应大力开发,故选项错误.
、太阳能是清洁、无污染的新能源,应大力开发,故选项错误.
故选:.
2.
【答案】
A
【考点】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
【解析】
从环境保护和节约资源等方面考虑.
【解答】
解:、太阳能既是一次能源,又是可再生能源.它资源丰富,既可免费使用,又无需运输,对环境无任何污染.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活形态,使社会及人类进入一个节约能源减少污染的时代.故适合;
、植物秸秆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烟雾,污染环境.故不适合;
、煤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在燃烧时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污染环境.故不适合;
、石油是不可再生资源,而且在燃烧时可产生大量废气污染环境.故不适合.
故选.
3.
【答案】
C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主要是看个过程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并提供了能量,只有②④分别发生了燃烧的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解答】
解:①借助电磁波无化学变化发生②燃烧天然气发生了化学变化③电能转化成热能④酒精灯是通过酒精的燃烧得到能量⑤利用的是太阳能.
故选
4.
【答案】
A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燃烧一定放热量,缓慢氧化和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给物质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答】
解:、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说法正确;
、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是吸收热量.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不只有燃烧,如镁条与稀盐酸反应也放出热量.
、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
故选.
5.
【答案】
C
【考点】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
【解析】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所有的物质燃烧、所有金属与酸、所有中和反应,绝大多数化合反应、置换反应,少数分解、复分解反应.
常见的吸热反应有:个别的化合反应(如和),绝大数分解反应,少数分解置换以及某些复分解反应(如铵盐和强碱).
【解答】
解:、金属铁的锈蚀条件,即铁与氧气、水同时接触就会生锈,钢铁生锈不需要吸收外界能量;故不正确;
、干电池放电时是通过化学变化产生能量,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不正确;
、光合作用需要有太阳能,故绿色植物要吸收太阳能才能进行光合作用;故正确;
、食物腐烂属于缓慢氧化,该反应过程中放出热量;故不正确.
故选.
6.
【答案】
B
【考点】
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
【解析】
天然材料是自然界原有的或经人工培植的植物上、人工饲养的动物上直接取得的材料;可根据天然材料和人工制造的材料等的分类依据、产品名称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聚乙烯是塑料的一种,塑料属于三大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蚕丝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正确.
、涤纶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尼龙属于合成纤维,合成纤维属于三大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
故选:.
7.
【答案】
A
【考点】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解析】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质的材料,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在宏观上组成具有新性能的材料,符合此特点的就是复合材料.
【解答】
解:、机动车的轮胎含有多种物质,主要是橡胶,是典型的复合材料,故此选项正确.
、属于非金属材料,故此选项错误.
、属于金属合金,故此选项错误.
、只是简单的含有氮磷钾元素的化学肥料,不属复合材料,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8.
【答案】
C
【考点】
复合材料、纳米材料
【解析】
根据纳米材料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属于世纪“材料之星”进行解答.
【解答】
解:被誉为世纪“材料之星”的是纳米材料,其中碳纳米管是一种奇异分子,它是使用一种特殊的化学气相方法,使碳原子形成长链来生长出的超细管子,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许多异常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
故选:.
9.
【答案】
B
【考点】
化肥的简易鉴别
铵态氮肥的检验
【解析】
根据题意,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加水后能全部溶解;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据此结合磷矿粉是灰白色的,硫酸钾、氯化铵和氯化钾都是白色的晶体;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现有一包化肥,可能是碳酸氢铵、硫酸铵、磷矿粉、氯化钾中的一种,取少量样品,观察到外观为白色固体,而磷矿粉是灰白色的,则该化肥不可能是磷矿粉;另取少量样品与熟石灰混合研磨,没有刺激性气体放出,说明该化肥不是铵态氮肥,即该化肥不是碳酸氢铵、硫酸铵;氯化钾加水后能全部溶解,故这包化肥是氯化钾.
故选:.
10.
【答案】
C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使用化肥、农药与环境的关系
【解析】
、风能、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
、以步行、骑自行车等方式出行,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
、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
、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和污染严重的老式锅炉,可以保护环境.
【解答】
解:、风能、太阳能属于清洁能源,不会造成环境污染,故符合主题;
、以步行、骑自行车等方式出行,能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从而减少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符合主题;
、施用大量的化肥和农药以提高农作物产量,会造成土壤和水体的污染,故不符合主题;
、淘汰污染严重的黄标车和污染严重的老式锅炉,可以保护环境,故符合主题.
?故选.
11.
【答案】
B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解析】
环保指的是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防止环境污染,减缓生态恶化等,根据是否能达到这一理念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开发使用新能源,能减少污染,符合环保理念;
、生活用水、工业污水无需净化直接排放或灌溉,会污染水体,不符合环保理念;
、秸秆回收利用,不露天焚烧,能防止环境污染,符合环保理念;
、外出时少开私家车,坐地铁或公交车,可减少污染,符合环保理念.
故选.
12.
【答案】
D
【考点】
铵态氮肥的检验
化肥的简易鉴别
【解析】
、、三种物质加入试剂甲后,、放出氨气,根据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的性质,可判断甲是一种碱;、加入试剂乙,产生气泡说明加入的是一种酸,利用这些知识解决.
【解答】
解:由鉴别的流程可以看出、、三种物质加入试剂甲两种铵盐放出氨气,铵盐遇碱会放出氨气,说明加入的是一种碱;两种铵盐加入乙后碳酸氢铵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因为碳酸氢根离子遇酸会生成二氧化碳,则乙是一种酸.
故选.
13.
【答案】
C
【考点】
铵态氮肥的检验
【解析】
根据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后能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故取少量化肥,加入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能嗅到刺激性气味的是铵态氮肥.
、氯化钾属于钾肥,不是铵态氮肥,故选项错误.
、碳酸钾属于钾肥,不是铵态氮肥,故选项错误.
、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故选项正确.
、磷矿粉属于磷肥,不是铵态氮肥,故选项错误.
故选:.
14.
【答案】
A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
、根据汽车燃料的产物分析;
、根据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害分析;
、根据焚烧植物秸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分析;
、根据空气质量监测的作用分析.
【解答】
解:、汽车燃料属于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物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正确;
、吸入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有害,故错误;
、焚烧植物秸杆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故错误;
、空气质量监测只能起到监测的作用,不会消除污染,故错误.
故选.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C,D
【考点】
铵态氮肥的检验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据此解答.
【解答】
解:、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与熟石灰反应产生氨气;
、氯化铵属于铵态氮肥,能与熟石灰反应生成氨气,会产生氨味;
、尿素不与熟石灰反应,不能产生氨气;
、碳酸钾不能与熟石灰混合产生氨气;
故选.
16.
【答案】
A,C
【考点】
使用化肥、农药与环境的关系
硬水与软水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解析】
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分析,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色素和异味,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
【解答】
解:、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会造成水体的污染,故不合理;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做新装修房间的除味剂,故合理;
、活性炭不能将硬水软化为软水,故不合理;
、硬水中含有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能与肥皂水反应产生浮渣,用硬水洗涤毛巾,时间长了毛巾会变硬,故合理;
故选.
17.
【答案】
A,C
【考点】
亚硝酸钠、甲醛等化学品的性质与人体健康
使用化肥、农药与环境的关系
防范爆炸的措施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
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
加碘盐的检验
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
【解析】
①根据铁、蛋白质与人体的健康关系分析;
②根据煤气、甲醛的性质分析;
③分析物质的性质,找出特性,利用特性进行鉴别;
④根据臭氧层空洞的危害,过度施用农药、化肥对水、土壤的影响分析.
【解答】
解:①、用铁锅烹调食物可以向人体中补充铁元素,防止贫血;蛋白质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蛋白质摄入过少,使人生长发育迟缓等,所以,正确;
②煤气泄漏,打开排气扇,容易引起爆炸;甲醛有毒,用甲醛海鲜防腐,有害人体健康,所以,错误;
③、蚕丝布料和化纤布料根据燃烧时的气味不同可以鉴别;加碘食盐中的碘元素是以碘酸钾的形式存在,不能与淀粉溶液反应,淀粉溶液不能鉴别加碘食盐和无碘食盐,所以,错误;
④、臭氧层空洞,使到达地球的紫外线增多,损害人体的健康,不是引起温室效应,所以,错误.
故选;.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受热易分解,能与碱反应
将草木灰溶于足量的水中,然后进行过滤,再将滤液蒸干即可得到碳酸钾.
正确,不合理,因为碳酸钾的水溶液显碱性,碳酸氢铵能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
【考点】
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
【解析】
(1)根据说明书的信息,找到它可能发生的变化,归纳出其具有的性质.
(2)根据碳酸钾的溶解性及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情况回答.
(3)根据作物的缺乏症回答前一空,根据碳酸氢铵的性质回答后一空.
【解答】
解:(1)根据防止受潮,可推知可能有吸水潮解或易溶于水的性质;根据避免爆晒,可推知可能有受热分解的性质;根据避免与碱性物质(如熟石灰)混合使用,可推知可能有和碱发生化学反应的性质.
(2)碳酸钾溶解于水,且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所以可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法提取碳酸钾.
(3)植株矮小,叶片发黄,是缺氮肥;茎杆软弱,容易倒伏,叶片的边缘和尖端呈黄褐色并逐渐焦枯,是缺钾肥,所以农民的判断正确.因为碳酸钾的水溶液显碱性,碳酸氢铵能和碱性物质反应生成氨气,使肥效降低,所以将碳酸氢铵与草木灰混合施用不合理.

19.
【答案】
,二氧化碳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
根据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所涉及的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
、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氮气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二氧化硫属于空气污染物,是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物质,故选项错误.
、二氧化碳排放过多会产生温室效应,但是目前未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
故选:;二氧化碳.
20.
【答案】
,,,,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
现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
【解答】
解:空气质量报告中共涉及四项内容,它们分别是:空气污染指数、首要污染物、空气质量级别、空气质量状况,现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即空气污染物有:二氧化氮、二氧化硫、一氧化碳、可吸入颗粒.根据空气污染指数和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程度,把空气质量级别定为五级.居于中间的级别是.

故答案为:;;.,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或湖区内要退耕还湖,或鼓励沿湖农民少用化肥,多用农家肥,或工业污水净化达标后再排放等.
把污染重的工厂搬出北京城,或控制机动车数量,或使用清洁的燃料等.
【考点】
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解析】
本题是一道自选题,主要考查水污染和防治以及空气污染和防治的知识,要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仔细分析,合理应答.
【解答】
解:若选,则从水污染的方面回答,水的主要污染来源有工业污染源、农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太湖蓝藻爆发是因为太湖水富营养化,就是含有的氮、磷元素过多造成的,今年爆发得晚,说明氮、磷的排放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采取的措施可能有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或湖区内要退耕还湖,或鼓励沿湖农民少用化肥,多用农家肥,或工业污水净化达标后再排放等.
若选,则从空气污染和保护方面回答,空气污染的原因是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的迅猛发展,导致排放的废物过多,是空气质量恶化,因此要把奥运办成“绿色奥运”,就要控制污染源,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如把污染重的工厂搬出北京城,或控制机动车数量,或使用清洁的燃料等.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设计实验
超标
用可乐瓶装满水盖上瓶盖拿到工厂附近,然后倒掉水,再盖上瓶盖,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要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并继续与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向沉淀中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后,再进行其余操作,对工厂废气进行治理,达标后再排放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常见气体的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盐的化学性质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设计实验】
(3)根据工厂区的空气质量标准进行比较;
(4)根据气体的性质确定气体的收集方法,
【发现新问题】根据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二氧化硫的性质相似进行分析,可以对二氧化碳的干扰进行屏蔽;
【反思与应用】根据二氧化碳的危害进行解答.
【解答】
解:
【设计实验】
(3)空气样品中的质量为,那么浓度,,超标.
(4)收集气体的方法为:可乐瓶装满水盖上瓶盖拿到工厂附近,然后倒掉水,再盖上瓶盖.
【发现新问题】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会和二氧化硫一样,经过相应的反应,最终也会转化成碳酸钡沉淀,增加硫酸钡的质量,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根据硫酸钡不溶于酸,而碳酸钡溶于酸的事实,可以向难溶物中加入酸排除二氧化碳的干扰;
【反思与应用】为改善该地区的空气质量,可以将工厂废气进行治理,达标后再排放.

23.
【答案】
(1);???
,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水不能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与反应生成酸
氢氧化钠(或)
【考点】
酸、碱、盐的鉴别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
【解析】
(1)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硫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
(2)根据酸会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色进行分析;
(3)根据水在蓝色石蕊试纸上和通过二氧化硫后试纸的颜色变化进行分析;
(4)根据二氧化硫有毒进行分析;
【解答】
解:(1)常温下,实验室用稀硫酸与固体亚硫酸钠反应制取,选用“固液?不加热”装置,与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制二氧化碳、过氧化氢分解(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制氧气相同;
(2)二氧化硫和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接触始终没有变化,说明二氧化硫不会使干燥的试纸显色;
(3)先加蒸馏水没有变色,说明蒸馏水不会使试纸变色,通过二氧化硫后试纸变成了红色,结合(2)中的推导可知,是二氧化硫和水生成了酸使试纸变色的;
(4)二氧化硫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它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钠与水.

试卷第8页,总9页
试卷第2页,总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