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3.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9-30 15:3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1.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前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约占
B.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足量
C.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
D.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
2. 个分子和个分子中,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A. B. C. D.

?
3.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工业上利用氧气和氮气的沸点不同,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B.空气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
C.若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
D.按质量分数计,空气中约含有氮气、氧气、其他气体和杂质
?
4.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易溶于水
B.工业制氧气的方法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败不需要氧气
D.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
?
5. 年月,上海出现严重雾霾天气现象,其中不属于大气污染物的是( )
A.可吸入颗粒物 B.
C. D.

?
6. 用燃烧的方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的空气中的氧气,可以选择的药品是( )
A.硫粉 B.木炭 C.红磷 D.铁丝

?
7. 对资料或实验证据的分析是否正确,直接关系到科学探究是否符合客观事实.如图为实验室用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分别制取氧气的数据分析示意图.下列依据图示信息所得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反应结束时间较长的是高锰酸钾
B.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氯酸钾
C.加入少量的二氧化锰使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增加
D.用相同质量的反应物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
?
8. 为了建设“生态宿迁、绿色家园”,我市掀起了植树造林的高潮.关于植树造林的目的,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防止沙尘暴
B.防止水土流失
C.净化空气
D.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
?
9. 氧气是我们学习过的一种重要物质,下列对氧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氧气既能燃烧又能支持燃烧
B.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
D.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
10. 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B.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金属钠排在氢的前面,所以金属钠与酸反应能放出氢气
C.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生成盐和水的反应都属于中和反应
D.金属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一般少于四个,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是金属元素
?
11.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白光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12. 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制氧气,不需要使用一组仪器或用品是( )
A.大试管,集气瓶
B.棉花,玻璃棒
C.铁架台,酒精灯
D.导管,单孔橡皮塞
?
13.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可以支持燃烧
B.可用排水法收集
C.可用于医疗急救
D.细铁丝在中燃烧生成
?
14. 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里的水变红了,原因是( )
A.氧气溶于水中造成的
B.忘了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
C.氧气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生成了红色的物质
D.集气瓶粘上了少许红色染料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5. 某班同学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乙同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下列对这两种现象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太多,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B.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C.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D.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
?
16. 央视晚会曝山东“地炼”调和有毒汽油谋暴利.这种调和汽油含有甲缩醛(中国政府明令禁止用于车用汽油),容易造成汽车漏油、“趴窝”,同时还会挥发有害气体,污染环境.下列有关甲缩醛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缩醛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B.该分子是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的
C.甲缩醛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D.甲缩醛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17. 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C.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性质没有改变
D.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有时候,不同元素的原子之间相互化合是靠各自提供电子,形成________来实现的,这种情况下化合价的数值就是________的数目.
?19. 中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0. 为了探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明利用蒸馏水、淀粉溶液、稀释的唾液、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碘液等材料进行实验.请你完成相应的实验设计和问题分析.
【实验设计】
实验操作 设计要求
步骤一:取支洁净的试管标为、、,在各试管中分别加入淀粉溶液毫升;向?试管加入?毫升稀盐酸和?毫升唾液;向试管加入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毫升唾液;向试管加入________
设置对照实验
步骤二:________ 控制实验条件
步骤三:分钟后,往支试管中分别滴入滴碘液,观察颜色变化. 获取实验证据

【问题与分析】
正确操作后,小明观察到试管呈蓝色,而试管没有出现预期的蓝色.他想:为什么试管不呈蓝色?他推测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或者试管中液体碱性太弱.在老师的帮助下,他证实了氢氧化钠溶液没有变质,且试管中液体碱性强度足以抑制酶的催化作用.请你对试管没有出现蓝色作出一种合理的猜测: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10分) 青少年摄入锌不足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缺锌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葡萄糖酸锌口服液来补锌.已知葡萄糖酸锌的化学式为,请回答:
(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

(3)葡萄糖酸锌中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写出计算步骤)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某实验小组设计实验,计算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已知该金属可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步骤如下:
①用天平称量该金属的小颗粒;②将金属放在烧杯中,加入稀硫酸,充分反应至没有气泡放出,有金属剩余;③用________(填操作名称)的方法取出剩余的金属,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干燥后称量剩余金属的质量为;④将滤液和冲洗金属的蒸馏水合并,蒸干,得到固体.在取出剩余金属的操作和蒸干滤液的过程中都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是________(填仪器名称);⑤计算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请你帮助该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1)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

(2)本实验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
23. 用作牙膏摩擦剂的轻质碳酸钙可以用矿石来制备,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种转化流程,如图所示.
【生产流程】



【相关资料】
.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
,;
.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
.生石灰与水充分反应后可得到颗粒非常细小的熟石灰浆.
【问题讨论】
(1)小王主张用流程①、②、④和操作的设计.请写出反应①和④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④________;
操作包括搅拌和________、洗涤、烘干等工序;该流程中,通过反应④可回收副产品________.

(2)小李认为流程①、②、③和操作比小王的主张更好,理由是:________;

(3)制轻质碳酸钙时,为________(选填“悬浊液”或“溶液”),理由是:________.

(4)小李认为得到的产品中可能含有杂质,所以操作包括搅拌、________和过滤、烘干等工序,以提高产率.
【产品含量测定】含量的测定:取产品,研成粉状后,按图进行实验.



(5)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②打开弹簧夹,在处缓缓通入一段时间空气;
③称量的质量;???④关闭弹簧夹,慢慢滴加稀硫酸至过量,直至中无气泡冒出;
⑤打开弹簧夹,再次缓缓通一段时间空气;⑥称量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

(6)问题探究
①产品研成粉的目的________;
②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
③若没有装置,则测定的的质量分数会________(填“偏大”、“偏小”、“不变”).
称量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可求得产品中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
【总结反思】
某同学设计上述实验方案测定牙膏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向一定量牙膏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测定生成的质量,据此计算牙膏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小李同学认为即使排除实验仪器和操作的影响,上述测定的结果仍不一定准确,理由是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 单元检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D
【考点】
空气组成的测定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解析】
根据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现象、注意事项及结论分析.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要想结论准确,做该实验时,装置的气密性要好;可燃物能在空气中燃烧,燃烧的产物不能是气体,可燃物的量要足,把氧气全部耗尽;等到装置冷却到室温再打开弹簧夹读数等等进行分析.
【解答】
解:、最终进入瓶中的水的体积约为氧气的体积,该实验证明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含量约占的,故说法正确
、实验时红磷一定过量,才能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故说法正确;
、实验前一定要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故说法正确;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火焰熄灭后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
2.
【答案】
B
【考点】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解析】
同种元素的质量比等于该元素的原子个数比.
【解答】
解:个分子和个分子中,分别含有个氧原子和个氧原子,则其中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故选.
3.
【答案】
D
【考点】
氧气的工业制法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空气对人类生活的重要作用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
、根据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分离出氧气,是根据各成分沸点的不同分离的,此过程属于物理变化解答;
、根据空气中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物质,是一种十分重要的天然资源解答;
、根据若大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仅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不能保持空气洁净解答;
、根据空气中各成分的体积分数分别是:氮气大约占、氧气大约占、稀有气体大约占、二氧化碳大约占、水蒸气和其它气体和杂质大约占解答.
【解答】
解:
、分离液态空气是利用沸点不同达到目的,故分离过程属于物理变化,故正确;
、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用途比较广,所以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故正确;
、空气若受到污染,超过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则不能保持洁净,少量有害物质进入空气中,靠大自然的自净能力,大气还能保持洁净,故正确;
、空气中的氧气按体积分数计占、氮气占,故错误.
故选:.
4.
【答案】
B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物理性质
氧气的工业制法
【解析】
根据氧气的性质、制法和用途分析判断,氧气具有氧化性,能支持燃烧.
【解答】
解:、氧气的溶解性是不易溶于水,故说法不正确;
、工业制氧气的方法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说法正确;
、食物腐败是缓慢氧化,需要氧气,故说法不正确;
、空气中的氧气被不支持燃烧的氮气冲淡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说法不正确.
故选.
5.
【答案】
B
【考点】
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
【解析】
根据常见的空气污染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及臭氧等)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可吸入颗粒物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不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正确.
、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属于大气污染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
6.
【答案】
C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解析】
用燃烧法除去密闭容器中空气成分里的氧气,要求物质可在空气中燃烧并不再生成气体物质.
【解答】
解:、硫粉和氧气反应生成气体二氧化硫;?增加了气体杂质,故此选项错误.
、木炭和氧气燃烧生成气体二氧化碳,增加了气体杂质,故此选项错误
、红磷和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为固体,不会增加气体杂质,故此选项正确.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不能除去氧气.故此选项错误.
故选.
7.
【答案】
D
【考点】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解析】
从图向上可看出高锰酸钾一加热就产生氧气,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并且二氧化锰在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从图象的转折点可以看出等质量的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另加少量的二氧化锰),氯酸钾产生的氧气多分析.
【解答】
解:、通过观察图示可知,氯酸钾用时较长,故不正确;
、观察图示可知,同时开始加热,先收集到氧气的是高锰酸钾,而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要加热较长一段时间才能分解产生氧气,故不正确;
、二氧化锰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这个反应中做催化剂不能改变氯酸钾产生氧气的质量,故不正确;
、因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和高锰酸钾制得氧气较多的是氯酸钾,所以制取较多量的氧气时,宜选择氯酸钾为原料好,故正确.
故选.
8.
【答案】
D
【考点】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解析】
从植树造林的意义,以及结合植物的光合作用等知识解决此题.
【解答】
解:、植树造林能保持水土,防止沙尘暴,故正确;
、植树造林能防止水土流失,故正确;
、植树造林能净化空气,故正确;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所以不能增加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故错误.
故选:.
9.
【答案】
A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用途
【解析】
、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氧气的用途行分析判断;
、根据氧气能支持燃烧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
、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
、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它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故说法正确;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说法正确;
、氧气能支持燃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故说法正确.
故选:.
10.
【答案】
B
【考点】
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及学习方法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
酸碱盐的应用
元素的简单分类
【解析】
、根据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属于混合物,进行解答;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是金属钾、钠、钙因为化学性质太活泼,要先和酸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相应的碱和氢气,进行解答;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进行解答;
、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如氢,氦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属于非金属元素.
【解答】
解:、根据空气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故说法错误;
、在金属活动顺序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能与酸反应放出氢气,但是金属钾、钠、钙因为化学性质太活泼,要先和酸溶液中的水反应产生相应的碱和氢气,进行解答;故说法正确;
、中和反应一定生成盐和水,但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和反应,例如酸和金属氧化物反应、碱和非金属氧化物反应;故说法错误;
、最外层电子数少于四个的原子,如氢,氦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为,,属于非金属元素,故说法错误;
故选.
11.
【答案】
B
【考点】
氧气与碳、磷、硫、铁等物质的反应
【解析】
、根据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故选项说法正确.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刺激性气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故选项说法正确.
、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
12.
【答案】
B
【考点】
氧气的制取装置
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
根据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装置与收集装置、常用仪器的名称和选用解答.加热固体来制取气体,用到的仪器有:铁架台、酒精灯、试管、集气瓶、导管等.
【解答】
解:
实验室中用氯酸钾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大试管、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收集装置为集气瓶,水槽等装置和仪器.而在实验中用不到棉花和玻璃棒,故选项所给的仪器用不到;
故选.
13.
【答案】
D
【考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用途
氧气的收集方法
【解析】
、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氧气不易溶于水,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氧气能供给呼吸,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氧气可以支持燃烧,故选项说法正确。
、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故选项说法正确。
、氧气能供给呼吸,可用于医疗急救,故选项说法正确。
、细铁丝在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而不是,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
14.
【答案】
B
【考点】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
【解析】
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可记住口诀“查装定点收移熄”,每个步骤都有注意事项:如①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②加热时要先预热,再集中对着药品所在部位加热,且用外焰加热.③伸入试管的导管不能太长,否则不利于导出气体④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应放一小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加热时会随气体流进入导管,等.
【解答】
解: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故错误;
忘了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高锰酸钾粉末加热时会随气体流进入导管,使水槽里的水会变红;故选?.
氧气与水不会发生了化学反应;更不会生成了红色的物质,故错误;
仪器洗刷干净才可做实验,集气瓶上不会有红色染料,故错误;
故选.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A,C
【考点】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
【解析】
根据红磷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原理、操作步骤、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可以知道: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考虑:装置是否漏气;红磷的用量是否充足;瓶内的氧气是否耗尽;装置是否冷却到室温;而造成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大于五分之一的因素可以从以下两各方面考虑:止水夹有没有夹紧;燃烧匙伸入是否过慢等,可以根据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并解答该题.
【解答】
解:、实验中所取红磷的量太多,会使装置内氧气能被全部消耗,故解释不合理;
、若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则会使实验装置漏气,那么外界空气就会进入集气瓶内,因此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五分之一,故解释合理;
、若乙同学没有将弹簧夹夹紧,会导致实验中装置内的气体受热膨胀而逸出,而不是外界空气进入瓶内,故解释不合理;
、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热逸出,因此测定氧气体积分数增大,故解释合理.
故选.
16.
【答案】
A,B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
.根据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来分析;
.根据分子结构来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根据化合物中元素质量比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解答】
解:.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而是“”,通常省略,故错误;
.由甲缩醛的分子结构模型可知,一个甲缩醛分子是由个碳原子、个氢原子和个氧原子构成的,故错误;
.由甲缩醛的化学式可知,其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故正确;
.由甲缩醛的化学式可知,其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可见其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故正确.
故选.
17.
【答案】
B,C
【考点】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
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解析】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分离液态空气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
、高锰酸钾受热能分解产生氧气.
【解答】
解:、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故正确;
、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工业制氧气的过程是将空气中的氧气分离出来,无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错误;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二氧化锰是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故错误;
、高锰酸钾受热能分解产生氧气,所以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故正确.
故选.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
【考点】
化合价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解析】
化合物分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离子化合物是指通过得失电子形成阴阳离子,阴阳离子通过异性电荷相互吸引而形成的化合物,另一种由于不存在电子得失,只是由不同元素的原子各自提供电子,形成一对共用电子,通过这种共用电子对形式形成的化合物称为共价化合物,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数值取决于形成电子对的数目.
【解答】
解:两种非金属元素化合时,原子都不失电子,因此每个原子各自提供电子共用而形成稳定结构,每对共用电子称为一个共用电子对,形成共用电子对的数目即元素化合价的数值,电子对偏向的元素为负价,电子对偏离的元素化合价为正价.
故答:共用电子对;共用电子对.
19.
【答案】

【考点】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解析】
根据在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进行解答.
【解答】
解:中,钠元素的化合价是价,氧元素的化合价是价,设元素的化合价为,则,则价.
故填:.
20.
【答案】
毫升蒸馏水和毫升唾液,同时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的水中,恒温水浴,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考点】
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
【解析】
步骤一: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试验.
步骤二:要设置相同的实验条件,就必须控制温度相同;
问题与分析:猜测可以从试管中所含有的物质之间是否发生化学反应入手分析.
【解答】
解:在研究酸碱性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时,所进行的实验除了酸碱性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应该相同,从步骤一可以得知稀盐酸呈酸性,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所以还差的一个就是呈中性的物质,结合实验所给的材料,蒸馏水是呈中性的,所以试管应加入毫升蒸馏水和毫升唾液,可以满足对照实验的要求,故答案为:毫升蒸馏水和毫升唾液;
要设置相同的实验条件,就必须控制温度相同,所以步骤二可以同时将三支试管放人盛有的水中,恒温水浴,达到控制实验条件的目的,故答案为:同时将三支试管放入盛有的水中,恒温水浴
从试管中加入的物质来分析,试管中有毫升氢氧化钠溶液和毫升唾液,还有一滴碘液,所以我们猜测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者是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答案为:碘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或淀粉溶液可能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1);
(2);
(3).
【考点】
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
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
【解析】
(1)根据相对分子质量为构成分子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合物中元素的质量分数,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1)葡萄糖酸锌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葡萄糖酸锌中碳、氢、氧、锌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3)葡萄糖酸锌中含锌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过滤.
在过滤过程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在蒸干滤液的过程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故答案为玻璃棒.
根据题意可以知道金属没有完全反应,参加反应的金属质量为
设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为,
?????
??

解得:
解得:
稀硫酸的质量分数
答: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本实验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考点】
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方法是过滤;在过滤过程中玻璃棒起引流作用,在蒸干滤液的过程中,玻璃棒起搅拌作用.根据题意,求的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应该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求出相对原子质量后根据化学方程式再求出所用硫酸的质量,进而求出硫酸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分离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方法是过滤;
(2)本实验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23.
【答案】
,,过滤,
二氧化碳得到充分利用,节约原料
悬浊液,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小,生产效率很低
微热
(5)①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反应;
②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③偏大,;
【总结反思】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增大接触面积,充分反应,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偏大,,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考点】
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悬浊液、乳浊液的概念及其与溶液的区别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盐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解析】
(1)碳酸钙能分解生成氧化钙,氧化钙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或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生成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2)根据物质的循环利用分析;
(3)根据氢氧化钙的溶解性分析;
(4)根据题中信息二氧化碳过量会生成碳酸氢钙以及碳酸氢钙微热分解的性质分析;
(5)根据流程图及实验原理,要测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可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可利用装置吸收二氧化碳,在吸收之前需除去二氧化碳中的水分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要利用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将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排到装置中.
【总结反思】根据二氧化碳的溶解性解答.
【解答】
解:(1)①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②生成的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故为二氧化碳,为氧化钙,生成的为氢氧化钙,③氢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④氢氧化钙能与碳酸钠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氢氧化钠,生成的碳酸钙不溶于水,可以通过过滤的方法从溶液中分离出来,同时得到副产品氢氧化钠;
(2)流程①、②、③的③是将碳酸钙分解生成的二氧化碳加以利用,节约了原料;
(3)澄清石灰水中氢氧化钙浓度太小,生产效率很低.悬浊液中含有氢氧化钙较多,得到的轻质碳酸钙多;
(4)由题中信息二氧化碳持续通入氢氧化钙溶液发生如下反应:,;碳酸氢钙微溶于水,微热易分解:可知将碳酸氢钙转化成碳酸钙可以采用微热的方法;
(6)①为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加快反应速率,让反应物充分反应,可将产品研成粉末;
②根据流程图装置分析,要通过测定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计算碳酸钙的含量,则需将生成的二氧化碳用除去二氧化碳的空气全部排出,因此装置的作用是除去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装置是除去生成的二氧化碳中的水,装置是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碳,装置的作用是防止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装置;
③若没有装置,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含有水分而使二氧化碳的质量增大,则测定的的质量分数会偏大.
称量的质量,得前后两次质量差为,故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
???????????????????
????????????????????
??
故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总结反思】利用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通过所设计的方案测量完全反应产生气体二氧化碳的质量,然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参加反应碳酸钙的质量,求得牙膏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而会使测得的二氧化碳体积偏小.

试卷第8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