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检测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检测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09-30 15:38: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检测试卷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
?
1. “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下列做法中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实验中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较多量药品进行实验
B.实验室将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C.对废旧电池作深埋处理,消除其污染
D.化工生产中使原料尽可能地转化为产品
?
2.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B.C.D.
?
3. 在春节燃放烟花爆竹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小明根据下列现象推测烟花爆竹的成分中可能含有什么物质,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
B.燃放烟花时,发出蓝紫色火焰,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铁粉
C.爆竹的火药呈现黑色,说明火药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木炭粉
D.爆竹爆炸后,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火药的成分中可能含有硫粉
?
4.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气密性检查 B.鸡蛋壳中加食醋
C.灯泡通电发光 D.胆矾的研碎

?
5.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利用了如图的装置,即在装置中盛约半瓶蒸馏水,管接供给氧气的钢瓶,管接病人吸氧气的塑胶管,在这里这个装置可能起的作用是:
、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
、观察输出气氧气的快、慢
、防止盛氧气的钢瓶漏气
、使氧气润湿有利病人
、可洗涤钢瓶输出氧气中的尘埃
这些作用中你认为合理的是( )

A. B. C. D.

?
6. 在研究气体的性质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操作,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这种研究物质的方法属于实验法
B.这是一种正确的闻气味的方法
C.该操作利用了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性质
D.研究有剧毒的气体物质时也可用此方法
?
7.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 )
A.是否有颜色变化
B.是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
C.是否有气体产生
D.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
8. 正确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化学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化学实验操作可达到实验目的是( )


A.品尝药品味道 B.胆矾的研碎
C.量取液体 D.排水法收集氧气

?
9. 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利用物理性质的是( )
A.石蜡熔化、氧气用于炼钢
B.纸张燃烧、氮气用于食品包装
C.铁生锈、铜用于制电线
D.干冰升华、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
?
10.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未洗净的胶头滴管去吸取另一种液体
B.用的量筒量取水
C.将块状固体竖直投入试管中
D.将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药品
?
11. 三毛同学在过生日时,发现妈妈在煮虾时,青色的生虾煮熟后颜色变成红色.他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就三毛同学的看法而言应属于科学探究的( )
A.实验 B.假设 C.观察 D.做结论

?
12. 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
A.在豆浆里加入盐卤做豆腐
B.在河流入海处易形成沙洲
C.“尿毒症”患者做血液透析治疗
D.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
13. 某同学的实验报告中,有以下实验数据,其中不合理的是( )
A.用托盘天平称得食盐
B.用量筒量取稀盐酸
C.用体温计测得体温为
D.用胶头滴管量取水
?
14. 化学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进步,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下列与人类社会进步相关的重大问题,其中和化学密切相关的是
①环境保护????②能源开发利用????③功能材料研究????④生命过程探索( )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
15. 科学的假设与猜想是探究的先导和价值所在.下列假设引导下的探究肯定没有意义的是( )
A.探究二氧化碳和水反应可能有硫酸生成
B.探究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气体可能是氢气
C.探究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可能只是氧化镁
D.探究铜丝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时出现的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
?
1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模型的是( )
A. B.
C. D.

?
17. 小明在厨房中发现一种白色固体,他认为“可能是食盐”.对于可能是食盐,应是科学探究的( )小华说“可以尝一尝”.对于“尝一尝”这一过程,应是科学探究中的( )
A.问题 B.假设 C.实验 D.结论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
?18. 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请你分别举出化学科学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利和弊各两个具体例子.
利:
(1)________;

(2)________.
弊:(1)________;(2)________.
?
19. 吸附作用不一定是物理变化;________(判断对错).
?
20. 下列仪器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是________
烧杯 ??????? 试管????????? 量筒??????????? ________.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
?21.(10分) 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下列做法.
(1)用酒精灯火焰的焰心给试管加热导致试管炸裂

(2)氮气作食品包装袋中的保护气.

(3)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
?22. 根据基础实验“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填写相关实验内容:
(1)实验目的:配置溶质质量分数为的氯化钠溶液,…

(2)实验用品:食盐,蒸馏水等;
________(填一种仪器名称)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胶卷滴管,纸片等

(3)实验过程
①计算???②________(填一个操作步骤)??③量取水???④溶解???⑤转移

(4)实验回顾:
①通过计算可知,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________.
②用量筒量取所需体积的蒸馏水时,下面读数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③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目的是________.
?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的氢氧化钠溶液,实验步骤如下.
(1)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水的体积为________?(水的密度近似看作).

(2)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________盘,称量其质量.然后________(按操作的先后顺序选填字母),直至天平平衡.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
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________.

(3)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4)把配好的溶液装入________(填“细口瓶”或“广口瓶”),塞好________(填“玻璃塞”或“橡皮塞”),并贴上标签.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复习 第一单元 步入化学殿堂 单元检测试卷
一、 选择题 (本题共计 14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42分 )
1.
【答案】
D
【考点】
绿色化学
【解析】
由题意知,“绿色化学”要求从根本上减少或杜绝污染,体现在化学上就是使用药品时要节约、实验室废水废渣废液等要处理后再排放,尽可能使原料的利用率提高.
【解答】
解:、实验室未说明药品用量时,取用药品应遵循节约原则,故错误;
、实验室废液应先处理后再排放,故错误;
、废旧电池中的重金属离子会污染土壤和水源,应回收集中处理,故错误;
、化工生产中应尽量提高原料的利用率,使原料尽可能的转化为产品,故正确;
故选.
2.
【答案】
D
【考点】
量筒的使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
、根据量筒的读数方法判断;
、根据给试管中的固体物质加热解答;
、根据胶头滴管的使用方法解答;
、根据液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解答。
【解答】
、量取液体时,视线没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示操作错误;
、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药品平铺在试管底部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图中操作错误;
、使用胶头滴管汲取少量液体的操作,应该先挤净空气后再汲取,图中操作错误。
、取用液体时:①试剂瓶瓶口要紧挨试管口,防止液体流出;②标签向着手心,防止液体流出腐蚀标签;③瓶塞倒放桌面上,防止污染瓶塞,从而污染药品,所以图中操作正确;
3.
【答案】
B
【考点】
猜想与事实验证
【解析】
根据实验现象可以初步判断反应物的物质组成情况.
【解答】
解:燃放烟花时,发出耀眼的白光,说明烟花中可能含有镁粉,因为镁燃烧时能够发出耀眼的白光;
硫燃烧时能够发出蓝紫色火焰,铁燃烧时不能产生火焰;
爆竹的火药呈现黑色,说明爆竹的成分中可能含有木炭粉,因为木炭粉是黑色的;
爆竹爆炸后,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说明爆竹的成分中可能含有硫粉,因为硫燃烧生成的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
故填:.
4.
【答案】
B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的特点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解答】
解:、检查气密性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鸡蛋壳中的碳酸钙能和食醋中的醋酸反应生成醋酸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胆矾的研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
5.
【答案】
A
【考点】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原则
【解析】
氧气钢瓶中的氧气是干燥的,如果直接进入人体会使人感觉到不舒服,而且无法控制氧气的流速,此装置中水的作用有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观察输出气氧气的快慢、湿润氧气、洗涤钢瓶输出氧气中的尘埃.
【解答】
解:氧气钢瓶中的氧气是干燥的,如果直接进入人体会使人感觉到不舒服,而且无法控制氧气的流速,此装置中水的作用有观察是否已有氧气输出、观察输出气氧气的快慢、湿润氧气、洗涤钢瓶输出氧气中的尘埃.
故选.
6.
【答案】
D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解析】
图示表示的是一同学正在闻物质的气味,利用了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这一观点解释相关现象.
【解答】
解:、根据学生的操作可以知道该过程为实验法,故说法正确;
、闻气味的正确方法是:用手轻轻地在瓶口扇动,仅使少量的气体飘入鼻孔,故说法正确;
、该过程是利用微粒是在不断运动的这一性质,故说法正确;
、剧毒气体不能采用此方法,否则可能会引起中毒,故说法错误.
故选.
7.
【答案】
D
【考点】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
物理变化的特点
【解析】
根据已有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化学变化中有新物质生成,而物理变化中没有.
故选.
8.
【答案】
D
【考点】
量筒的使用
量气装置
【解析】
、根据实验药品处理的“三不原则”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胆矾的研碎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进行分析判断;
、根据氧气的收集方法进行分析。
【解答】
、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为了安全要做到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胆矾的研碎时,要把胆矾放在研钵内,用杵把胆矾研碎,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量取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因为氧气密度比空气大,且不易溶于水,所以可选用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用排水法收集时还可以用量筒测定收集氧气的体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9.
【答案】
C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
【解析】
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石蜡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氧气用于炼钢是利用了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
、纸张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氮气用于食品包装是利用了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铁生锈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铁锈,属于化学变化;铜用于制电线是利用了铜的物理性质–良好的导电性;
、干冰升华过程中,二氧化碳由固体变成气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小苏打用于焙制糕点是利用了小苏打的化学性质–受热易分解.
故选:.
10.
【答案】
B
【考点】
液体药品的取用
量筒的使用
固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
根据滴管的使用,量筒的使用,药品的取用注意事项进行分析解答本题.
【解答】
解:、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故错误;
、为了减少测量误差尽可能选择与测量液体体积相近的量筒来量取液体,用的量筒量取水,正确;
、取用块状药品时要先将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在试管口,慢慢的竖起试管,使药品缓缓的滑到试管底部,故错误;
、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的位置是否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故错误;
故选:.
11.
【答案】
B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三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不是实验,故选项错误.
、三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故选项正确.
、三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不是观察,故选项错误.
、三毛同学认为这种红色物质可能就像酸碱指示剂一样,遇到酸或碱颜色会发生改变,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假设,不是做结论,故选项错误.
故选:.
12.
【答案】
D
【考点】
科学探究的意义
【解析】
可根据胶体的性质来分析解答.
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可以使胶体凝聚,胶体不能通过半透膜,可以通过此性质来精制胶体,分离胶体.
【解答】
解:、豆浆具有胶体的性质,向其中加入盐卤,盐卤中含丰富的电解质氯化钙等,可以使豆浆凝聚,所以正确.
、河流中的水含有泥沙胶粒,海水中含有氯化钠、氯化钙等电解质,二者相遇是可以发生胶体凝聚,就形成三角洲,正确.
、尿毒症主要是血红蛋白随尿液排出,所以血液透析就是将血液通过半透膜,防止血红蛋白流失,正确.
、主要发生了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所以错误.
故选
13.
【答案】
D
【考点】
量筒的使用
托盘天平的使用
液体药品的取用
【解析】
、根据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称量药品的质量,能准确到分析;
、根据量筒的精确度为分析;
、体温计最小刻度为为度,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可以测得体温为;
、根据胶头滴管只能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没有刻度,不能准确的滴加液体进行分析。
【解答】
、用托盘天平称得食盐,因为托盘天平称量物质准确度为,所以实验数据合理,故正确;
、用量筒量取稀盐酸,因为量程为毫升一般只能读到??毫升,所以实验数据合理,故正确;
、用体温计测得体温为,因为最小刻度为为度,只能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所以实验数据合理,故正确;
、胶头滴管只能滴加少量液体,胶头滴管没有刻度,不能准确的滴加液体,所以实验数据不合理,故错误;
14.
【答案】
D
【考点】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
【解析】
根据化学研究的领域和化学的用途来回答本题.
【解答】
解: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自然科学,也就是说化学是研究物质的一门科学,通过制造出新的环保的物质可以保护环境,通过制造出的新能源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制造出新物质来研究新材料,生命过程探索也是离不开我们化学研制出的物质的.
故选.
二、 多选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5.
【答案】
A,C
【考点】
猜想与事实验证
【解析】
根据进行科学探究时,要有合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猜测,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中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故生成物中含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进行分析.
【解答】
解:、二氧化碳为酸性氧化物,可以与水反应生成酸,反应物中没有硫元素,不会生成硫酸,所以不可探究该反应可能生成硫酸,故错误;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钠和水含有钠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可猜测产生的气体可能为氢气,故正确;
、氧化镁为白色固体,镁条表面灰黑色的物质不可能只是氧化镁,故错误;
、铜在灼烧时与空气接触,燃料酒精和空气中都含有碳元素,猜测黑色物质可能是炭黑,故正确.
故选:.
16.
【答案】
A,C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解析】
模型是所研究的系统、过程、事物或概念的一种表达形式,也可指根据实验、图样放大或缩小而制作的样品,一般用于展览或实验或铸造机器零件等用的模子.
【解答】
解:.这是计算电流大小的公式,不是模型,故错误;
.这是足球烯的分子结构模型,故正确;
.这是一个警示标志,不是模型,故错误;
.这是甲烷分子的结构模型,故正确.
故选.
17.
【答案】
B,C
【考点】
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
【解析】
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根据题意,可能是食盐是假设;“尝一尝”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实验过程,在问题、假设、实验、结论等基本环节中应属实验的环节.
故答案:;.
三、 填空题 (本题共计 3 小题 ,每题 3 分 ,共计9分 )
18.
【答案】
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
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农业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大量塑料的使用导致白色污染
【考点】
化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发展
【解析】
化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如利用化学开发新能源、新材料,以改善人类的生存条件;但不可避免的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核辐射可能导致的重大疾病:白血病、甲状腺癌、多发骨髓瘤、良性和不明原因肿瘤等.
【解答】
解:(1)化学科学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①利用化学生产化肥和农药,以增加粮食产量;②研制新材料、开发新能源;
(2)化学也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①农业化肥过量使用导致土壤板结、酸化;②大量塑料的使用导致白色污染

19.
【答案】

【考点】
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解析】
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
解:吸附作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填:错.
20.
【答案】
,燃烧匙(或蒸发皿)
【考点】
用于加热的仪器
【解析】
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的仪器有:坩埚、燃烧匙、试管、蒸发皿.
【解答】
解:、烧杯加热时应放在石棉网上,不能用来直接加热,故错误;
、试管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故正确;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故错误;
、燃烧匙、蒸发皿等都能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故答案是:,燃烧匙(或蒸发皿).
四、 解答题 (本题共计 1 小题 ,共计10分 )
21.
【答案】
(1)试管底部受热不均匀;
(2)隔绝氧气,防止食品腐败(或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波,能防止食品氧化).
(3)石灰浆中含有,干燥过程中与反应,生成难溶于水的.

【考点】
加热器皿-酒精灯
常见气体的用途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
【解析】
(1)根据焰心温度较低,试管底部接触焰心,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解答;
(2)根据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解答.
(3)根据石灰浆的成分氢氧化钙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能生成碳酸钙考虑;
【解答】
解:(1)焰心温度较低,试管底部接触焰心,会使试管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试管;
(2)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一般不与其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3)石灰浆中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钙,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碳酸钙是一种不溶于水的白色的坚硬的物质,干燥后墙面变得既白又硬.

五、 实验探究题 (本题共计 2 小题 ,每题 15 分 ,共计30分 )
22.
【答案】
解:
托盘天平
称取氯化钠
,,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量筒的使用
【解析】
(2)根据配制溶液所需仪器解答;
(3)根据配制溶液的步骤解答;
(4)①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即可解答;
②根据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解答;
③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解答.
【解答】
解:
(2)根据配制溶液所需仪器,还应添加托盘天平;
(3)配制溶液的步骤①计算?②称取氯化钠?③量取水?④溶解?⑤转移;
(4)①需要蒸馏水的质量,需要蒸馏水的体积为:;
②量筒的正确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③溶解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作用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答案:(2)托盘天平;(3)称取氯化钠;
(4)①;??②;??③加速氯化钠的溶解.
23.
【答案】
,
左,,氢氧化钠易潮解(或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
细口瓶,橡皮塞
【考点】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托盘天平的使用
【解析】
(1)根据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再换算成体积;
(2)根据称量药品的过程和称量时对称量物的方法回答本题;
(4)根据液体药品与固体药品的储藏方法和氢氧化钠的腐蚀性考虑.
【解答】
解:(1)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水:,水的体积为;
(2)称量物质时要左物右码,先称出烧杯的质量,再加入氢氧化钠,再称出总质量,用总质量减去烧杯的质量就是氢氧化钠的质量;由于氢氧化钠既易潮解又具有腐蚀性,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
(4)液体药品要放在细口瓶中容易倾倒,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容易取放;因为氢氧化钠能与玻璃反应所以要放橡皮塞.

试卷第8页,总9页
试卷第5页,总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