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中语文
高中数学
高中英语
高中物理
高中化学
高中历史
高中道德与法治(政治)
高中地理
高中生物
高中音乐
高中美术
高中体育
高中信息技术
高中通用技术
资源详情
高中数学
北师大版
必修4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2.2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函数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必修4(课件39+教案+练习)第3章 §2 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文档属性
名称
(新课标)北师大版数学必修4(课件39+教案+练习)第3章 §2 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01 23:56:05
点击下载
文档简介
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学 习 目 标
核 心 素 养
1.能利用两角和(或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或差)的正切公式.(重点)
2.掌握公式T(α±β)及其变形式,并能利用这些公式解决化简、求值、证明等问题.(难点)
1.通过利用两角和(或差)的正弦、余弦公式导出两角和(或差)的正切公式,提升逻辑推理素养.
2.通过T(α±β)及其公式解决化简、求值、证明等,培养数学运算素养.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
名称
简记
符号
公式
使用条件
两角和
的正切
T(α+β)
tan(α+β)=
α,β,α+β≠kπ+(k∈Z)
且tan α·tan β≠1
两角差
的正切
T(α-β)
tan(α-β)=
α,β,α-β≠kπ+(k∈Z)
且tan α·tan β≠-1
(1)变形公式
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tan α-tan β=tan(α-β)(1+tan αtan β);
tan αtan β=1-.
(2)公式的特例
tan=;
tan=.
思考:怎样由两角和的正弦、余弦公式得到两角和的正切公式?
[提示] tan(α+β)=
=,
分子分母同除以cos αcos β,便可得到.
1.若tan α=3,tan β=,则tan(α-β)=( )
A. B. C.- D.-3
A [因为tan α=3,tan β=,
所以tan(α-β)===.]
2.设α,β∈,且tan α=,tan β=,则α-β等于( )
A. B.
C. D.-
D [tan(α-β)===-1.
∵-<α-β<,∴α-β=-.]
3.的值为( )
A. B.-
C. D.-
C [原式==tan(45°+15°)=tan 60°=.]
4.=________.
[=tan(82°-22°)
=tan 60°=.]
化简求值
【例1】 求下列各式的值:
(1);
(2)tan 15°+tan 30°+tan 15°tan 30°.
[解] (1)原式==tan(60°+15°)
=tan 75°=tan(30°+45°)===2+.
(2)∵tan 45°==1,
∴tan 15°+tan 30°=1-tan 15°tan 30°,
∴原式=(1-tan 15°tan 30°)+tan 15°tan 30°=1.
在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过程中,通常存在着两种形式的逆用:公式的逆用和特殊角三角函数的逆用.当式子中出现,1,,这些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时,往往就是“由值变角”的一种提示,可以根据问题的需要,将常数用三角函数式表示出来,以构成适合公式的形式,从而达到化简的目的.
1.(1);
(2)tan 10°+tan 50°+tan 10°tan 50°.
[解] (1)∵tan 15°=tan(45°-30°)
=
==2-.
∴=
==
=-.
(2)tan 10°+tan 50°+tan 10°tan 50°
=tan(10°+50°)(1-tan 10°tan 50°)+tan 10°tan 50°
=tan 60°-tan 10°tan 50°+tan 10°tan 50°
=tan 60°=.
给值求值(或求角)
【例2】 (1)已知tan=,tan=2.求:
①tan;②tan(α+β).
(2)设方程x2+3x+4=0的两根为tan α,tan β,且0<|α|<,0<|β|<,求α+β的值.
[解] (1)①tan=
tan
=
==-.
②tan(α+β)=tan
=
==2-3.
(2)由已知,得tan α+tan β=-3,tan αtan β=4.
所以tan(α+β)===,
且tan α<0,tan β<0,
所以-<α<0,-<β<0,
所以-π<α+β<0,
所以α+β=-π.
1.“给值求值”即给出某些角的三角函数的值,求另外一些角的三角函数值,解题的关键在于先用公式分析待求问题需要什么,然后利用化归的思想,把未知向已知转化.解题过程中须多加注意角的范围,必要时实行拆分角.
2.已知某三角函数值求角问题,通常分两步:(1)先求角的某个三角函数值(由题中已知名称和范围确定);(2)根据角的范围确定角,必要时可利用值缩小角的范围.
2.已知tan α=,tan β=-2,且0<α<<β<π,
求:(1)tan(α-β)的值;
(2)角α+β的值.
[解] (1)因为tan α=,tan β=-2,
所以tan(α-β)===7.
(2)tan(α+β)===-1,
因为0<α<<β<π,所以<α+β<,
所以α+β=.
正切公式的综合应用
[探究问题]
1.若α+β=π,则tan α与tan β存在怎样关系?
[提示] tan α=tan(π-β)=-tan β.
2.在△ABC中,tan A+tan B+tan C与tan Atan Btan C有何关系?
[提示] ∵A+B+C=π,∴A+B=π-C,
∴tan (A+B)=-tan C,
∴=-tan C,
∴tan A+tan B+tan C=tan Atan Btan C.
3.在△ABC中,A,B,C三个角有什么关系?
[提示] A+B+C=π或+=-.
【例3】 在△ABC中,tan B+tan C+tan Btan C=,且tan A+tan B+1=tan Atan B,判断△ABC的形状.
[思路探究] 可先求出tan(B+C)和tan(A+B)的值.再由诱导公式分别求tan A和tan C的值,从而可得A,B,C,即可判断三角形形状.
[解] tan A=tan[π-(B+C)]=-tan(B+C)
===-,
又0°
而tan C=tan[π-(A+B)]=
==.
又0°
∴△ABC是顶角为120°的等腰三角形.
将例3中的条件变为“△ABC中,∠C=120°,tan A+tan B=”,试求tan A·tan B的值.
[解] 因为A+B+C=180°,∠C=120°,
所以tan(A+B)=tan 60°=.
又tan(A+B)=,
所以=,解得tan A·tan B=.
1.等式中同时出现tan A±tan B与tan A·tan B时,一般是构造tan(A±B),利用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公式求解.
2.在三角形中要注意应用A+B+C=π这一隐含条件.
1.公式T(α±β)的适用范围
由正切函数的定义可知α,β,α+β(或α-β)的终边不能落在y轴上,即不为kπ+(k∈Z).
2.公式T(α±β)的逆用
一方面要熟记公式的结构,另一方面要注意常值代换.
如tan=1,tan=,tan=等.
要特别注意tan=,tan=.
3.公式T(α±β)的变形应用
只要见到tan α±tan β,tan αtan β时,要有灵活应用公式T(α±β)的意识,就不难想到解题思路.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tan αtan β,tan(α+β),tan α+tan β三者知二,即可表示或求出第三个.( )
(2)tan能用公式tan(α+β)展开.( )
(3)存在α,β∈R,使tan(α+β)=tan α+tan β成立.( )
(4)公式T(α±β)对任意α,β都成立.( )
[答案] (1)√ (2)× (3)√ (4)×
2.已知A+B=45°,则(1+tan A)(1+tan B)的值为( )
A.1 B.2
C.-2 D.不确定
B [(1+tan A)(1+tan B)
=1+(tan A+tan B)+tan Atan B
=1+tan(A+B)(1-tan Atan B)+tan Atan B
=1+1-tan Atan B+tan Atan B=2.]
3.已知A,B都是锐角,且tan A=,sin B=,则A+B=________.
[∵B为锐角,sin B=,∴cos B=,
∴tan B=,
∴tan(A+B)===1.
∵0
4.求的值.
[解] ∵tan 18°+tan 42°+tan 120°
=tan 60°(1-tan 18°tan 42°)+tan 120°
=-tan 60°tan 18°tan 42°,
∴原式=-1.
课件39张PPT。第三章 三角恒等变形§2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2.3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化简求值 给值求值(或求角) 正切公式的综合应用 点击右图进入…Thank you for watching !课时分层作业(二十四)
两角和与差的正切函数
(建议用时:60分钟)
[合格基础练]
一、选择题
1.=( )
A.tan 42° B.
C. D.-
C [原式=tan(51°+9°)=tan 60°=.]
2.在△ABC中,tan A+tan B+=tan A·tan B,则角C=( )
A. B.
C. D.
A [tan C=-tan(A+B)=-=-
=,
所以C=.]
3.(1+tan 21°)(1+tan 22°)(1+tan 23°)(1+tan 24°)的值为( )
A.16 B.2
C.4 D.8
C [∵(1+tan 21°)(1+tan 24°)
=1+tan 21°+tan 24°+tan 21°tan 24°
=1+(1-tan 21°tan 24°)tan(21°+24°)+tan 21°tan 24°
=1+1-tan 21°tan 24°+tan 21°tan 24°
=2.
同理(1+tan 22°)(1+tan 23°)=2,
∴原式=2×2=4.]
4.的值应是( )
A.-1 B.1
C. D.-
D [因为tan(10°+50°)=,
所以tan 10°+tan 50°=tan 60°-tan 60°·tan 10°·tan 50°,
所以原式==-.]
5.已知A,B,C是△ABC的三个内角,且tan A,tan B是方程3x2-5x+1=0的两个实数根,则△ABC的形状是 ( )
A.钝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直角三角形 D.无法确定
A [由题意,知tan A+tan B=,
tan A·tan B=,所以tan(A+B)=,
所以tan C=-tan(A+B)=-,
所以C为钝角,故选A.]
二、填空题
6.若α+β=,则(1-tan α)(1-tan β)=________.
2 [(1-tan α)(1-tan β)=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
又tan(α+β)=tan=-1=,
所以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
所以(1-tan α)(1-tan β)=1+1-tan αtan β+tan αtan β=2.]
7.已知tan(α+β)=,tan α=-2,则tan β=________.
7 [∵β=(α+β)-α,∴tan β==7.]
8.已知α∈,tan=-7,则sin α=________.
[由tan==-7,
∴tan α=-<0,又α∈,
∴α∈,∴sin α=.]
三、解答题
9.已知cos(α+β)=,cos(α-β)=,求tan α·tan β的值.
[解]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①
cos(α-β)=cos αcos β+sin αsin β=,②
由①②整理得
则tan αtan β===-.
10.已知tan=.
(1)求tan α的值;
(2)求的值.
[解] (1)∵tan=,
∴=.∴tan α=-.
(2)原式===-.
[等级过关练]
1.若tan 28°tan 32°=a,则tan 28°+tan 32°等于( )
A.a B.(1-a)
C.(a-1) D.(a+1)
B [∵tan(28°+32°)==,
∴tan 28°+tan 32°=(1-a).]
2.化简tan 10°tan 20°+tan 20°tan 60°+tan 60°tan 10°的值等于( )
A.1 B.2
C.tan 10° D.tan 20°
A [原式=tan 10°tan 20°+tan 20°+tan 10°==×=1.]
3.如果tan α,tan β是方程x2-3x-3=0的两根,则=________.
- [=
===-.]
4.已知α、β均为锐角,且tan β=,则tan(α+β)=________.
1 [∵tan β==.
∴tan β+tan αtan β=1-tan α.
∴tan α+tan β+tan αtan β=1.
∴tan α+tan β=1-tan αtan β.
∴=1,∴tan(α+β)=1.]
5.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以Ox轴为始边作两个锐角α,β,它们的终边分别与单位圆相交于A,B两点.已知A,B的横坐标分别为,.
(1)求tan(α+β)的值;
(2)求α+2β的值.
[解] (1)由已知条件及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cos α=,cos β=,
因为α为锐角,故sin α>0.
从而sin α==.
同理可得sin β=.
因此tan α=7,tan β=.
所以tan(α+β)=
==-3.
(2)tan(α+2β)=tan[(α+β)+β]
==-1.
又0<α<,0<β<,故0<α+2β<.
从而由tan(α+2β)=-1,得α+2β=.
点击下载
同课章节目录
第一章三角函数
1周期现象与周期函数
2角的概念的推广
3弧度制
4正弦函数和余弦函数的定义与诱导公式
5正弦函数的性质与图像
6余弦函数的图像与性质
7正切函数
8函数的图像
9三角函数的简单应用与基本关系
第二章平面向量
1从位移、速度、力到向量
2从位移的合成到向量的加法
3从速度的倍数到数乘向量
4平面向量的坐标
5从力做的功到向量的数量积
6平面向量数量积的坐标表示
7向量应用举例
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1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
2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点击下载
VIP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