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化学式的书写方法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① 能熟练书写单质和化合物的化学式。
② 能根据化学式读出各物质的名称,并掌握规律。
③ 掌握化学式中某元素化合价的计算。知道某些可变价元素在不同有物质中有不同的化合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简单知识点的应用,让学生发现化学知识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层层递进的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素养。
二、重点:
根据化学式书写化学式
三、难点:
含可变化合价元素和原子团的化学式书写与化合价计算。
四、教学方法: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习】
默写
1 化合价(含原子团化合价)
2 物质分类
(见课前默写题)
【新课导入】
【练习】
1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并指出物质类别。
水,冰,水蒸气,三氧化硫,四氧化三铁,镁,
2 你能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吗?
氧化铁,氢氧化钠,氯化镁,硫酸钾
【讲解】
化学名称中给出原子个数的,化学式可直接写出,如没有给出原子个数,要根据元素化合价,判断出原子个数,结合元素符号才能写出完整的化学式。
【新课】
常见元素及原子团的化合价
1、已知化合价写化学式
(1)、单质的化学式书写
金属单质:铜Cu 铁Fe 铝Al
汞Hg 锌Zn…
非金属单质:氧气O2 氮气N2
氢气H2 氯气Cl2 碘I2
硫S 碳C 磷P 硅Si…
稀有气体:氦气He 氖气Ne
【讲解】
常见的6种气体中,氧气O2 氮N2
氢气H2 氯气Cl2是双原子分子气体,氦气He 氖气Ne这两种稀有气体是单原子分子气体。请同学们加以区别。
[学生书写] 略
[学生讨论,思考]
[学生笔记]
并判断物质状态
[学生识记]
知识准备,提高新课效率。
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
引入新课
通过规律性地给出笔记,有利于学生掌握,辨析,不易混淆。
强调知识点
(2)、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书写原则: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书写规则:金属元素写左边,非金属元素写右边
正价元素写左边,
负价元素写右边
例题1:已知铝为+3价,氧为-2价,求氧化铝的化学式
解:① 正左负右:
② 十字交叉: Al2O3
③ 原子个数比等于最简整数比
④ 验证: 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3)*2+(-2)*3=0
氧化铝的化学式为:Al2O3
例题2:
氧化钙的化学式
Ca2O2
原子个数比等于最简整数比
氧化钙的化学式为:CaO
例题3 含原子团的化学式的书写
氢氧化钠 硫酸钾 硫酸铝
【归纳】
把原子团看成是一个原子,原子团的个数含二个以上,应在原子团前后加括号,并在括号的右下角写上原子个数。
例题4 验证题
说明:根据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
已知
下列哪一个化学式正确 ( )
(A) A2BC2 (B) A2BC3
(C) ABC (D) A3BC4
[学生听讲]
[学生练习]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氧化钠 氯化铜 氧化铝 氧化钙
2 写出下列元素与氢元素组成的化学式
[学生记录]
[学生练习]
3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氧化铜
碳酸铵
碳酸钙
硫酸钠
[学生练习]
4、下列化学式是否正确,把错误的改正
AlCl2 Ca2O MgO AgBr2 CuCl2
5、已知 PO4为-3价,
下列化学式正确的是( )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练习用化合价书写化学式,让学生明白化学式不能任意书写。
强调特例。
强化学习重点
让学生了解性质决定用途的辨证观
掌握含原子团的化学式的书写。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我判断所写的化学式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2、 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
(1)单质中元素化合价等于零
(2)化合物中某种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0
方法:用不变价求可变价
要求:背熟不变价,知道可变价
例5 求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解:设Cl的化合价为+x价
(+1)*1+(+x)*1+(-2)*3=0 x=+5
【提问】找出化合价变化规律,并找出原因(学生能简单找出规律)
【归纳】
① ①HClO4 HClO3 HClO2 HClO中氢原子数相等,氧原子越多,负价总数越多,Cl的正价越高
② Cl有可变价,但在一种化合物中, Cl只有一种化合价
【讲解】NH3中氮元素化合价为-3价,为一特例。同理CH4中碳元素化合价为-4。
3、化学式的读法
规律:
二种元素,氢氧化物,读作“某化某”例:KCl氯化钾 NaOH氢氧化钠
其中:A 元素化合价都是不变价(除铁和亚铁明确化合价的),不读原子个数
例:Al2O3氧化铝 MgCl2氯化镁
B 元素化合价有可变价(除S、Cl 在最右边),读原子个数。
CO一氧化碳 SO3三氧化硫
② 含酸根(硝酸根 NO3 碳酸根 CO3 硫酸根 SO4)的化合物
读作“某酸某”
例:CaCO3碳酸钙 Na2SO4硫酸钠
A Ca2(OH)(PO4)3 B Ca3(OH)(PO4)3
C Ca4(OH)(PO4)3
D Ca5(OH)(PO4)3
[学生练习]
7 求下列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HClO4 HClO3 HClO2 HClO Cl2 HCl
注:要求每一个根据例题格式立式,老师巡视。
HCl Cl在最右边化合价为-1价。
[学生练习]
7 目测下列化合物中氮元素化合价从高到低如何排列,并通过计算验证
NO HNO3 NO2 N2 NH3
氮元素化合价从高到低:
HNO3 NO2 NO N2 NH3
[学生练习]
6 读出下列化学式的名称
NO CuO Na2CO3 Ca(OH)2
SO2 AlCl3 KNO3
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找规律的方法,有利于提高选择题的准确率和速度。
帮助学生掌握可变价元素的计算方法,这是学生最容易出错的地方。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判断化合价,激发学生兴趣。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定要求规范解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三、小结
(一) 已知化合价写化学式
步骤 1、 正左负右:特例:NH3 CH4 2、 十字交叉:
3、 原子个数比等于最简整数比
4、 验证: 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
(二) 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
1、根据:单质中元素化合价等于零
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
2、方法:用不变价求可变价
3、特例:(1)NH3中氮元素化合价
(2)可变价元素在某一化合物中一般只有一种化合价。
六、课后记
本节课内容由于过程设计比较完整,依据的知识点并不多,学生当堂较容易接受,本节课作为学生的基本功,要求学生牢牢掌握,熟练应用同。但往往由于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差,解题不规范而成为容易失分之所在,应多训练,并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课前默写
1.化合价口诀:
+1价
+2价
Al 、Si 、O
亚铁 价, Fe 价
S在最右边 价,Cl在最右边 价
原子团 (1)铵根 价 (2)氢氧根 价
(3)硝酸根 价 (4)碳酸根
(5)硫酸根 价
2.物质的分类 (后三个文本框内内容由学生装填写,并各举三例)
备注:以上默写最好利用其他时间完成,以提高课堂效率。
八、课堂练习:
1 单质中元素化合价等于 。
化合物中 等于零。
2 将 H2S S H2SO4 Na2SO3 按硫元素化合价从低到高排列。
3 判断化合价:指出下列有下划线元素的化合价,并读出这些物质的名称
NO2 CaCl2 H2CO3 KNO3
Fe2O3 N2 NH3
4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氦气 氯气 氧气 氧化钠 氯化镁 五氧化二磷
氧化铝 氢氧化钠 硫酸铜 碳酸钙 硝酸银
氧化亚铁 二氧化硅
板书设计:(教学笔记)(供统一印给学生粘贴在书上统一的位置,方便复习和讲解)
1.化合价口诀:
H K Na Ag +1价 Ca Mg Ba Zn Cu Hg +2价
Al +3 、Si +4 、O -2
亚铁 +2 价, Fe +3 价
S在最右边 -2 价,Cl在最右边 -1 价
原子团 (1)铵根 NH4 +1 价 (2)氢氧根 OH -1 价
(3)硝酸根 NO3 -1价(4)碳酸根 CO3 -2价(5)硫酸根 SO4 -2 价
2、已知化合价写化学式
(1)、单质的化学式书写
金属单质:铜Cu 铁Fe 铝Al 汞Hg 锌Zn…
非金属单质:氧气O2 氮气N2 氢气H2 氯气Cl2 碘I2
硫磺S 碳C 磷P 硅Si…
稀有气体:氦气He 氖气Ne
(2)、化合物的化学式书写
书写原则:化合物中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书写步骤
① 正左负右:
② 十字交叉: Al2O3
③ 原子个数比等于最简整数比
④ 验证: 正负化合价代数和等于零
3、化学式的读法
① 二种元素,氢氧化物,读作“某化某”
其中:A 元素化合价都是不变价(除铁和亚铁明确化合价的),不读原子个数
例:Al2O3氧化铝 MgCl2氯化镁
B 元素化合价有可变价(除S、Cl 在最右边),读原子个数。
例:CO一氧化碳 SO3三氧化硫
② 含酸根(硝酸根 NO3 碳酸根 CO3 硫酸根 SO4)的化合物
读作“某酸某”
例:CaCO3碳酸钙 Na2SO4硫酸钠
4、 已知化学式求化合价
(1)单质中元素化合价等于零
(2)化合物中某种元素化合价的计算
依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0
方法:用不变价求可变价
要求:背熟不变价,知道可变价
4、特例:(1)NH3中氮元素化合价
(2)可变价元素在某一化合物中一般只有一种化合价。
2.32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3)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练习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堂引入
思考:
(1)试简述怎样利用米尺来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2)试简述怎样利用量筒来测量一滴水的体积
(3)试简述怎样利用米尺来测量一根铜线的直径。
提问:请你说说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表示一定数目集合体的量词有哪些?
举例:一滴水中有1670000000000000000000
这么多水分子,用起来十分不方便,我们有什么办法使得表述起来方便呢?
对比:一双——2个,一打——12个,一世纪——100年,一?——?个微粒呢
新课讲授
讲解:1摩尔——6.02X1023个微粒
传授:1摩尔氦气中有6.02X1023氦原子;1摩尔水中有6.02X1023个水分子
1mol的任何物质都含有约6.02X1023个微粒
讲述: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单位,就像米是长度的单位,千克是质量的单位,秒是时间的单位,安培是电流的单位,而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板书:一、物质的量
1.分子和原子个数的数目很大,可以采用集合的形式来表示,这一集合的形式我们称之为 “物质的量”,
2.“物质的量”的单位是摩尔,简称摩, 符号“mol”。
3.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对应的微粒。
举例:6.02×1023 粒米, 全球60亿每人每天吃一斤,要吃多少年?
板书:4.摩尔这个概念只适用于微观粒子(如分子、原子等)
二、“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对比:
微粒数 (个)
物质的量 (摩尔)
1×(6.02×1023)水分子
1mol水
2×(6.02×1023)水分子
2mol水
3×(6.02×1023)水分子
3mol水
微粒数=
物质的量×6.02×1023
想一想:
1摩尔H原子含有 个氢原子?
1摩尔O2分子含有 个氧分子?
1摩尔H2O含有 个水分子?
1摩尔H2O含有 个水分子?
H2O中有____个氧原子,_____个氢原子?
1摩尔H2O含有___摩尔氧原子?有____________个氧原子?
1摩尔H2O含有___摩尔氢原子
______________个氢原子?
1摩尔H2O共含有___摩尔原子?3
共有 _______________个原子?
板书:二、“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微粒数 (个)
物质的量 (摩尔)
6.02×1023个氦原子
1mol氦气
3.01×1023个氦原子
0.5 mol氦气
3×6.02×1023个氦原子
3mol氦气
物质的量 = 微粒数÷ 6.02×1023
练习:练习一:
(1)2摩尔二氧化碳含有_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含有_________个氧原子。
(2)1.204×1023个氢分子是_________摩尔
(3)3摩尔氮气含有_________个氮分子,含有_________个氮原子。
(4)2.408×1024个铁原子是_________摩尔。
思考:1mol氢有__________个氢原子
1mol氢原子有__________个氢原子
1mol氢分子有___________个氢原子
提示:使用摩尔时必须指明物质微粒的名称或符号。 例:1mol氢分子(1mol氢 ×) 、3mol氧原子、5molCO2
练习:
1. 下列解释正确的是 ( )
A.“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质量
B.“物质的量”就是物质的数量
C.“物质的量”可以认为是物质量?
D. “物质的量”是一基本物理量,表示一定数目微粒的集合体
2. 下列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
B.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摩尔是微粒的数量单位
3.“物质的量”的符号是( );
“物质的量”的单位的符号是( )
A. n B. N C. mol D. NA
练习:练习二:
1)2mol一氧化碳分子中含有_________个二氧化碳分子,总共有_________个原子;
2)4 mol 氧分子含_________ mol 氧原子
3)3.01×1024个镁原子是_______mol镁原子
4)2mol臭氧分子与_________mol氧分子所含原子数目相等;
5)1.5mol水分子中含______个水分子, ____个氢原子,______个氧原子。
小结:一、物质的量
1.它是表示物质含微粒数目多少的物理量,符号是“n”,其单位是摩尔,简称摩(符号“mol”)。
2.每摩尔物质约含有6.02×1023个对应的微粒。
“物质的量”在使用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物质的量”这四个字在使用时不能拆开
“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
二、“物质的量”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关系
N=n×(6.02×1023) ; n=N/(6.02×1023)
(n:“物质的量” N:微粒个数 )
回答
回答:生活中的量词
一双鞋、一打球、一个世纪……
讨论
思考
倾听,记录
倾听,记录
讨论,计算
计算,思考
学生回答:6.02×1023
6.02×1023
6.02×1023
6.02×1023
学生思考,回答
思考得出结论
课堂练习
归纳,小结
导入新课
设疑激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进入学习状态
使学生理解摩尔的概念
进一步认识摩尔物质的量的单位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
通过计算得出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
课堂练习,巩固知识
知识巩固
类比,得出物质的量和微粒数的互相换算关系
知识训练
提醒学生使用摩尔这个单位时的注意点
巩固练习
本课内容,使学生归纳本课重点,掌握本课教学要求
2.32物质的量(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摩尔质量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和物质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和运用、巩固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微观和宏观的相互转化是研究化学的科学方法之一。培养学生尊重科学的思想。
(2)调动学生参与概念的形成过程,积极主动学习。
(3)强调解题规范化,单位使用准确,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物质的量与物质的质量的相互转化
摩尔质量及其与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讲解、讨论、对比、练习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课堂引入
复习:物质的量(基本物理量之一):
符号n, 单位:摩尔mol
1mol物质约含6.02×1023个微粒
物质的量——微粒个数的相互转化关系
提问:任何微粒都有质量,那么物质的量跟质量是否有对应关系呢,我们看一下1摩尔物质的质量如何?
举例:
?
每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 (克)
1摩尔该物质的质量(克)
氢原子
1.67×10-24
碳原子
1.99×10-23
水分子
3.00×10-23
二氧化碳分子
7.30×10-23
板书:一 摩尔质量
1、1摩尔该物质的质量称为摩尔质量
符号:M , 单位:g/mol
?
每个原子或分子的质量 (克)
1摩尔该物质的质量(克)
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
氢原子
1.67×10-24
1
1
碳原子
1.99×10-23
12
12
水分子
3.00×10-23
18
18
二氧化碳分子
7.30×10-23
44
44
板书:2.摩尔质量数值上等于该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式量
练习一:(1)Mg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1mol的Mg_____g
(2)O2的摩尔质量是 , 即1 mol O2 g;2 mol O2 g;
(3)H2的摩尔质量是 , 3mol H2 ;
归纳: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
练习:
(3)H2的摩尔质量是 , 3mol H2 g,10 g H2是 mol;
(4)2 mol C原子 g;60 gC是 mol
归纳: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
练习二:
(5)水的摩尔质量是 ,即2 mol水 g;5 mol水 g;
(6)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 , 3mol二氧化碳 g;
(7)60 g镁是 mol
小结:微粒个数——物质的量——物质的质量三者关系
练习三:
物质
摩尔质量
(g/mol)
物质的
质量(g)
物质的量
(mol)
微粒数
(个)
H2O
?
36
?
?
Mg
?
?
0.1
?
CO2
?
?
?
3.01×1023
思考:1、通常一桶饮用水约18升,请问其中含多少个水分子?
2.已知1毫升水大约20滴,试求1滴水有多少个水分子?
练习四:1、下列关于摩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 摩尔是原子、分子的数量单位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 摩尔是原子、分子的体积的单位
2、下列关于2mol H2O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含有1.204×1024个水分子 B 水质量为36克
C 含有2mol 氢原子 D 含有2mol氧原子
3、H2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2mol的H2S质量是__________克,2mol的H2S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分子。
4、已知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乳酸中含有_______ 种元素; 其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 ;乳酸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g/mol;0.1mol乳酸中含有________mol氧原子,含有________________个氢原子
5、3 mol 水为__________克,80克氢氧化钠是________摩尔。
6、0.2 mol Na2SO4与_________mol KNO3含氧原子个数相同。
思考并回答
学生计算,得出表中微粒质量
倾听,记录
类比,对照,得出摩尔质量和相对原子质量的关系
思考,练习
归纳物质的质量和物质的量之间的关系
巩固练习
小结:物质的量、微粒个数、物质的质量三者关系
练习
思考、讨论
课堂巩固练习
导入新课
设疑激疑,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进入学习状态
引出摩尔质量的概念
进一步认识摩尔质量
通过对比并且练习的形式,让学生得出物质的量和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通过计算得出物质的量和微粒数、物质的质量三者之间的相互转换关系
通过练习让学生加深物质的量的相关知识,并巩固学过的知识
附录:
《物质的量》课堂练习
练习一:(1)Mg的摩尔质量是_________,1mol的Mg_____g
(2)O2的摩尔质量是 , 即1 mol O2 g;2 mol O2 g;
(3)H2的摩尔质量是 , 3mol H2 ;
(4)2 mol C原子 g;60 gC是 mol
练习二:
(5)水的摩尔质量是 ,即2 mol水 g;5 mol水 g;
(6)二氧化碳的摩尔质量是 , 3mol二氧化碳 g;
(7)60 g镁是 mol
练习三:
物质
摩尔质量
(g/mol)
物质的
质量(g)
物质的量
(mol)
微粒数
(个)
H2O
?
36
?
?
Mg
?
?
0.1
?
CO2
?
?
?
3.01×1023
练习四:1、下列关于摩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
A 摩尔是物质的质量单位 B 摩尔是原子、分子的数量单位
C 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 D 摩尔是原子、分子的体积的单位
2、下列关于2mol H2O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 含有1.204×1024个水分子 B 水质量为36克
C 含有2mol 氢原子 D 含有2mol氧原子
3、H2S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2mol的H2S质量是__________克,2mol的H2S中含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个分子。
4、已知乳酸的化学式为C3H6O3,乳酸中含有______种元素; 其中C、O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乳酸的摩尔质量是______g/mol;0.1mol乳酸中含有_______mol氧原子,含有 _________ 个氢原子
5、3 mol 水为__________克,80克氢氧化钠是________摩尔。
6、0.2 mol Na2SO4与_________mol KNO3含氧原子个数相同
2.34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
(2)知道化学变化前后的不变,变以及可能变
(3)知道质量守恒的定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来完成习题。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看录像,演示实验,学生讨论等等方式使学生知道化学变化的实质,化学反应前后的变与不变以及知道理解质量守恒定律并会应用质量守恒定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 知道质量守恒定律的意义,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完成练习。
[教具准备] 试剂:白磷,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仪器:酒精灯,三脚架,锥形瓶,小试管
[教学方法] 讲解、实验、讨论、练习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引入: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固体质量增重,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混合共热以后质量减轻,那么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变化究竟是如何的呢?
演示实验:1. 白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
2. 硫酸铜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
提问:实验现象如何?化学变化前后的质量如何变化?
投影ppt,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实质,提问:化学变化的实质是什么,化学变化前后什么没有发生改变?什么又发生了改变?
板书总结:
一.化学变化前后
不变
元素种类
原子种类
原子数目
总质量
变
分子种类
可能变
分子数目
讲解:引出质量守恒定律
课堂练习
讨论:
用质量守恒定律来解释为什么铁丝燃烧之后固体的总质量增加,而氯酸钾固体和二氧化锰固体燃烧之后的总质量减少。
观看录像:产生气体的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总结:一切化学变化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课外作业:自制吸收蜡烛燃烧后生成物的装置,测定蜡烛燃烧前后物质质量总和的测定实验。
学生思考,积极猜测回答。
学生认真观看演示实验。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学生思考并举手回答。
学生认真观看板书,并做好相应的笔记。
学生认真完成练习,部分同学上黑板完成练习,交流。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举手回答。
学生仔细观看录像。
引入课题。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清晰的板书有利于学生的理解。
巩固所学的知识点。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以及理论联系世纪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附录:
《质量守恒定律》课堂练习
一.选择题
1.化学反应中,肯定没有变化的一组是 ( )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总质量
A ① B ①③ C ①④ D ①③④
2.神舟六号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的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 + CO2 → Li2CO3 + X 则X的化学式为 ( )
A H2 B H2O C O2 D H2O2
3. 在反应A+B→C+D中,20gA与7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16gC,则生成D的质量为( )
A 20g B 9g C 16g D 11g
4. 在反应A+2B→C+2D中,20gA与7g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了16gC,则生成D的质量为( )
A 20g B 9g C 16g D11g
二.填空题
5. 化合物R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则化合物中一定有______元素, 可能有______元素。
6.化合物R隔绝空气加热生成碳和水,则化合物中一定有________元素。
7. R+3O2 ——>2CO2+3H2O,则化合物中一定有________元素。
8. 已知3NO2+H2O ——>2HNO3 + X,则X的化学式为_____
9. CH4 + 2O2 ——>CO2 + 2________
附加题:
10.化合物R15克在空气中燃烧生成44克二氧化碳和27克水,则化合物中一定有________ 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