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水(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天然水中存在的主要杂质及一些净化方法。
2. 知道自来水的基本生产流程。
3. 掌握水的组成、电解的实验现象及产物。
过程与方法:
1. 体验学习判断物质组成的方法。
2. 体验学习从微观、宏观两个角度分析物质变化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通过水的相关知识的学习,感悟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价值观。
2. 通过水和生命的教育,感悟生命的价值。
3. 通过电解实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重点、难点] 水的组成,水的电解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比较归纳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一课时
一 课堂引入
小动画——小水滴的旅程
提出问题:由小动画,你联想到哪些“水”的知识?
二 新课讲授
板书:一 天然水和自来水
1. 自然界中的水
提问: 自然界中水的存在形式有哪些?
讲解:地球上的水绝大部分集中在海洋里,海洋占地球面积的71%,海水占地球总水量的96.5%。而真正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只占总水量1%不到。
2. 水与生命
讲解:生命体最基本的组成部分就是水。一个成年人一天需要2.5~4升水,才能维持体内水分的相对平衡。人如果丧失体重10%~15%的水,就会引起昏迷,甚至死亡。
回想刚才的动画中,水的用途还有哪些?
思考:为什么古时候的人可以直接饮用天然水,而现在人们极少直接饮用天然水了呢?
3. 水循环
展示水循环图片
4. 水的净化
设问:什么是水的自净能力?
水体中的微生物和溶解的氧气能分解水中的有害物质,称为水体的自净能力。
讲解:净化过程中的几个步骤的含义:蒸发、挥发、吸附等。
提问:水的污染源主要有哪些?
讲解: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们排放的废气、废水等远远超过了水的自净能力,因此要通过人工净化,而自来水厂对水的加工处理就是模仿水在自然界中的净化过程。
设问:那么自来水的生产流程是如何?
5. 保护水资源
提问: 我国的节水标志是什么?
世界水日规定为每年几号?
检查学生这一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让学生做练习
引入:了解了水的重要性后,对水的组成同学们一定感到很好奇吧
二 水的组成
课堂演示实验:水的电解
提问:
1. 通电后在两个电极附近观察到什么现象?
2. 两个玻璃管中气体的体积比是多少?
3. 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是什么气体?
讲解:水通电之后究竟如何发生了这样的化学变化呢?
播放FLASH——水电解微观
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了解水分解的实质。
思考:根据化学方程式:水电解生成的氢气和氧气质量比是多少?物质的量之比是多少?
过渡:除了水电解的实验可以证明水的组成元素,还有什么实验也可同样证明?
讲解:无论水电解还是,氢气在氧气中的燃烧,都告诉我们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每个水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
小结:
布置回家作业:
自由发挥
回答问题
聆听,并做好笔记
回忆动画片断,回答问题。
学生回答水循环过程
倾听并记录
倾听并记录:凝聚剂:明矾或氯化铁;消毒剂:氯气
学生回答
完成课堂练习1
带着问题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
归纳整理水电解的知识
计算并回答
阅读科学家的小故事再回答问题:氢气的燃烧同样可以证明水的组成
。
完成课堂小练习
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从五方面基本了解水的常识,增加社会责任感和环境保护意识。同时加强生命教育。
增加基本常识。
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研究水通电之后的变化,加深学生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归纳和语言的表达能力。感悟科学的研究态度。
训练学生的计算能力
巩固水电解的相关知识。
3.1 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水的物理性质。
2. 理解溶液、悬浊液、乳浊液的共性和区别。
3. 理解并能运用水的化学性质。
4. 识记一些常见物质的俗名。
过程与方法:
1. 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探究水的化学性质。
2. 学会知识梳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实验,发展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和好奇心,并逐渐形成科学的学习态度。
通过水的性质的学习,感悟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重点、难点] 水的化学性质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 归纳整理法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意图
第二课时
复习:水的组成及电解
板书:三 水的性质
1. 水的物理性质
让学生先回想曾学过的水的物理性质。
提问:为什么常用湿毛巾或冰袋给高烧病人降低体温?
设问:水除了这些物理性质之外,还有什么特性呢?
讲解:水有极高的溶解和分散其他物质的能力。
板书:溶液——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浊液——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 悬浊液
乳浊液
课堂练习
板书:2. 水的化学性质
提问:水不仅能溶解和分散其他物质,还能和某些物质发生化学反应。如碳酸饮料,大家知道是将什么气体压入水中反应生成的?
演示实验:往通入二氧化碳的水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再加热
提问:除了二氧化碳,水还能和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指导学生完成学生实验,并巡视纠正实验操作中的问题。
归纳这几个反应的方程式及反应现象。
小结几种物质的俗名
讲解结晶水合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这是纯净物,并举出常见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及俗名。
要求学生小结这堂课的内容:
水的物理性质
水的化学性质
水电解
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
水和生石灰的反应
水和无水硫酸铜的反应
指导学生完成课堂练习
布置回家练习
回答问题
完成水的物理性质的填空。
回答
学生实验:取少量蔗糖、食盐、植物油、淀粉固体放入一定量水中,混合。认真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
完成课堂练习
CO2 + H2O → H2CO3
现象: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H2CO3 → CO2↑ + H2O
现象:使变红的紫色石蕊试液又恢复成紫色
学生实验,并完成往石灰水中滴加无色酚酞的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CaO + H2O → Ca(OH)2
现象:放出大量的热,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Ca(OH)2+CO2→CaCO3↓+H2O
现象:出现白色混浊
CuSO4 + 5H2O → CuSO4·5H2O
现象:白色固体变成蓝色晶体
记录笔记
CaO 俗称生石灰
Ca(OH)2 俗称熟石灰,溶液俗称石灰水
常见的结晶水合物:
胆矾- CuSO4·5H2O
石碱- Na2CO3·10H2O
完成课堂小练习
学生归纳小结
完成课堂小练习
复习巩固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总结能力。
学会区分浊液和溶液
理解水和二氧化碳的反应,掌握反应方程式的书写及现象。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动手能力,及分析问题,归纳小结的能力.
理解水和氧化钙、硫酸铜的化学反应,并掌握反应方程式和现象,
指导学生学会知识梳理。
巩固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