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目标: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和讨论思考,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应用已有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初
步的推理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体会转化方法的价值,进一步体会“等积变形”的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对的“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教学难点: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准备一把剪刀、方格纸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题1
1、拿出图1,问:这是一个不规则的图形,比较复杂(板书:复杂),但通过观察,你可以把它剪一剪、拼一拼,边成一个学生熟悉的简单图形么?
(学生操作。)交流:转化成了一个正方形。
完成板书:复杂 转化成 简单(正方形)
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有变化吗?为什么?
(没变。因为格子数没变;或说成纸片没有增加或减少……)
如果要你算出面积,你会先算哪一个?是多少?
(复习: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
2、拿图2,请你用刚才的方法,也把它剪拼成一个简单的图形。(学生操作)问:这回你得到的是一个什么图形?(板书:长方形)
算出它的面积。(复习长方形面积=长×宽)
小结:通过剪、拼,我们可以把一个较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它们的面积是一样的。长方形面积等于长乘宽,正方形面积等于边长乘边长。
3、拿图3:(使用‘学乐师生’拍照收集学生典型成果 出示图片)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它的边叫什么?(底)
分别摸摸它的两组底。
还有什么?(高)
问:在现在这个方格纸剪成的平行四边形上,你能找到这组底的几条高?
观察:你能剪一剪、拼一拼,拼成长方形么?你有几种剪法?它们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交流:只要沿着它的高剪,都可以拼成长方形。
举不同剪法的例子,让大家观察。
板书:长方形面积:长×宽(要求学生对号入座,说出算式)
平行四边形面积呢?为什么也是7×4=28平方厘米呢?
发现:平行四边形的底也就是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也就是长方形的宽。所以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
字母表示:用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学生把公式写在书上。
4、补充:画一个平行四边形(图略)
先画一条底,标8厘米,指名指出它对应的高。标数据“3厘米”。问:它的面积是多少?
标另一条底,4厘米。问:它对应的高在哪里?画出,并标“6厘米”
问:你还能用第2个算式求出它的面积吗?
比较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
问:能不能8×6或3×4呢?为什么?
举生活中对应的例子,强调对应。
二、练习:
1、试一试:一块平行四边形玻璃,底是50厘米,高是70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2、练一练。
要求学生看图后说出各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再写出算式。交流。
3、练习二
(1)在方格纸上画两个形状不同的平行四边形,使它们的面积与图中长方形的面积相等。
画前思考:是不是一定要先算出长方形的面积?你是怎么想的?
(可以画一个底是5,高是3的平行四边形,也可以画一个底是3,高是5的平行四边形,只要积相同就可以了。)
(2)量出下面每个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算出它们的面积。
老师加强巡视,在量的方面,要注意找对应的底和高。在数据方面,尽量选整厘米数。
(3)提问:为什么是“大约”多少平方米?学生算一算。
(4)学生独立解答,并交流。
(5)先让学生分别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
再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周长有变化么?为什么?面积有变化么?为什么?
最后达成共识:周长是不变的,面积变小了。越扁,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就越小。
补充:用2根4厘米、2根2厘米的小棒,先搭一个长方形,再搭一个面积是它一半的平行四边形。把两个图形分别画下来。
交流(图略):要求学生把一些数据都要标清楚,养成好习惯。
看图来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要注意哪些问题?
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 长??×?宽?( ?转化)?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