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的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理解和掌握小数的性质。
2. 能利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把小数或整数改成指定的小数。
3. 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 教学小数的性质,突出对性质的体验。首先体验性质的合理,然后体验性质的应用。
2. 比较小数的大小,淡化统一的法则,鼓励个性化思考。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合作学习的意识,严谨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
1. 理解小数的意义。
2. 掌握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小数的意义、掌握小数的性质。
教学方法
启发教育法、教授法。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故事引入
教师讲述故事(课件出示)。你觉得孙悟空说得对吗?为什么?
导入新课
这就是我们这一节要研究的内容《小数的性质》
(板书课题: 小数的性质)
新课学习
学一学
出示自学目标:
理解小数的性质,能应用小数的性质化简小数、改写小数。
(学生齐读两遍。)
出示自学提示:
根据提示自学课本第58——59页的内容。
认真推敲“小数的性质”推导的过程,知道1分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0厘米是几分之几米,用小数表示是多少米;100毫米呢?
照样子在课本上完成例2、例3。
(时间:5分钟。)
学生根据提示自学。
做一做
完成58页“做一做”。
议一议
大家理解小数的性质吗?还有什么疑问?(引导处理自学提示。)
一名学生展示58页“做一做”, 小组长检查并帮出错的同学理解纠正。
说说做上面两道题的依据是什么。
出示小数的性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师板书),你认为这句话关键的地方在哪儿?学生齐读,重读认为重要的词。
学生上台评价板演。
从例2、例3中你知道了什么?(化简就是去0,改写就是添0。)
强调:12.000去掉0后,小数部分没有数,可以把小数点也去掉。
总结将一个整数改写成指定位数的小数的方法。(先在整数后面点小数点,再根据需要添零。)
判断:(出示答案后学生自评,由小组长统计结果并帮助出错的同学理解。)
一个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这个数的大小不变。(??? )
【强调“小数”。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去掉一个“0”就缩小10倍……因为数字所在的数位发生了变化,所以原数大小也就变了。】
0.06=0.6(??? )
【强调“末尾”, 小数中间的0不能去掉。】
10.50=10.5=10.500(??? )
【强调“大小不变”。】
小数末尾的“0”去掉,它的计数单位就发生了变化。( ?? )
【举例:10.50=10.5=10.500 强调:大小相等,意义不同。】
10.00=10(??? )
【提醒: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其它部分的0不能去掉。】
结论总结
本节课初步掌握了小数的性质和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同学们能够熟练地比较小数的大小,利用小数将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以亿作单位的数。掌握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的方法。能按要求正确地求出小数的近似数。
课堂练习
1. 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1)0.080=0.8 ( )
(2)在0.65后面添上4个0 它的大小改变了。( )
(3)6角=0.60元 ( )
(4)因为0.9=0.90,所以0.9和0.90的计数单位相同。 ( )
(5)小数点后面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
作业布置
完成课本《小数的性质》全部习题,并预习活动下一课。
板书设计
小数的性质
在整数的末尾添上一个“0”,这个数就扩大10倍
去掉一个“0”就缩小10倍
化简小数时只能去掉小数末尾的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