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四章 天气与气候
-地球大气的风云变化
课程标准
说明:
“常用的天气符号”和“简单的天气图”,是指电视台天气预报节目中出现的天气符号和天气图。
要求学生从世界气候分布图上指出主要气候类型,培养读图能力以及通过读图获得相应地理知识的能力。
标 准
活 动 建 议
天气
区分“天气”和“气候”的区别,并能正确使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2.气温与降水的分布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其分布特点。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降水分布的差异。
使用气温、降水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温与降水随时间的变化特点。
3.主要气候类型
读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举例说明纬度位置、海陆分布、海拔高度、地形等因素对气候的影响。
举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记录广播、电视里的天气预报内容,议论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相关活动。
参观当地的气象台站或大气环境监测站。
使用测量仪器观测气温、降水和风向等现象。
让去过外地的学生,描述对不同地区气候的感受。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单元选自晋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天气与气候》是七年级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教材从感性材料入手,通过大量气温、降水、天气、气候有关的图片、联系生产、联系生活,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提高地理学习能力,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现在学习的是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
本章内容知识结构图
天气与气候
天气
气候
气温
降水
气候
类型
基本概念
气温的时间变化规律
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
基本概念
降水的季节变化
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气候名称
气候分布
气候特征
(二)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学习,形成知识结构图,能归纳出天气与气候的特征
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气候的名称、分布及特征;能够独立
完成习题。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本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归纳问题的能力、
利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增强教学的直观感受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及全球变暖等问题的学习,
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意识,认识到科学就在身边,环保从小事
做起。
(三)重点、难点
第三章涉及到规律性的知识较多,很容易记混记错,
要抓住它们的内在联系,进行对比梳理,使知识条理清晰,
便于记忆;有些气候的气温降水图比较相似,辨别起来有
一定难度。
教学重点:气温、降水和气候的分布及影响素
教学难点:通过年气温降水图分析气候特征,辨别气候类型。
二、说教法及教学手段
根据七年级学生的特点,运用问答法、归纳总结法、
比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把知识梳理成系统的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结构。在采用问答法时,特别注重不同难度的问题,提问不同层次的学生,面向全体,使基础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培养其自信心,激发其学习热情。这样能有效地开发各层次学生的潜在智能,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挖掘教材潜力,提高课堂效率。
学 生 情 况
聪明好动不好学
学习习惯不主动
三、说学情及学法
三、说学情及学法
七年级学生接触地理学科时间不长,而且七年级地理上
册内容是最基础也是较难的部分,所以学生对部分知识只
记住而不理解,知道一节知识重点,没有理解单元相关知
识的内在联系,对容易混淆的知识掌握不透;所以在学习
的过程中穿插讨论学习法,通过讨论,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运用图表法、比较法能够比较直观的体现知识的相互联系,使学生一目了然,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奠定基础。
四、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注重细节,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注重学生的主体活动,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师生互动,注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重点知识的掌握。
整个章节的设计过程
本章节我首选第三节为第一课时,原因第三节与其它三节内容联系不大,而且内容设计生活中人们最关注的天气预报和空气质量,可以采用抢答天气符号、当天气预报播音员等方式加强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兴趣。其次,再以第一课为契机,引入现实生活中人们非常关注天气是气温和降水,这两节课别各用一课时,以训练基础知识为主,让学生熟练掌握等温线、等降水线的画法,及气温和降水的时间、空间分布
整个章节的设计过程
本章节重点设计放到了第四节内容上,内容分成三课时,第一课时熟记气候类型和影响气候的因素,第二课时以掌握气候空间分布以及气候对人们生活生产影响,第三课时以掌握气候特点及气温降水图。每一课时都用热带、温带、寒带三片进行规律性学习,以便的学生学习有规律可循。
终年严寒干燥
终年高温多雨
地中海型气候
说课程评价建议
为了检查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我设计了单元学习结构图,在学习中,每一节要求学生把自己的收获、感悟和疑问反映出来。有助于引导学生归纳知识,强化兴趣,深刻思考,敢于质疑。在一个学段结束后,设计分析的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思想认识和情感态度方面的变化,从而检查校本课程的达标情况
说课程利用的建议
本课程开发的目的是拓展知识,补充课程的不足,因此大部分校本课程开以能力培养或者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为目标,然而现有的校本课程很多源于必修课程,以提高和补差为目的,上课还是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评价方式仍然是考试,这无疑增添了学生负担,影响他们学习的兴趣。
谢 谢 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