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导航】物理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达标检测)

文档属性

名称 【名师导航】物理中考一轮总复习学案 第三章 物态变化﹙备考指南+知识详单+易错警示+知识精讲+达标检测)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10 18:58:33

文档简介

第三章 《温度与物态变化》达标检测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12小题,各4分,共48分)
1.(2019?沂水县二模)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高压锅内的气压越高,锅内的水越不容易沸腾
B.深秋的清晨,草地上白色霜的形成属于升华现象
C.水烧开后,从壶嘴里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D.炎热的夏天,在教室内洒水可以降温是利用热传递
2.(2019?滁州二模)如图a所示,烧杯内装﹣40℃冰块,放在20℃干燥的室内,经过10分钟,变成如图b所示,再用如图c所示装置加热至100℃,整个过程的温度和加热时间如图d(  )
A.冰块变成水的过程中,其内能增加
B.如图d,对比第4分钟和第6分钟,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内能不变
C.从图a至图b的10分钟时间内,没用装置c加热,所以熔化过程可以不吸收热
D.根据图d,冰从(B点)至(D点)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可用Q吸=c水m△t计算
3.(2019?岚山区一模)取出放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此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液化 B.升华 C.汽化 D.凝固
4.(2018秋?江海区期末)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  )
A.同时沸腾
B.稍后也沸腾了
C.温度达到沸点,不会沸腾
D.温度低于沸点,不会沸腾
5.(2019?邯郸二模)密封的锤形玻璃泡内装有少量的碘颗粒。将玻璃泡浸入开水中,过一会儿玻璃泡内弥漫着紫红色的碘蒸气。下列现象中与上述碘发生的物态变化相同的是(  )
A.正在消融的冰凌 B.花朵上形成的露味
C.冬天冰冻衣服晾干 D.冬天形成的雾凇
6.(2019?锦江区模拟)小美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象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冰吸热升温比水吸热升温快
C.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D.水的凝固点是0℃,BC段的物质是固态
7.(2019?无棣县二模)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汽化成水蒸气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成水滴
C.小水滴遇到更冷的气流,凝华成小冰珠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液化成雨水
8.(2019?新田县三模)以下关于热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是因为水的沸点与大气压强有关
B.锅里的水烧开后冒出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
C.在严冬,冰冻着的衣服也可以晾干,是冰的升华现象
D.冬季天气寒冷水管容易冻裂,是由于水结成冰后体积变大的缘故
9.(2019?隆化县二模)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天家里玻璃窗上的冰花出现在窗外
B.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是一个放热过程
C.湿手拿冻肉会被“粘住”是因为手上的水凝固了
D.冬天汽车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
10.(2019?武威二模)对以下自然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白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
B.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长时间放置的水中的冰的温度比水的温度略高点。
D.打开冰箱冒出的”白气”是冰箱外面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
11.(2019?越秀区模拟)为了方便研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小丹在老师的帮助下安全改装了一个玻璃电热水壶(去盖,如图所示),它能一直保持水沸腾。把它放在一个电子秤上(没加热时读数为50098g)。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电子秤读数始终不会发生变化石
B.沸腾时,水里气泡的主要成分是空气
C.图中温度计能准确测量出水沸腾时的温度
D.水从液态变为气态,水分子的间隔会增大
12.(2019?江西自主招生)“估测”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方法。小琪同学对身边一些物理量进行了估测,其中最可能接近实际的是(  )
A.她的正常体温约为 26℃ B.她平静时的呼吸频率约为 18 次/分
C.她的身高约为 165mm D.她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 5m/s
二.多选题(共2小题,各5分,共10分)
13.(2019?元宝区校级三模)如图所示是一种水性笔的笔芯。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
A.橡皮帽对笔尖有保护作用
B.笔尾的油能防止墨水的蒸发
C.使用水笔时,笔尖上装有滚珠是为了增大摩擦
D.使用水笔时,笔中的墨水与油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笔尖流动
14.(2019?海淀区二模)厨房中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对于如图所示的事例,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电冰箱是利用被冷藏物品中的水分蒸发吸热来制冷的
B.高压锅用增大锅内气压的方法提高水的沸点
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吸热后形成的小水滴
D.洗菜池下面排水管中的U型“回水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三、填空题(共6小题,各3分,共18分)
15.(2019?广东模拟)2018年初春,寒流袭击广东,家住韶关的小明早上起床发现室外打霜了,霜的形成是一种   (填一中物态变化的名称)现象,家中的温度计如图,室温为   ℃,温度计内的液体可能是表格中的   。
物质
标准大气压下相关温度值
沸点/℃
凝固点/℃
酒精
78
﹣117
水银
357
﹣39
16.(2019?姑苏区校级一模)随着空气质量的恶化,苏州的“雾霾天气”危害加重。雾霾是由是近地面层空气中水蒸汽   成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   成冰晶后大量悬浮组成的气溶胶系统,使能见度恶化。
17.(2019?武汉模拟)吐鲁番是全国有名的“火炉”,常年高温少雨,水贵如油。当地流行使用坎儿井,如图所示,坎儿井由明渠、暗渠、竖井组成。暗渠即地下水道,是坎儿井的主体,宽约1.2m。井的深度因地势和地下水位高低不同而有深有浅,一般是越靠近源头,竖井就越深,最深的井可达90m以上,井内的水在夏季约比外界低5~10℃.由于坎儿井的主体水道深埋地下,减少了由于水流动时的表面积和   ,从而大大减少了输水过程中水的   和渗漏。
18.(2019?盘锦一模)天气炎热,有的同学吃冰棒是利用冰棒在嘴里   (填物态变化)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来解暑;有的同学喝汽水来解暑,拧开瓶盖时,见瓶盖上有竖直凸起的条纹,这是通过增大   来增大摩擦。
19.(2019?西湖区一模)小金在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时,他先后使用了三个实验装置,分别如图a(加盖)、b、c所示,其中酒精灯和烧杯均为同一规格,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甲、乙、丙三幅图象,则a装置所对应的图象为   。
20.(2019?温州模拟)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为测量温度的变化,规定了温度的单位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温度单位有摄氏度C华氏度F等,摄氏度规定:在1标准大气压下,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度,水的沸点为100度,其间平均分为100份,每一等份为1度,记作1oC.华氏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oF,水的沸点为212oF,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记作”1oF”有关温度,回答以下问题
(1)温度变化会使物质状态改变,冰变成水的物态变化是   。
(2)摄氏温度与华氏温度之间的可以相互转换,若现温度为200C,则为   oF
(3)我国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都使用摄氏度,英国、美国等仅有的5个国家使用华度,以下支持美国以华氏度为温度单位的是   
①美国曾是英国的殖民地,美国人习惯继续沿用英国的温度单位;
②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为温度准点,因此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也可以大致估测出外界的温度;
③华氏度在冰点和沸点之间相隔180等分,比摄氏度多,从而精确度更高。
④绝大多数人将气温作为舒适度,穿衣指数和户外指数的参考,华氏度为温度单位温度变化更加明显人类是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的动物,更加贴合人体感知气温的敏感程度
⑤两者温差值相等,能够方便转换,因此,用摄氏度和华氏度都没有关系
四.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各4分,共24分)
21.(2019?盘锦四模)小芳在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冰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
(1)应该将部分   (选填“碎冰块”“大冰块”)加入试管中。
(2)小芳设计了一个记录实验过程的表格,表格中(a)、(b)两处应填的内容是:
(a)   ;
(b)   。
(3)小芳将所测数据绘制成图象如图乙所示,由图象可知冰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   。
(4)小芳又继续加热一段时间,观察到烧杯里的水沸腾,而试管中的水不能沸腾,说明水沸腾的条件是温度达到沸点,   。
(5)图象乙中,试管内物质在第8分钟的内能   (选填“大于”“等于”“小于”)第6分钟时的内能。
22.(2019?十堰)在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实验时:
(1)小明用的装置(如图甲),他测出的水温将   (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2)小红和小华选用相同的实验装置,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的数据,并描绘出了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根据图象可知当水温达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选填“升高”、“不变”或“降低”)这两位同学的图象存在差异,请说出一条可能的原因   。
23.(2019?葫芦岛)如图甲所示,小雪用该实验装置在室温下探究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
(1)将浓盐水冻成的冰块打碎后放入小烧杯中,温度计插入碎冰中(图甲),其示数为   ℃。
(2)观察现象,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值。根据实验数据绘制成图象(图乙),由图象可知盐冰的熔点为   ℃.在熔化过程中,盐冰水混合物的内能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3)实验过程中,发现烧杯外壁出现水珠,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   (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
(4)将装有0℃的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在正在熔化过程中的盐冰水混合物中,试管中冰的质量将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24.(2019?鞍山)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
(1)图甲实验装置的组装顺序应为   (填“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下”)。
(2)实验中,判断水沸腾的依据   。
A.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B.出现水的沸腾现象
(3)水沸腾时,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是   ℃,此时当地的大气压强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标准大气压。
(4)本实验中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原因是   。(酒精的沸点是78℃)
(5)水沸腾后,根据图乙可以推断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2min,水的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25.(2019?盘锦)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的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
(1)实验中,老师发现某小组的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则该组测得水的温度比实际温度偏   。
(2)图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   ℃。
(3)水中气泡如图丙所示时,水   (填“没有沸腾”或“已经沸腾”)。
(4)在沸腾过程中水的温度   (填“升高”、“不变”或“降低”)。
(5)撤去酒精灯后,同学们发现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   。
26.(2019?锦州)如图甲所示是小胜同学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完成该实验,除图中器材外,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为了使该物质受热均匀,建议小胜同学选取   (填“较大”或“较小”)颗粒的该物质进行实验
(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第45min末的内能   (填“大于”或“小于”)第20min末的内能。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2小题)
2.【解答】
A、冰块熔化成水的过程中,要吸收热量,其内能增加,故A正确;
B、如图d,对比第4分钟和第6分钟,都处于熔化过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不变,但要继续吸热,内能增加,故B错误;
C、从图a至图b的10分钟时间内,虽然没用装置c加热,但因为冰的熔点是0℃,而一般情况下室温都高于0℃,所以冰可以从空气中吸热而熔化,故C错误;
D、图d中,BC段冰处于熔化过程,此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不能根据Q吸=c水m△t计算吸收的热量,CD段吸热温度升高,可以用Q吸=c水m△t计算吸收的热量,所以,冰从(B点)至(D点)的过程中,吸收的热量不能用Q吸=c水m△t计算,故D错误。
故选:A。
3.【解答】放在冰箱中被冷冻的金属块,擦干后放一会儿,其表面会变湿。是因为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金属块,在其表面液化为小水珠。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4.【解答】
锅里的水达到沸点后继续吸热会沸腾,但温度不再改变,
所以,碗内水的温度等于水的沸点,但碗内的水不能继续吸热,不会沸腾,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5.【解答】碘颗粒吸收热量变成紫红色的碘蒸气,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是升华现象。
A、冰凌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露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B不符合题意;
C、冰冻的衣服变干,冰直接变成水蒸气,是升华过程。故C符合题意;
D、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解答】
A、图象中AB段表示冰吸热升温,而BC段才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故A错误。
B、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是相同的,冰在2min内升高了40℃,而水在6min内升高了100℃,所以可知冰吸热升温比水吸热升温快,故B正确。
C、AB、CD段物质在吸热,BC是冰的熔化过程、DE段是水的沸腾过程,都要吸热,故C错误。
D、由图可知,冰的熔点是0℃,因同种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所以水的凝固点也是0℃;BC段是熔化过程,物质为固液共存态,故D错误。
故选:B。
7.【解答】A、海水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是汽化现象,故A正确;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由气态的水蒸气变成液态的水,是液化现象,故B错误;
C、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由液态的小水珠变成固态的小冰晶,是凝固现象,故C错误;
D、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故D错误。
故选:A。
8.【解答】A、大气压强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液体沸点随气压的降低而降低,所以在高山上烧水时,水温不到90℃水就沸腾了,故A正确;
B、烧开水时,会出现大量的“白气”,这些“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B错误;
C、在严冬,室外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冰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故C正确;
D、由于冰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所以水结成冰时,体积增大,把水管冻裂;故D正确。
故选:B。
9.【解答】A、冬天玻璃窗上的冰花,是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凝结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冰花在窗内,故A错误;
B、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直接变成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B错误;
C、冻肉温度较低,用湿手去拿冻肉,手上的水遇到温度较低的冻肉放热发生了凝固现象,因此会“粘住”,故C正确;
D、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D错误。
故选:C。
10.【解答】A、白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故A错误;
B、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B错误;
C、长时间放置的水中的冰是冰水混合物,其温度都为0℃,故C错误;
D、冰箱周围冒的“白气”,是周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故D正确。
故选:D。
11.【解答】A、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大量水分汽化,水的质量减小,因此电子秤读数会减小,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B、水沸腾时,水的内部和外部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现象,所以会产生大量的水蒸气,气泡中主要是水蒸气,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接触到了容器的底部,不能准确测出水的温度,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因为水沸腾需要吸收热量,由液态变成气态,水分子的间隔会增大,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D。
12.【解答】
A、人的正常体温约为 37℃,故A错误;
B、人每分钟大约要呼吸20次左右,故B正确;
C、中学生的身高在1.65m=165cm左右,故C错误;
D、中学生正常步行的速度约为1m/s,故D错误。
故选:B。
二.多选题(共2小题)
13.【解答】A、笔尖的橡皮帽是为了防止笔尖的损坏,橡皮帽对笔尖有保护作用,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B、墨水是液态的,容易蒸发,笔尾的油减小了液体上方的空气流动速度,可以有效防止墨水的蒸发,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C、水笔的笔尖有滚珠,笔尖和纸之间的摩擦属于滚动摩擦,是减小了摩擦,故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由于笔油受到重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所以使用墨水笔时,笔尖竖直向上书写,不可能长时间写出字,故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BD。
14.【解答】A、电冰箱内制冷剂在汽化时吸热,即蒸发吸收冰箱内的热量,达到降温致冷的目的,然后再液化放热使制冷剂变为液体的,电冰箱是利用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的原理工作的,故A错误;
B、高压锅工作时,由于内部液体汽化使内部的气压升高,提高水的沸点,故B正确;
C、烧开水时壶嘴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滴,故C错误;
D、洗手盆的排水管用U形“回水弯”防臭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故D正确。
故选:BD。
三.填空题(共6小题)
15.【解答】
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由图可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2℃,此时的温度在0℃以下,为﹣2℃;
通过观察,家中寒暑表的测量范围为﹣40℃至50℃,酒精的沸点为78℃,大于温度计的最大测量值,凝固点为﹣117℃,小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水银的凝固点要高于40℃,故不能用水银温度计测出最低的温度,因此温度计内的液体是酒精。
故答案为:凝华;﹣2;酒精。
16.【解答】大量悬浮在近地面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气溶胶系统;是由于水蒸气液化和凝华后形成的。
故答案为:液化;凝华。
17.【解答】坎儿井是新疆吐鲁番地区庞大的地下灌溉工程,坎儿井在地下,井内的水温比外界低,可以减小液体的温度、减少水暴露在空气中的面积、减慢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从而减慢水的蒸发。
故答案为:水面上方的空气流速;蒸发。
18.【解答】吃冰棍解暑是因为冰棒熔化时吸收了吸热;
瓶盖上刻有一道道竖直的条纹,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
故答案为:熔化;吸收;接触面粗糙程度。
19.【解答】由实验装置abc图可知,a装置烧杯上面加了一个盖,受气压变化影响,水的沸点高于100℃,所以用a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丙图。
由乙、丙两图象可知,水的初温相同,乙图加热较长时间水才能沸腾,原因可能是水过多,然后比较bc装置可知,c装置总烧杯内的水的质量较多,所以用c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乙图;则用b装置做实验作出的图象是甲图。
故答案为:丙。
20.【解答】(1)在物态变化中,物体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为熔化,所以冰变成水的物态变化是熔化;
(2)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摄氏度,水的沸点为100摄氏度,其间平均分为100份,每一等份为1摄氏度,记作1oC.华氏度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为32oF,水的沸点为212oF,有180等分,每等分为华氏1度,记作”1oF”有关温度,所以摄氏温差100摄氏度等同华氏温差180oF,
则1摄氏度=华氏度=1.8华氏度,
华氏温度32℉等于摄氏温度0℃,所以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关系:F=1.8t+32,
温度为200C,则为68℉;
(3)摄氏温度和华氏温度都可以计量温度,关键是符合人们的认知和习惯,并且在计量过程中不存在错误或者有其自身优点,所以②以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冰点和沸点为温度准点,因此在没有温度计的情况下,也可以大致估测出外界的温度;③华氏度在冰点和沸点之间相隔180等分,比摄氏度多,从而精确度更高。④绝大多数人将气温作为舒适度,穿衣指数和户外指数的参考,华氏度为温度单位温度变化更加明显人类是对温度变化十分敏感的动物,更加贴合人体感知气温的敏感程度⑤两者温差值相等,能够方便转换,因此,用摄氏度和华氏度都没有关系,这些都支持支持美国以华氏度为温度单位;
故答案为:(1)熔化;(2)68;(3)②③④⑤。
四.实验探究题(共6小题)
21.【解答】(1)在探究冰的熔化规律的实验中,应选用颗粒较小的冰块做实验,较小的冰块受热均匀,水浴法能使物质均匀受热,同时水的比热容较大,水升温缓慢,冰吸热过程较长,有利于观察冰块状态的变化和记录测量数据;
(2)探究“冰的熔化规律”实验过程中,需要观察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要用秒表测量时间,并观察冰在不同时刻的状态,故表格中应添加时间/min 和状态;
(3)冰的熔化过程和水的沸腾过程具有的共同特点是吸热但温度不变;
(4)当大烧杯中的水沸腾后,尽管不断吸热,但烧杯中的水温度不再升高,保持水的沸点温度不变;小试管中的水从大烧杯中吸热,温度达到水的沸点后,就和烧杯中的水的温度一样,就不能从烧杯中继续吸热,这时虽然达到了沸点,但不能吸收热量,所以试管中的水不会沸腾;
(5)由图可知,晶体在熔化的过程中,一直吸收热量,内能变大,故试管内物质在第8分钟的内能大于第6分钟时的内能。
故答案为:(1)碎冰块;(2)时间/min; 状态;(3)不变;(4)吸收热量;(5)大于。
22.【解答】(1)如图,由于酒精灯给水加热,容器底的温度高于水的温度,此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所以测出的水温会偏高。
(2)由图象知,水在沸腾过程中温度保持98℃不变,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观察图乙中的图象可知,两组同学所用水的初温相同,水升温的快慢不同,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
故答案为:(1)偏高;(2)不变;水的质量不同。
23.【解答】(1)由图可知温度计的最小刻度值是1℃,且液柱在零刻度线下方,因此该温度计的示数是﹣8℃;
(2)从图中可知,盐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2℃不变,所以熔点是﹣2℃;
盐冰熔化过程吸收热量,内能增大;
(3)熔化吸热,使烧杯的温度降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烧杯外壁液化形成液态小水滴,即出现的水珠;
(4)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而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2℃,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故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故答案为:(1)﹣8;(2)﹣2;增加;(3)液化;(4)增加。
24.【解答】
(1)酒精灯需用外焰加热,所以要放好酒精灯,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即应按照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
(2)实验过程中要观察水沸腾的现象,得出沸腾时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而不是观察温度的变化,故选B;
(3)图中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则该温度计的示数为98℃,因为1标准大气压下的分度值为100℃,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此时气压小于1标准大气压;
(4)本实验中水的沸点是98℃,应该选沸点高于水的沸点的物质做测温物质,而酒精的沸点只有78℃,所以不能选择酒精温度计;
(5)水沸腾的特点是温度保持不变,但继续吸热;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继续对水加热2min,则水的温度不变。
故答案为:(1)自下而上;(2)B;(3)98;小于; (4)酒精的沸点低于水的沸点;(5)不变。
25.【解答】(1)实验中,老师发现某小组的温度计玻璃泡碰到了烧杯的底部,则该组测得水的温度比实际温度偏高;
(2)由乙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所以温度计的示数是93℃;
(3)水沸腾前的现象是有少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小;沸腾时有大量的气泡产生,气泡上升不断变大,到水面破裂;
由此可知图丙为沸腾时的现象;
(4)在沸腾过程中水不断吸热,水的温度不变;
(5)撤去酒精灯后,同学们发现水很快停止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需要不断吸热。
故答案为:(1)高;(2)93;(3)已经沸腾;(4)不变;(5)吸热。
凝固点为80℃;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第20min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而该物质第40min时从液态到固态,为固液共存态,故该物质第40min小于第20min时的内能;
故答案为:(1)秒表;(2)较小;(3)54;(4)小于。

第三章 物态变化
考点分布
考查频率
考点内容
命题趋势
1.温度和温度计
★★★
1.理解温度计的工作原理,能说出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2.能区别固、液和气三种物态,能描述三种物态的基本特征,探究物态变化过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有关物质的熔点和沸点现象。
3.能用水的三态变化解释自然界的一些水循环现象。
可能出现物态变化、晶体的熔化规、温度计的使用、体温计测体温律选择题,可能出现晶体熔化和凝固、水沸腾实验题,分值约5分。熔化与凝固、汽化与液化、升华与凝华,都是中考的热点,实验的设计、器材的使用、规律的概括,是考查的切入点。
2.六种物态变化及吸热和放热
★★★★★
3. 晶体与非晶体
★★★★
4. 探究水的沸腾
★★★★

知识点一 温度和温度计
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测量温度的工具是温度计。温度反映了物体内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分子运动越剧烈。
2.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的液体有酒精、水银和煤油。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 ℃,沸水的温度为100 ℃。在0~100 ℃之间分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 ℃。
4.温度计的使用:(1)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2)看清温度计的量程;(3)选择合适的温度计;(4)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壁;(5)待示数稳定再读数;(6)读数时玻璃泡留在液体中;(7)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液面相平。
5.实验室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的主要区别
实验室温度计
体温计
寒暑表
原理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液体的热胀冷缩
玻璃泡
内液体
水银、煤油
水银
煤油、酒精
刻度范围
-20 ℃~110 ℃
35 ℃~42 ℃
-30 ℃~50 ℃
分度值
1 ℃
1 ℃
1 ℃
构造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都是均匀细管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有细而弯的缩口
玻璃泡与直管之间都是均匀细管
使用方法
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不能甩
可以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甩几下
放在被测环境中直接读数,不能甩
6.注意:
①温度只能说“是多少”或“达到多少”,不能说“有”或“没有”;
②温度计读数时先找零刻度,若液柱面在零刻度线以下,应从零刻度线往下读,反之往上读;
③使用温度计时不能使被测物体的温度越过温度计内液体的沸点,或低于液体的凝固点。
知识点二:熔化和凝固
1.晶体和非晶体: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晶体,没有固定熔化温度的固体叫非晶体。
2.熔点和凝固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晶体熔液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3.晶体和非晶体的比较
晶体
非晶体
物质举例
海波、冰、食盐、水晶、明矾、萘、各种金属
松香、蜡、玻璃、沥青



状态
固体
固体
熔化过程
吸热
吸热
凝固过程
放热
放热



熔化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升高
凝固过程中的温度
保持不变
不断降低
熔点和凝固点


熔化条件
温度达到熔点,继续吸热
持续吸热
凝固条件
温度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持续放热
知识点三:汽化和液化
1.汽化方式: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液体沸腾的温度叫沸点,液体沸腾的过程中不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液体的沸点与液面上的气压、液体含有的杂质等有关。
2.蒸发与沸腾的异同点
蒸 发
沸 腾
发生部位
只在液体表面
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
不同点
发生条件
任何温度下
达到沸点;继续吸热
剧烈程度
缓慢
剧烈
影响因素
液体表面积、液面上空气流速、液体温度
供热快慢
温度变化
降温致冷
吸收热量,温度不变
共同特点
都属汽化现象,都要吸热
3.液化方式:气体液化通常有两种方法: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气体液化要放热。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是水蒸气液化为水,气体液化的好处是便于贮存和运输。
知识点四:升华和凝华
1.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叫升华,升华吸热有致冷作用;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凝华要放热。生活中利用升华吸热达到致冷。
2.了解生产生活中的物态变化: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人工降雨、电冰箱、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等。
3.注意:①判定物态变化时,要先明确物质的初态和终态,然后根据定义判别;
②图象分析方法:明确图象中横轴、纵轴所表示的物理量→明确图象表达的物理过程→分析图象变化的特点,理解特殊点和特殊线段代表的物理意义;
③生活中看见的“白气”,“雾状物”,蒸腾的“热汽”不是水蒸气,而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滴。

易错点1 晶体、非晶体熔化和凝固的特点及温度变化图象
典例1:(2019?包河区一模)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熔化时,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甲物质是非晶体,乙物质是晶体
B.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内能一直增大
C.甲物质在第5分钟和第7分钟的内能大小相等
D.甲、乙两种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都不断增大
【错解】选C,理由: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内能不变.
【析错】(1)固体分晶体和非晶体,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
(2)晶体熔化特点:晶体熔化过程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但内能增加。
(3)物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正解】选B。理由:A、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由图象可知,甲物质是晶体,乙是非晶体,故A错误; B、不管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都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故B正确; C、甲物质从第4分钟开始熔化,第8分钟熔化结束,甲物质在第5分钟和第7分钟的温度相同,但内能大小不相等,第7分钟大于第5分钟的内能,故C错误; D、物质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非晶体熔化时,温度一直升高,所以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在不断增大,而晶体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变,这段时间内其分子无规则运动剧烈程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B。
典例2:(2019?盱眙县校级模拟)下列图象中,能正确描述晶体熔化的是(  )
【错解】选C,理由:非晶体熔化时有固定熔点,温度达到熔点后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析错】①熔化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上升的趋势,若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熔化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熔化图象。 ②凝固图象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若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则为晶体的凝固图象,否则为非晶体的凝固图象。
【正解】选B,理由:A、整个过程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凝固图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整个过程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有一段时间温度保持不变,所以是晶体的熔化图象;故B符合题意。
C、温度有上升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上升,所以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故C不符合题意;
D、整个过程中温度有下降的趋势,且整个过程中温度都在不断下降,所以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易错点3 六种物态变化名称及吸热和放热
典例3:(2019?铁岭)下列物态变化现象中需要吸收热量的是(  )
【错解】选B或C或D,理由:液化、凝华、凝固吸热。
【析错】(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正解】选A,理由:A、冰块熔化成水是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熔化吸热,故A符合题意; B、山间的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液化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枝头的霜空气中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瀑布结冰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
易错点4 生活中一些物态变化形成的原因----“白气”的成因
典例4:(2019?怀化)在水循环中。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形成小冰晶。这种物态变化属于(  )
A.凝固 B.升华 C.液化 D.凝华
【错解】选A,理由: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温度急剧下降凝固成的小冰晶。
【析错】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正解】选A,理由:当气温骤降时,高空中的水蒸气突然遇到强冷空气,空气中的水蒸气会直接凝华为固态的小冰晶。故选:D。
知识点一:温度与温度计
典例1:(2019春?亭湖区校级期中)盐城拥有江苏省最长的海岸线、最大的沿海滩涂、最广的海域面积,同时也是丹顶鹤的家园、麋鹿的故乡。盐城一年中最高气温最接近于(  )
A.10℃ B.30℃ C.40℃ D.60℃
【考查方向】温度.
【名师点睛】此题考查我们对常见物体或环境温度的认识,结合对生活的了解和对温度单位摄氏度的认识,选出符合实际的选项。
C
【解析】盐城位于江苏,夏季炎热高温,最高温度接近40℃。故选:C。
典例2:(2019?哈尔滨二模)物理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基础科学,培养同学们正确使用仪器的技能是做好物理实验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过程中,发现横梁不平衡时不可调节平衡螺母
B.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应将温度计从液体中取出再读数
C.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一定要让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
D.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力时,竖直正放调零后,倒置时不需要调零
【考查方向】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天平的使用;刻度尺的使用;弹簧测力计的使用与读数.
用液体温度计测量温度
【名师点睛】(1)天平的横梁不平衡有两种情况:在称量物体的质量之前,要调节天平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平衡螺母向上翘的一端移动;在称量物体的过程中,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
(2)在使用温度计时,需要注意的事项有:温度的玻璃泡要完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要和温度计中液面相平;
(3)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被测物体的一端不一定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
(3)在使用弹簧测力计前要调零,倒置时仍然需要调零。
【答案】A
【解析】A、称量物体质量时,若天平横梁不平衡,要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来使天平的横梁平衡,不能调节平衡螺母。故A正确; B、温度计读数时,如果从液体中取出,其示数会受到外界温度的影响,故B错误; C、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物体的一端不一定要对准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故C错误; D、用弹簧测力计在杠杆平衡实验中测量拉力时,竖直调零后,倒置时仍然需要调零,故D错误。故选:A。
知识点二:认识物态变化现象
典例3:(2019?钦州一模)夏天,若从冰箱中取出一瓶冰矿泉水,过了一会儿,会发现瓶的外壁上附有许多小水珠。这是(  )
A.汽化现象 B.升华现象 C.凝华现象 D.液化现象
【考查方向】生活中的液化现象.
【名师点睛】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
【答案】D
【解析】从冰箱中取出的冰矿泉水,温度较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到温度较低的矿泉水瓶凝结成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故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典例4:(2019?海南)用3D打印技术可以打印钛合金眼镜架。在高能激光的作用下,钛合金粉末吸收热量变成液态,再定型成为镜架。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升华和凝华 B. 熔化和凝固 C.汽化和液化 D.液化和凝固
【考查方向】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凝固与凝固放热的特点.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名师点睛】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熔化吸热;物质由液体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凝固放热。
B
【解析】解:钛合金粉末在高温下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现象,需要吸热;然后按构件形状重新结晶成型,是凝固现象,需要放热,即先熔化后凝固。故选:B。
知识点三:物态变化与热量
典例5:(2019?鞍山)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吸热的是(  )
A.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 B.树上出现雾凇
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 D.河面上冰雪消融
【考查方向】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 物质的熔化和凝固
【名师点睛】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升华是吸热的;凝固、液化、凝华是放热的
【答案】D
【解析】A、雪水在屋檐下形成冰锥,是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A不符合题意; B、树上出现雾凇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清晨树叶上的露珠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故C不符合题意; D、河面上冰雪消融是固态的冰雪变成了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需要吸收热量,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典例6:(2019?阜新)下列场景与所蕴含的物理知识,对应完全正确的是(  )
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温度加快蒸发
B.夏季,小明手拿着一瓶冰冻矿泉水,冰减少,手感到凉--熔化吸热
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非晶体
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液化吸热
【考查方向】熔化与熔化吸热的特点;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化及液化现象.
【名师点睛】(1)根据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答题,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的温度;液体上方空气流动速度;(2)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是熔化,熔化吸热;(3)霜是晶体;(4)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液化放热。
【答案】B
【解析】A、春季,小明体育训练后满头大汗,回到教室不停扇风--提高液体上方空气流动加快蒸发,故A错误; B、冰块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故B正确; C、秋季,小明发现操场上的双杠上铺满了一层霜--霜是晶体,故C错误; D、冬季,戴眼镜的小明从教室外走进教室内,镜片模糊不清,水蒸气遇冷液化成水--液化放热,故D错误。
故选:B。
知识点四:晶体与非晶体
典例7:(2018?广西)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或“不变”);说明海波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考查方向】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名师点睛】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晶体熔化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是晶体的熔点。
【答案】不变;晶体。
【解析】海波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有固定的熔点,所以海波是晶体。
知识点五:探究物态变化的规律
典例8 (2019?锦州)如图甲所示是小胜同学探究“物质熔化和凝固规律”的实验装置。
(1)为了完成该实验,除图中器材外,他还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 。
(2)为了使该物质受热均匀,建议小胜同学选取 (填“较大”或“较小”)颗粒的该物质进行实验.
(3)实验中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乙所示,该物质此时的温度为 ℃。
(4)分析图丙可知该物质第45min末的内能? (填“大于”或“小于”)第20min末的内能。
【考查方向】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名师点睛】(1)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测量时间的仪器是秒表;
(2)选取较小颗粒可以使固态物质受热均匀;
(3)根据温度计的分度值读数;
(4)同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内能不同;
【答案】(1)秒表;(2)较小;(3)54;(4)小于。
【解析】(1)测量温度的仪器是温度计,测量时间的仪器是秒表,所以该实验的仪器需要秒表;
(2)为了使该物质受热均匀,建议小胜同学选取较小颗粒的该物质进行实验;
(3)由图可知,温度在0℃以上,分度值为1℃,故示数为54℃;
(4)由题图可知,物质在第35min以后,放出热量,但是温度不变,为其凝固过程,故凝固点为80℃;该物质从第10min~20min之间一直吸收热量,第20min时刚好熔化完毕,为液态,而该物质第40min时从液态到固态,为固液共存态,故该物质第40min小于第20min时的内能;
典例9:(2019?抚顺)小志和小丽分别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了如图乙所示图象
(1)某时刻温度计示数如图甲所示,其温度是 ℃。
(2)由图象可知:①水的沸点低于100℃,原因是气压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时持续吸热,温度 。
③第6min时 (填“小志”或“小丽”)的实验装置中水分子运动更剧烈。
(3)实验结束后,小志想到妈妈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锅内的水停止沸腾。原因是
水 (填“温度低于沸点”或“不能继续吸热”)。
【考查方向】探究水的沸腾实验.
【名师点睛】(1)温度计读数时,先确定是零上还是零下,认清分度值,再读数。
(2)(3)液体沸腾前吸收热量,温度不断升高,液体沸腾时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不变的温度就是这种液体的沸点,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内能越大。
【答案】(1)68;(2)①低于;②不变;③小丽;(3)温度低于沸点。
【解析】(1)温度计的分度值是1℃,此时是零上,液柱上表面对准了60℃上面第8个小格处,读作68℃;
(2)①液体沸腾的图象,横坐标代表时间,一个小格代表3分钟,纵坐标代表温度一个小格代表1℃,先后从第6、9分钟开始沸腾,在这个过程中,水尽管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不变的温度就是水的沸点,大小为98℃,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所以当地的大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②水沸腾的特点是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
(3)液体沸腾的条件是达到沸点,吸收热量。在煮饺子时加入一些冷水,水温降低,低于水的沸点,所以锅内的水停止沸腾。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