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生物4.2.2消化和吸收课件(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七年级下册生物4.2.2消化和吸收课件(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0-02 08:31: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第二节消化和吸收
每天我们都会吃进各种食物以保证我们获取充足的营养。食物的种类各不相同:米饭、馒头、各种蔬菜、水果、肉、蛋、奶等。有些人吃的很多却不胖,而还有些人吃的并不比别人多却很胖,这究竟是为什么呢?通过本节课对消化和吸收的学习就会明白
消化的概念
消化系统的组成
食物的消化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营养物质的吸收
练习
消化 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能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称为消化。
吸收 食物经过消化后,透过消化道粘膜,进入血液和淋巴循环的过程,称为吸收。
口腔

食道

小肠
大肠
肛门
唾液腺
胃腺
肝脏
胰脏
肠腺
消化道
消化腺
糖类
蛋白质
脂肪
唾液
口腔
葡萄糖
胃液

氨基酸
胆汁
小肠
甘油+脂肪酸
肠液胰液
小肠
肠液胰液
小肠
脂肪小颗粒
肠液胰液
小肠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取一块馒头放到口中咀嚼。口腔中的馒头要经过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与唾液的混合。细细品尝这时的馒头,你能品尝到一些甜味。
馒头变甜是否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都有关?如果有关,它们各起什么作用?馒头变甜是否是淀粉发生了变化?
馒头+唾液(搅拌)
馒头+清水(搅拌)
馒头+唾液(不搅拌)
将这3支试管一起放入37度左右的温水中5~10分后,取出3支试管,各滴加2滴碘液,摇匀。观察并记录和试管中颜色的变化。
3支试管分别出现了什么现象?
结论:淀粉的消失与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关。
不变蓝色
变蓝色
变蓝色
1.牙齿能切碎和磨碎食物,舌能使食物与唾液充分混合,唾液能使淀粉开始发生变化。
联系:牙齿的切碎与磨碎以及舌的充分搅拌,能使唾液更加充分地与食物碎屑混合,更好地促使淀粉发生变化。
2.口腔中唾液淀粉酶,能使部分淀粉充分转变成麦芽糖。
1.牙齿、舌和唾液的作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2.口腔中有什么物质使淀粉的性质发生了变化?
结论:小肠是主要的吸收场所
1.小肠长:成人小肠一般5~6m
2.小肠的内表面有环行皱襞
3.皱襞的表面长有绒毛
它们这些特点大大增加了小肠的吸收面积
分泌唾液,其中的唾液淀粉酶能初步消化淀粉
分泌胃液,其中的蛋白酶可以初步消化蛋白质
分泌肠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分泌胰液,其中含有消化糖类、蛋白质和脂肪的酶
分泌胆汁,不含消化酶,对脂肪能起乳化作用
唾液腺
胃腺
肠腺
胰腺
肝脏
课本34页“技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