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升和毫升:了解容量,认识测量工具并测量 冀教版

文档属性

名称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升和毫升:了解容量,认识测量工具并测量 冀教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03 16:42:4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升和毫升
教学内容:
冀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1—3页。
学情分析:
现实生活中人们几乎每天都要接触和这些单位有关的事物,如:一袋牛奶250mL、一桶花生油5L等。学生既有学习知识的生活经验,又有学习知识的现实需要。在学生现有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认识升和毫升,既可以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又能提高学生的生活经验和能力。
教材分析:
把这个内容安排在第一单元,一方面考虑这部分知识比较容易,另外,天气炎热,“玩水”是这个季节学生乐于做的事,通过“玩水”让学生了解杯子容量的意义,感受“升”和“毫升”,学生既高兴,也易于学习知识。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并认识容量,认识"升"和"毫升",知道"升''和"毫升"怎样用字母表示;会读量杯和量筒中液体的多少。
2、过程与方法:在实际操作活动中,使学生初步了解测量、比较容量的方法,能估计一些常见的容量,以及认识“升”和“毫升”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联系实际感受升、毫升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积极参与操作、实验等学习活动,能主动和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并认识容量以及容量单位“升”和“毫升”。
教学难点:形成“升”和“毫升”的具体概念。
教学准备:量筒、量杯、红桶、大小不一玻璃杯、大小一样玻璃杯、饮料瓶、一次性杯子、针管、1L桶、5L桶。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境导入。
1、教师谈话引出喝水问题
(出示大小相似的杯子)
师: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里有两个杯子,一个矮一些,称作甲杯,一个高一些,称作乙杯。猜猜看:哪个杯子装水多???
?生1:甲的多。?生2:乙的多。生3:一样多。?
师:刚才大家说了自己的意见,到底哪个杯子装水多呢?快速地和同桌交流,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生1:甲接满水倒入乙中,如果还有剩余的水,说明甲装水多。
生2:乙接满水倒入甲中,同类。(由于杯子易渗水,这里由学生演示变为教师演示)
师:同学们都是把其中一个杯子倒满水,然后倒入另一个杯子进行比较,同学们看,老师的方法行不行?我首先找来两个一样的杯子;然后把我们要测量的两个杯子分别装满水;再把水倒进这两个杯子中。你发现了什么?
生1:甲比乙装水多。
师:哪个杯子水面高?(甲)说明甲装水多。
【设计意图】个性化方法的交流时学生体验成功的平台,同时也是相互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方法的多样化。教师作为参与者与学生交流,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师总结:刚才我们通过不同的方法实验出了甲杯子装水多,在数学上叫做甲杯子的容量大。(板书:容量)
师:所以甲杯子容量(大),乙杯子容量(小)。
2、判断容量大小。(出示课件?)
师:同学们,观察下列物品哪个容量最大?哪个最小?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用容量说出哪个容器装水多,及时巩固新学知识。
二、认识升和毫升
1、比较高度一样、粗细不同的瓶子容量,引出测量工具。
师:同学们,看老师这有2瓶饮料,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高度、形状)
生1:一个粗,一个细。生2:高度一样。
师:究竟哪瓶饮料多呢?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比较出来呢?可以思考刚才老师的做法。生1:倒入相同瓶子里,比高度。
(生演示)
师:我们知道了粗瓶子的饮料多,那每瓶饮料到底有多少呢?老师带来了一个法宝,我们借助这个法宝就可以知道它到底有多少。
(出示量筒、量杯)
2、认识量筒、量杯
师:(拿量筒)同学们看这个测量工具形状有什么特点?
生1:直上直下。生2:像桶。
师:我们把像桶的这种测量工具叫做量筒。(板书:量筒)那这个呢?(出示量杯)
生1:像杯子。生2:上粗下细。
师:观察的真仔细。我们把这种测量工具叫做量杯。(板书:量杯)
师:再仔细观察杯壁上有什么?
生1:有数字。生2:有横线。生3:有mL。
【设计意图】观察测量工具,交流信息的过程就是认识测量工具的过程。
3、认识升和毫升
师:我们把数字叫做刻度,横线叫做刻度线,而mL是一个表示容量的单位,叫做毫升(板书:毫升 mL),还有一个更大的单位是升,用L表示。(板书:升L)
师:同学们观察量筒最高可测多少毫升水?每格代表几毫升?
生1:略。
师:那量杯呢?
【设计意图】在认识测量工具的过程中认识测量单位,既直观又便于学生理解计量单位的实际意义。
4、测量饮料有多少。
师:认识了量筒和量杯,现在看老师用量筒测量一下其中的一瓶饮料,注意听老师的要求,另一瓶找学生测量。(这里直接让两位学生演示,教师在旁边提示注意事项)
第一把量筒平放在桌面上;第二把水倒入量筒里,第三眼和水平面对齐;第四读数。
概括为:1放2倒 3平4读。(板书)(这个概括没提到,考虑学生不易记忆,所以强调最关键部分就是眼睛必须和水面高度平着)
师总结:相同高度的瓶子,瓶子越粗,容量越大。
【设计意图】在使用测量工具的过程中掌握测量容量的方法。
5、认识1mL
师:想不想动手操作下1毫升有多少?看桌子上有哪个物品可以让我们测量出1毫升的水。生1:针管。
师:现在动起自己的小手,用你的针管吸入1毫升的水,弄好的同学快速坐正,把针筒放在桌面上。
同学们,把一个手弄成凹字,把1毫升水一滴一滴挤在里面,千万不要漏掉。
请闭眼记住1毫升的水。
【设计意图】通过利用针管使每个学生测量出1毫升的水,在内心记住并感受1毫升的多少。
6、认识1L
师:看老师手中有一个容量是1升的瓶子,同学们估一估油桶容量几升?
生1:2升。生2:5升。
生3:4升。
师:想知道它到底有多少,怎么办?
生:测量。
师:测量好像太麻烦,看标签,是不是更简单些?
师:来,你帮大家看一下。生:5升。
师:谁猜对了?咱们班的估算小能手啊,给点掌声。
师:请你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升和毫升,我们一起来看看生活中的升和毫升。(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通过以容量是1升的实物作为参照物,使学生经历估算的过程,能估计一些常见的容量。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充分体会升和毫升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练习。(注意提示方法)
1、小组比赛测容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都对升和毫升都有了一定的认识,我们一起来玩个游戏,小组比赛测不同容量的水,好不好。拿出量筒,放在
桌面上。把量杯放到前面的桌子上。温馨小提示:节约用水,不要弄湿其他物品,注意安全。(注意提示读刻度四步骤)
1、80毫升2、150毫升
【设计意图】由于三年级学生注意力时间不长,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形式,激发学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意识。
2、测量出一次性杯子的容量。
师:如何测量呢?
3、扩展题 怎样使两个杯子的水一样多?(扩展题没有说方法,作为课下研究讨论的题)
师:回家后看看家里哪些物品用升作单位,哪些用毫升作单位,记录下来,并试着发现其中的数学问题,好不好。(时间到了,没有提到这句延续下节课的话)
生:好。
【设计意图】练习题分3题。首先由小组比赛用量筒测量容量,熟练应用测量工具。其次使学生回归到生活中,测量一次性杯子的容量,加强读数练习以及锻炼动手操作能力。最后的扩展题是一道具有挑战性的题目,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