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和血液循环》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三课;与《测量呼吸和心跳》、《肺和呼吸》、共同组成了《呼吸和血液循环》这一单元。这是学生认识心跳和呼吸、认识自己身体、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的一个重要单元。
课时安排:1课时
本课教学内容主要有以下四部分:第一部分,主要解决“心跳是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和了解心脏的跳动。第二部分,主要解决“心脏不停的跳动是在干什么”的问题,即认识心脏的功能。第三部分,讨论血液为什么要不停地流动,即了解血液循环的意义;第四部分: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关爱自己的心脏,即进行保护心脏的教育。
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及教学策略
抽象的人体内部结构,会阻碍学生对于概念的理会和知识的建构;拟以具象的模型和情境演绎,体验“看得见的过程”、纠偏学生“前概念”。
“解释和建立模型”的过程与方法训练暗贯全课,作足“一英里深”文章,内化学生科学素养。(如:通过观察相关现象,解释浸在水中的塑料瓶里的水的变化,迁移到解释“心脏在人体血液循环过程中的‘泵’的功能”)
三、教学目标
了解心脏的位置、大小和功能。
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
意识到心脏是人体的重要器官,要保护好心脏。
四、重点与难点
1、知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及其作用。
2、了解呼吸和血液循环之间的联系。
五、课前准备
心脏和血液循环图片、视频、模型、胶头滴管、烧杯、红墨水、吸耳球、Y型管、橡胶管等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出示谜语)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你们猜猜这是什么?
2、提问:你们是怎么猜出来的?你们对心脏了解多少?
3、学生自由发言
(二)认识心脏的位置和形状
1、谈话:心脏在哪?用手摸一摸,感受到了吗?
2、谈话:老师发现你们指出心脏的位置略有不同,怎样更准确找出心脏的位置?
3、提问:哪个同学愿意当小老师教大家怎么使用听诊器。(出示听诊器)
4、学生演示说明
5、出示实验注意事项,进行找心脏实验
6、交流汇报找到心脏的位置
7、播放心脏视频,介绍科学家发现的心脏位置、大小、形状
(二)认识心跳
1、谈话:同学们刚才听到“噗噗”声是什么声音?
2、提问:我们有办法看到心脏跳吗?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一个模拟实验来感受心跳。
3、学生跟着视频,用手摸拟心跳
4、提问:有什么感觉,描述一下什么是心跳。
5、学生交流汇报
6、小结:手一收一张,也就是心跳的一次收缩一次舒张算一次心跳。
(三)认识心脏不停地跳动的原因。1、提问:心脏的跳动会停止吗,它不分日夜地跳动是在做什么呢?
2、学生汇报
3、谈话:出示器材,想想它们分别是做什么的?是不是像同学说的有运输血液的作用?我们可以怎么设计实验。
4、学生汇报实验方法
5、出示实验注意事项,学生动手实验
6、小组依次汇报
7、谈话:我们通过视频再进一步来认识心脏的作用(播放视频)
8、小结:心脏就像一个泵,推动血液不断循环流动
(四)了解血液循环的作用
1、提问:血液为什么要不断地循环流动呢?
2、播放血液循环知识视频。
3、小结:人体的血液就像一条小河。肺吸进去的氧气、小肠吸收的养料得通过血液运送到全身各个地方,同时,身体各个部位产生的一些废物比如:二氧化碳,也得通过血液才能运送到肺和其他排泄器官,排出体外。血液这样不断循环,才能维持身体的正常活动。
4、提问:为什么运动时,呼吸和心跳会同时加快?5、提问:心脏在我们的生命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那我们应该如何保护好它呢?
6、学生自由发言。
(五)制定一份锻炼计划。1、谈话:心脏是身体上重要的器官之一,我们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心脏呢?大家思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份合理的锻炼计划。2、学生分组讨论锻炼的计划、目的、内容、要求、注意事项等。3、课后完成锻炼计划。
七、板书设计
心脏和血液循环
(营养物质,氧气……)
收缩
心跳{
舒张
泵 氧气、营养
心脏---------血管——————器官
血 二氧化碳、废物
八、实验记录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