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平面图中物体所在的位置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描述平面图中物体所在的位置(P4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2教学在平面图上辨认东、南、西、北,并让学生学会用这些方位词描述平面图中物体所在的位置,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承前启后
认识东、南、西、北→描述平面图中物体所在的位置→会看简单的路线图
教学目标
1.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知道平面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2.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平面图中物体所在的位置。
3.结合具体情境,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对比的思想方法在辨认平面图中方向时的运用。
重难点
重点:能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描述平面图中物体所在的位置。
难点:理解物体所在位置的相对性。
化解措施
观察对比,动手操作。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观察比较,认识示意图中的东、南、西、北→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指南针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2.引入新课:这是一所学校的示意图(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例2的平面图),在平面图中的东、南、西、北是怎样规定的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汇报上节课学习的知识。
2.观察、倾听,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1.张雨同学放学回家往东走,学校在他家的(B)。
A.东面 B.西面
C.南面 D.北面
二、观察比较,认识示意图中的东、南、西、北。(20分钟)
1.借助指南针,认识方向标。
出示指南针,让学生互相说一说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2.圈出示意图中的方向标,引导学生认识方向标。
指出:通常在示意图中上面就是北面,简称“上北”。
3.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和方向标相对的是哪个方向?你是怎么知道的?
总结:示意图的下面是南面,简称“下南”。
4.组织学生思考:面向北面,你的左边和右边分别是哪个方向?
5.在示意图的左边写上“西”,右边写上“东”,同桌间交流对示意图中西和东的认识。
6.师生共同总结:方向标指向上面,就是指向北面,由此可以知道“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7.组织学生完成例2示意图下面的填空。
1.观察并思考,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指南针能帮助我们辨认方向,红色的指针永远指向北面。
2.在教师的讲解下明确:方向标的箭头向上,指向的是北面,在示意图中上面就是北面。
3.讨论交流后汇报:方向标指向的是北面,根据方向的相对性,和方向标相对的是南面,也就是说示意图的下面是南面。
4.面向北站立,思考后回答:左边是西,右边是东。
5.交流后,明确:在示意图中是“左西、右东”。
6.师生共同总结。
7.独立完成,体会物体间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2.根据方向标填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
3.下面是儿童公园的示意图。
/
(1)水上世界在绿地的(北)面。
(2)旱冰场在绿地的(西)面。
(3)绿地在碰碰车场的(北)面。
(4)碰碰车场在水上世界的(南)面。
(5)旱冰场在大门的(西)面。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
2.完成教材第5页第3题。
1.仔细观察天安门地区示意图,根据题中的三个提示标明天安门地区示意图中建筑物的名称。
2.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4.想一想,填一填你家的周围有什么建筑物。
/
根据实际情况完成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在大多数情况下,地图是按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方式绘制的,特殊的情况下可能会有不同的要求。但不论如何绘制,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按顺时针排列的关系是不变的。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描述平面图中物体所在的位置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
教学楼在操场的(北)面,体育馆在操场的(西)面。
操场在图书馆的(西)面,图书馆在体育馆的(东)面。
教学楼在大门的(北)面,大门在教学楼的(南)面。
培优作业
每个棋子的位置分别在哪儿?请你画在格子图中。
(1)/先向北跳2格,再向东跳3格,请画出/现在的位置,用“△”表示。
(2)/先向南跳3格,再向东跳3格,/现在的位置如右图所示,请画出/原来的位置,用“□”表示。
答案: /
教学反思
利用知识的迁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让学生自主探究平面图中的方位知识,让他们在交流中互相借鉴、互相补充,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描述平面图中物体所在的位置”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