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2张PPT)
第11课
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秦的暴政
温故知新
2、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
进行了四年的什么战争?结果如何?
刘邦最终打败项羽,建立西汉
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短命王朝,
它迅速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楚汉之争
大风歌
望华车 市井夺未央
尘沙起 鸿门巧对王
纳贤良 无畏得天下
三章法 垓下定汉疆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
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第一篇章
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西汉的建立
西汉的建立
刘邦
时间:
建立者:
都城:
公元前202年
刘邦(汉高祖)
长安
资料卡片:
“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楚汉之争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前200年冬,刘邦率三十万
大军反击匈奴。被匈奴冒顿单于
率四十万精锐骑兵包围于白登山
(今大同市东面),被围到第7天,
汉军饥寒交迫,危在旦夕。陈平
生妙计,派汉使向冒顿单于新得的阏氏(单于的王后)献上了许多的金银珠宝和一幅美人图,才得以解围。
白登之围
为什么西汉建立之初就遭遇了战败,白登之围背后反映了西汉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材料研读:
根据材料,说一说,当时的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
《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初的荒凉景象是怎样造成的?
汉并天下·百废待兴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
材料一:秦朝迫使农民将三分之二的收获物上缴国家;还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北筑长城征派40万,征伐南方调发50万,修建阿房宫、骊山陵又70多万;农民受到剥削压迫,纷纷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人教版《中国历史(第一册)》节选
材料二:
大泽乡起义
巨鹿之战
秦朝的残暴统治
秦末的战乱
汉高祖
今天下已定,然而连我出巡想找四匹一样颜色的马都找不到
更严重的问题是民失作业,人相食,长此以往,国家要灭亡了!
唉……烦!烦!烦!真想找人打一架!诸位有何建议?
皇上难道忘了秦亡的教训吗?
臣认为天下既定,就应该与民休息,无为而治
陆贾
那难道什么都不做吗?
臣认为战争让人民流离失所,没有人从事农业生产,所以粮食不够
现在驱使百姓回到农田,从事农业这种本分生活,方能解决问题。
这主意不错!
皇上圣明,让人民从事农业生产,减轻他们的赋税,大量贮备粮食
以便充实仓库,防备水旱灾荒,因此也就能够得到人民的拥护。
说得对,就按你们说的去办!
假如你是汉高祖,你首先要做的事情是什么?
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新的王朝
第二篇章
巩固政权·休养生息
休养生息的含义
休养生息,有安定人民生活,使其经济力量得到恢复和发展的意思;也能指国家大动荡或大变革以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发展生产,恢复元气。
休养生息政策:(宽容、宽松政策)
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汉初统治者为什么要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目的又是什么?
1、原因:
客观上,汉初经济萧条,社会动荡不安;
主观上,吸取秦亡的教训。
2、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
1.“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释放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
刘邦
知识拓展:
西汉初,汉高祖实行“什五税一”,即农民将收获物的十五分之一上交国家。与秦代相比,农民的负担大为减轻。
增加了劳动力
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轻徭薄赋。
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
休养生息
解甲归田
释奴为民
劝民还乡
轻徭薄赋
凡退役归农的军吏卒,按军功大小分配田宅、免除徭役
因战乱逃亡山泽的民众, 归返故里;领取原有田宅
因饥饿而卖身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
减轻田租,十五税一
3、“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
鼓励农桑
1、“兵皆罢归家。”
2、“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4、“减田租,复十五税一。”
“令士卒从入蜀、汉、关中者皆复终身(免徭役)。”
解甲归田
释奴为民
轻徭薄赋
汉高祖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
解读以下材料,将材料与右边的相关词语连接起来。
(1)“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
3. 内容:
(3)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
(2)将奴婢释放为平民
4、休养生息政策作用
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
汉文帝刘恒,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
汉景帝刘启,汉文帝刘恒中子,庶出长子,西汉第六位皇帝 。
继承休养生息政策
第三篇章
文景之治·繁华初现
汉文帝、汉景帝推行休养
生息政策的措施有哪些?
又取得了怎样的效果?
以下材料反映出文帝、景帝的什么措施?
夫农,天下之本也,朕亲率天下农耕以供粢盛(zi cheng,皇后亲桑以奉祭服,其具礼仪。
——《汉书·文帝纪第四》
① 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
② 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1. 措施:
以德化民:相对于用武力和镇压使百姓服从,意思是以恩惠来感化百姓,让百姓服从。
缇萦救父
(4)废除了很多严刑峻法如:取消造成身体残缺的肉刑;
废除诽谤朝廷有罪的法令;
第11课 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
汉文帝亲尝汤药
③ 重视“以德化民”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其九十已上,又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汉书·文帝纪第四》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治霸陵皆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不治坟,欲为省,毋烦民。
——《史记·孝文本纪第十》
(5)提倡勤俭治国
(文帝时)“除田租税之半”(由原来的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 )
——《史记·孝文本纪》
2、减轻赋税和徭役
(文景时期) 年八十已上,赐米人月一石(dan),肉二十斤,酒五斗。 ——《汉书·文帝纪第四》
3、注重以德化民
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汉书·景帝纪第五》
(文帝时)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you)、车骑服御无所增益。 ——《汉书·文帝纪第四》
5、提倡节俭
汉文帝、汉景帝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具体措施:
(汉文帝在诏书中说)夫刑至断肢体,……何其楚痛而不德也,……其除肉刑,有以易之。 ——《史记·孝文本纪》
4、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1、注重农业生产
“自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自从皇帝即位数年来,汉朝兴盛七十余年之间,国家安定,没有大的事情发生。)
——《史记·平淮书》
“海内安宁,家给人足。”
(四海升平,国泰民安,家家生活富足。)
——《资治通鉴》
“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
(太仓的粮食逐年增加,陈粮压陈粮,装满了粮仓,都露到了外边。)
——《汉书.食货志》
政治清明
经济发展
“文景之治” 的表现
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是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出现的第一个治世。
人民生活安定
文景之治的表现
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文景之治”(P53)
2.“文景之治”的表现:
文景之治: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
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影响深远
1
人民安居乐业
粮食丰富
经济繁荣
2
3
为汉武帝的大一统奠定了基础
4
课堂小结
西汉初建,经济萧条,国家贫穷
高祖吸取秦亡教训,稳定政权
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
为武帝大一统打下物质基础
秦的暴政
汉高祖
西汉建立
汉文帝、汉景帝
“文景之治”
本课
总结
①带头耕种 ②奖励耕织
③植树造林 ④改进农具
⑤奖励发明 ⑥重视养牛
⑦开垦荒地 ⑧兴修水利
⑨改进耕作技术
……
合作探究一
文帝景帝时期设立“力田官”关心农桑,
讨论:如果我是“力田官”,如何提升自己政绩?
有利于农民安心从事农业生产,
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有利于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
从而有利于整个社会的安定和经济的发展,
从而有利于巩固汉王朝的统治。
与秦朝的统治政策相比,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对社会的安定和发展有怎样的好处?
合作探究二
1. 以下三个皇帝的在位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汉高祖 ②汉景帝 ③汉文帝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①③② D.②③①
C
课堂练习
2、“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 )
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 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③文帝、景帝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稳定 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用儒家思想进行统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A
3、汉高祖和他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他们的根本目的是 (? ? )
A. 发展农业生产?
B. 做给农民看????
C. 稳固自己的统治
D. 改善农民的生活状况
C
5.史书记载“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戴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说明汉文帝( )
A.正直无私
B.轻徭薄赋
C.重农抑商
D.注重节俭
D
6.西汉建立初期,连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很多达官贵人只能乘牛车,这些都说明了( )
A.汉初统治政策残酷 B.统治者的节俭
C.汉初经济的萧条 D.人民生活艰苦
7.下列关于汉初休养生息政策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是西汉吸取秦亡的教训而采取的措施~
B.内容包括减轻赋税、徭役等
C.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D.文景之治时开始实行
C
D
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我和景帝一直坚持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奖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猜猜“我”是谁?
A
B
C
汉景帝
汉文帝
汉高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