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排列问题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三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稍复杂的排列问题(P101例1)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1是用4个数字(含0)组成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的问题,教学稍复杂的排列问题。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索能写出多少个两位数的过程,体现了思维的有序性和全面性。
承前启后
简单的排列问题→稍复杂的排列问题→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能找出稍复杂事物的排列数。
2.能用多种策略解决排列问题。
3.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能找出稍复杂事物的排列数。
难点:能根据要求进行简单的排列。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自主探究。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自主探究,获取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用1,3,5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并说一说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2.改变题目,导入新课。
师:如果在题目中增加数字“0”,那么用0,1,3,5这四个数字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呢?
1.独立组数,完成后说一说解决该类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认真倾听,准备进入新课的学习。
1.红红、明明和冬冬拍照片,如果每2个人拍1张照片,那么一共要拍(3)张照片。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1页例1,组织学生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引导学生讨论:多了一个数字“0”,组数时有什么不同?
3.出示探究提示,引导学生借助数字卡片自主探究。
(1)怎样摆能保证不重复、不遗漏?
(2)一共摆出了几个两位数?是怎样摆的?
4.引导学生交流探究结果。
5.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方法写出组成的数可以既清楚明了,又不重复、不遗漏?
(引导学生说出:按顺序、不重不漏)
1.阅读教材例题后,在小组内交流对题意的理解,明确题目要求。
2.小组讨论、交流后汇报:组数时,0不能放在首位。
3.小组合作,利用数字卡片进行操作,根据教师的提示自主探究。
4.各组汇报探究结果,展示摆法。
5.小组讨论后明确:可以先固定十位数字,个位上按从小到大的顺序选择数字。
2.用0,3,5可以组成6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三位数。这句话对吗?请说明理由。
不对,因为0不能放在首位,只能组成30,35,50,53这4个符合要求的数。
3.用0,3,4,8能组成多少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
能组成9个没有重复数字的两位数,分别是30,34,38,40,43,48,80,83,84。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101页“做一做”第2题。
1.独立完成,巩固所学方法。
2.先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4.从0,2,3,9这四个数中任取3个,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
18个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排列数的求法与乘法紧密相连。一般地,完成一件事需要几个步骤,完成第一步有n1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二步有n2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三步有n3种不同的方法……完成第m步有nm种不同的方法,那么完成这件事共有n1×n2×n3×…×nm种不同的方法。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稍复杂的排列问题
十 个
? 1?????????? ??0
? 1?????????? ??3
? 1?????????? ??5
? 3?????????? ??0
……
不重复、不遗漏,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数
排列与每个数字的位置有关
培优作业
同学们玩掷硬币游戏,把一枚硬币连续掷两次,试列出各种可能的排列。
要不重复、不遗漏地写出所有排列结果,可以通过树状图展示掷硬币的结果。如下图:
/
排列共有4种情况:正正、正反、反正、反反。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围绕“怎样做才能不重复、不遗漏”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相互启发,共同提高,逐步形成有序、全面的数学思维。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稍复杂的排列问题”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