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加法交换律(P17例1)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教材首先提供了“李叔叔骑车旅行”的生活化情境,并呈现上、下午分别骑行的路程,接着提出了需要用加法计算的实际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通过两个同学不同的列式,并根据计算结果相等得到一个等式:40+56=56+40,概括加法交换律。
承前启后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验算→加法交换律→简算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能用字母或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
2.初步学习用加法交换律来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3.经历探究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体验观察、比较、发现并举例验证的学习方法。
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难点: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观察对比。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观察验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5分钟)
1.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1) 课件出示教材第17页例1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让学生根据图中的信息自主提出问题。
(2)选择学生提出的用加法解决的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引导学生列式。
2.引入新课:同一个问题为什么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本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
1.(1)观察情境图,从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
①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②李叔叔下午比上午多骑了多少千米?
……
(2)列式:40+56或56+40。
2.思考并交流,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口算。
25+22=47
33+52=85
41+68=109
50+0=50
选择一个加法算式,说出其各部分的名称。
自己选择算式,说一说
二、观察验证,探究新知。(20分钟)
1.解决问题,发现规律。
(1)引导学生独立计算,汇报结果。
(2)组织学生观察比较这两道算式,比较两种算法。
(3)引导学生思考:这两道算式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
2.验证、总结加法交换律。
(1)引导学生思考:这一组算式交换了两个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没有变,是不是任意两个数相加,都有这样的规律呢?
(2)引导学生举例验证,教师巡视,并展示学生的举例情况。
(3)总结:不管两个加数是多少,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我们把这个规律叫作加法交换律。
3.用数学符号表示加法交换律。
(1)引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2)组织学生展示、汇报。
教师明确:通常情况下我们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即a+b=b+a。
(3)提问:我们可以用字母a,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这里的a,b可以是哪些数呢?
4.引导学生回忆在以前的学习中什么时候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1.(1)先独立计算,再汇报计算结果。
(2)观察比较两道加法算式,说一说发现。
(相同点:两道算式的结果相同;不同点:两道算式的加数交换了位置)
(3)思考后明确:两道算式可以用“=”连接,即:40+56=56+40。
2.(1)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
(2)举例验证。
生1:分别计算18+17和17+18的和,再用等号连接两道算式。
生2:直接写出28+71=71+28。
明确:不计算就不能真正验证两道算式是否真的相等。
(3)认真倾听,明确: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作加法交换律。
3.(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交换律。
(2)展示结果。
(a+b=b+a;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3)讨论后明确:a,b可以是任意的两个数,如整数、小数、分数。
4.回忆并思考:在加法的验算中用到过加法交换律。
2.根据加法交换律填空。
(1)39+19=19+(39)
(2)(37)+20=(20)+37
(3)26+11=(11)+(26)
(4)a+(47)=47+(a)
3.下面的算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在( )里画“√”。
76+24=80+20( )
55+35=35+55(√)
a+20=20+a(√)
15+a=b+15( )
4.算一算,并用加法交换律验算。
250+327=577
234+555=789
??验算略
5.你知道A代表的数是多少吗?
A+27+135
=27+(A+135)
=27+1000
=1027
A是(865)。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18页1题。
2.完成教材19页2题。
1.独立填空,集体订正。
2.独立计算,集体订正。
6.简算82+765+18。
原式=82+18+765
=100+765
=865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渗透了符号化思想。符号化思想是用符号化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加法交换律
/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作加法交换律。
a+b=b+a
甲数+乙数=乙数+甲数
△+☆=☆+△
培优作业
计算:1-2+3-4+…+97-98+99。
把算式倒写后,再进行计算。
99-98+97-96+…+5-4+3-2+1
=(99-98)+(97-96)+…+(5-4)+(3-2)+1
=/
=50
教学反思
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遵循这样一条教学主线: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即先引导学生从解决情境图的实际问题中发现规律,再引导学生验证这个规律,最后让学生应用规律来解决一些问题。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加法交换律”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