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1.2《加法结合律》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1.2《加法结合律》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03 22:2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加法结合律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加法结合律(P18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2是计算李叔叔三天所行路程的和的问题。通过对同一算式按不同运算顺序计算,但结果相等的现象的观察,总结出加法结合律。
承前启后
加法交换律、凑十法→加法结合律→简算
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并能用字母表示。
2.初步学习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在探究运算定律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促进知识的迁移。
重难点
重点: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观察对比。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加法交换律的内容并举例说明。
2.引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加法交换律,那么加法还有没有其他运算定律呢?这些运算定律又有什么用途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结合律。
1.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口算,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90+18+10=118
3+9+77=89
16+45+15=76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教学例2。
(1)出示教材第18页例2情境图,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2)组织学生独立列式,并引导学生说一说列式的原因。(教师巡视,找两名列式不同的学生回答)
生1: (88+104)+96
生2:88+(104+96)
(3)组织学生计算并填空。
(88+104)+96○88+(104+96)
(4)引导学生观察两道算式,比较相同点与不同点。
2.小组合作,探究规律。
(1)引导学生比较下面两组算式,说一说发现。
(69+176)+28○69+(176+28)
155+(145+207)○(155+145)+207
(2)引导学生再举几个例子验证发现的规律。
(3)小结:这个规律就是加法的另一个运算定律——加法结合律。
3.引导学生总结加法结合律,并用字母表示。
1.(1)观察情境图,从中获取信息,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这三天李叔叔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尝试独立列式并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生1:先求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再和第三天所行的路程相加,列式为(88+104)+96。
生2:先求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再和第一天所行的路程相加,列式为88+(104+96)。
(3)计算结果,发现:两个算式的得数相同,○里应该填“=”。
(4)观察算式,讨论并汇报。
相同点:三个加数相同,位置相同,得数也相同。
不同点:运算顺序不同。第一道算式括号在前,表示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第二道算式括号在后,表示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
2.(1)比较两组算式,小组交流后汇报:三个加数相同,运算顺序不同,得数相同。
(2)尝试举例验证。
(3)倾听教师的小结。
3.总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作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a+b)+c=a+(b+c)。
2.选择。
(1)下面的算式中,应用了加法结合律的是(A)。
A.176+54+46=176+(54+46)
B.28+74=74+28
C.28+32+67=28+67+32
(2)在363+(37+81)○(363+37)+81中,○里应填(B)。
A.>
B.=
C.<
3.简算下面各题。
32+46+68
=46+(32+68)
=146 
     
127+268+473
=268+(127+473)
=868
169+497+331+203
=(169+331)+(497+203)
=1200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18页第2题。
2.计算下面各题。
(1)35+312+188
(2)89+76+11
1.独立完成,同桌交流后集体订正。
2.独立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4.下列式子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76+18=18+76(加法交换律)
56+72+28=56+(72+28) (加法结合律)
24+42+76+58=(24+76)+(42+58)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若干个数相加,任意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c+b。
3.在加减混合运算中,带着数前面的运算符号交换加数、减数的位置再进行计算,其结果不变。用字母表示为a+b-c=a-c+b(a>c)。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加法结合律
(88+104)+96=88+(104+96)(加数不变,位置不变)
↓    ↓    ↓    
先把前两   先把后两??
个数相加?????????? 个数相加?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作加法结合律。
(a+b)+c=a+(b+c)
培优作业
计算199999+19998+1997+196+10。
 199999+19998+1997+196+10
=(199999+1)+(19998+2)+(1997+3)+(196+4)
=200000+20000+2000+200
=222200
教学反思
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动眼、动手、动口,积极探究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列式计算—观察思考—猜想验证—得出结论”这一探究知识的基本过程。学生自己想,自己说,自己举例,自己得出规律,积极主动地探究,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加法结合律”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