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例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3在例2已经计算出了李叔叔前三天所行路程和的基础上,给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设计的四个加数,其中两个数可以凑成整百数,另外两个数可以凑成几百几十数,旨在让学生将前面所学的两个加法运算定律综合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的计算中。
承前启后
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简算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比较、转化的思想。
重难点
重点:能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化解措施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回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内容及字母表达式。
2.导入:我们已经掌握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计算加法时,运用这些运算定律有时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回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知识,为运用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做铺垫。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根据运算定律填上适当的数。
45+56=56+(45)
75+36=(36)+(75)
(143+63)+37=143+(63+37)
54+(46+147)=(54+46)+147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李叔叔后四天的行程计划和路线图。
(1)组织学生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3)组织学生根据已知条件列出算式。
(4)组织学生讨论:能不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答,使计算简便些?(教师巡视指导)
(5)引导学生交流这道题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师生共同小结。
1.观看课件出示的行程计划和路线图。
(1)从情境图中获取数学信息。
(2)在教师的引导下,提出问题。
(3)根据题意列出算式:115+132+118+85
(4)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算法,再独立计算。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km)
(5)交流计算时运用的运算定律:第一步运用了加法交换律;第二步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5.小结: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2.简算下面各题。
(1)245+89+255
=245+255+89
=589
(2)28+164+236+572
=(28+572)+(164+236)
=1000
(3)356+288+244??
=356+244+288
=888
(4)117+184+116+183
=(117+183)+(184+116)
=600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第1,2题。
2.完成教材第22页第4题。
1.独立完成,汇报时说说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独立计算,并说出计算过程,集体订正。
3.为了使计算简便,( )里可以填哪些数?
(1)23+89+( )+( )
(2)64+( )+36+125?
自己完成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加法交换律与加法结合律最大的区别是加法交换律改变的是加数的位置,加法结合律改变的是运算顺序。加法结合律的重要标志是使用小括号。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km)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培优作业
计算2+4+6+8+…+98+100。
2+4+6+8+…+98+100
=(2+100)×50÷2
=102×50÷2
=2550
提示:求一组等差数列的和时,可以用公式“和=(首项+末项)×项数÷2”来计算。
教学反思
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据此,在交流算法时,重点让学生说清这样两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追问,突出了算法背后的运算定律的支撑,体现了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