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1《轴对称》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7.1《轴对称》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03 22:41: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轴对称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四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轴对称(P82例1、P83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1通过看一看、数一数方格纸中的轴对称图形,发现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与对称轴之间的关系。例2让学生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并总结画法。
承前启后
轴对称图形的特征→轴对称图形的性质、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2.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3.在探究轴对称图形性质的过程中,体会对应思想。
4.在总结画法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重难点
重点: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和性质。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化解措施
动手操作,归纳概括。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观察、探索,明确性质→实践探究,掌握画法→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方格纸、剪刀
学具准备:收集各种轴对称图形、剪刀、方格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这些图案,说一说它们都是什么图形。
2.谈话导入:今天我们来进一步学习轴对称的知识。
1.欣赏图案,发现这些图案都是轴对称图形。?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下列汉字中哪些是成轴对称的??
口 工 用 中 由
日 直 水 清 甲
成轴对称的:口 工 中 由 日 直 甲
二、观察、探索,明确性质。(15分钟)
1.复习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1)引导学生观察教材第82页上面的10幅图,提问:你是怎么知道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
(2)组织学生再举几个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3)指导学生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
(4)引导学生说一说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2.探究轴对称图形的对应点和对称轴的关系。
(1)看:课件出示教材第82页例1,组织学生观察,并说说这幅图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2)找:组织学生找到对称点A与A′,并将这两个对称点连起来,说一说发现。
(3)数:引导学生数一数题中图形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其中的规律。
3.师生共同小结。
(1)在轴对称图形中,对称轴两侧相对应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2)每组对称点的连线垂直于对称轴,
(3)可以用上面的性质来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1.(1)观察第82页上面的轴对称图形,根据已有的经验说明理由。
(2)举出轴对称图形的例子,如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梯形等。
(3)选出自己最喜欢的图形,画出它的对称轴并展示。
(4)明确: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折痕两侧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作对称轴。
2.(1)观察、思考,明确:松树图是一个轴对称图形。
(2)找到对称点A与A′,并将这两个对称点连起来,观察,发现: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3)数一数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发现:左右两侧相对的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3.根据自己的发现与教师共同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性质。
2. 填空。
/
(1)点A与点A′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5)小格。
(2)点C到点C′的距离是(8)小格。
(3)点B与点B′到对称轴的距离都是(9)小格。
3.下面的图案各是从哪张纸上剪下来的?请连线。
/
三、实践探究,掌握画法。(10分钟)
1.探究补全轴对称图形另一半的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例2,引导学生先观察,再想想怎样才能画得又快又好。
(2)提问:
①你准备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如何找关键点的对应点?
(3)引导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先用铅笔试画,教师再用课件演示画的全过程,帮助学生纠正不足。
2.师生共同总结画法。
1.(1)观察例2?,并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发现。?
(2)汇报:
①先描出左面图形的关键点,再画出其对应点,然后连线。
②根据“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的特征找对应点。
(3)动笔试画,通过观看教师的演示找到自己在画图中出现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2.总结画法。
(1)定:确定所给图形的关键点(如图形的顶点、相交点、端点等)。
(2)数(或量):数出或量出图形的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3)找: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应点。
(4)连:按照所给图形的形状顺次连接各对应点,就画出了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
四、巩固应用,提升能力。(5分钟)
1.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83页“做一做”第2题。
1.梳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巩固相关知识。
?2.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5.如下图所示,请用三种方法在原有图案上再添上一个同样大的小正方形,使其成为轴对称图形,并画出对称轴。
/
自己填一填,画一画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镜面对称时,镜子中的物体和实际物体的大小相同,只是左右方向发生对换,镜子中的物体的左是实际物体的右。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轴对称
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对折,如果折痕两侧的部分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就是对称轴,互相重合的点叫作对称点。
图形成轴对称的基本性质: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的方法:定、数(或量)、找、连。
培优作业
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在中间剪下一个正方形,展开,这张纸上有2个正方形;把同样的一张长方形纸对折1次,再对折1次,在中间剪下一个正方形,展开,这张纸上有4个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把一张长方形纸对折4次后,在中间剪下一个正方形,展开,那么这张纸上有多少个正方形?
/
这张纸上有16个正方形。
教学反思
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本节课主要通过学生动手量一量、数一数等操作探究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并通过画轴对称图形,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