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与概率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六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统计与概率
课型
复习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统计在本册教材中的主要内容有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认识和绘制。通过复习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和复式条形统计图的优点。
承前启后
平均数和复式条形统计图→复习巩固→综合应用
教学目标
1.认识复式条形统计图,能够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能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2.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平均数。
3.经历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够根据复式条形统计图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
难点:体会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化解措施
引导复习,巩固应用。
教学设计思路
平均数→复式条形统计图→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PPT课件
考点
出示题目
分析解答
同步检测
知识点1:平均数。
六(1)班有 40 名同学,期中数学考试有 2 名同学因故缺考,这时班级平均分为 78 分, 缺考的同学补考后都得 98 分,这个班期中数学考试的平均分是多少?
分析:根据参加考试的人数及平均分求出第一次参加考试的同学的总分数,再求出补考同学的总分数,把两次的分数相加就是全班同学的总分数,用全班同学的总分数除以全班同学的总人数,就是全班同学的平均分。
规范解答:78×(40-2)+98×2=3160(分)
3160÷40=79(分)
答:这个班期中数学考试的平均分是79分。
1.三年级同学从二月到六月收集废旧书本的质量如下,平均每月收集多少千克?
二月:20 kg 三月:40 kg 四月:30 kg 五月:25 kg 六月:35 kg
(20+40+30+25+35)÷6=30(kg)
答:平均每月收集30千克。
2.学校举行跳远比赛选拔赛。下面是张红和李青4次跳远的成绩。(单位:厘米)
张红:194,200,190,192
李青:182,190,189,199
应该选择哪位同学参加比赛?
张红的平均成绩是194厘米,李青的平均成绩是190厘米,应选择张红参加比赛。
知识点2:复式条形统计图。
某商店七、八月出售某一品牌不同规格的空调台数情况如下表。
(1)请根据上表绘制一个复式条形统计图。(2)根据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①哪个月空调的销售量好?②规格为 2 匹的空调七月的销售量是八月的几倍?③规格为 1.2 匹的空调平均每月销售多少台?④从统计图中你还能得到哪些信息?假如你是商店经理,明年进货时你有何打算?
分析:(1)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要注意以下几点:①为了便于区分、比较,一定要标明图例。②明确横轴和纵轴分别代表的项目。③确定直条的长度单位,并且直条的宽度及间隔要一致。
(2)要运用横向、纵向、综合对比等多种方法观察统计图,根据统计图中的信息回答问题。
规范解答:
(1)某商店七、八月出售某一品牌不同规格的空调台数情况统计图
(2)①七月空调的销售量好。②24÷12=2
答:规格为 2 匹的空调七月的销售量是八月的2倍。③(45+35)÷2=40(台)
答:规格为 1.2 匹的空调平均每月销售40台。④自己说一说,答案不唯一。
3.下面是四(1)班同学参加某次科普知识竞赛的统计图。
(1)请在纵轴的括号内标出每个刻度表示的数。
从下到上依次填:2 4 6 8
(2)合格的女生人数是5人,用直条表示出来,将统计图补充完整。
自己补充完整
(3)四(1)班参加这次科普知识竞赛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8+4)+(6+10)+(6+5)=39(人)
答:四(1)班参加这次科普知识竞赛的学生一共有39人。
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 教师布置作业。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统计与概率
意义
平均数
求法
复式条形统计图
培优作业
王梅的期末成绩单被小伙伴弄污了,你能帮她算出数学成绩吗?
85×3-80-83=92(分)
答:数学成绩是92分。
名师点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但要尊重和肯定学生个性化的思维方式与结果,还要抓住时机,激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促进学生的个人素质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