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同步检测(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节 生物与非生物 同步检测(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04 22:39: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七年级科学上册 2.1节生物与非生物
基础闯关全练
1.、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潮起潮落B.开水沸腾
C.火山爆发D.雨后春笋
2.下列现象中的物体属于生物的是( )
A.正在弹钢琴的“机器人”
B.火山爆发时喷出的“岩浆”
C.慢慢长大的“钟乳石”
D.馒头上长出的“白毛”
3.谚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的( )
A.适应现象 B.进化现象 C.变异现象 D.遗传现象
4.下列有关动植物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动物需要营养,植物不需要营养
B.用铅笔触碰蜗牛和课桌,蜗牛有反应,是动物;课桌无反应,是植物
C.含羞草受震动时,叶子立即垂下来,说明植物对外界刺激也有反应
D.向日葵的花盘能向着太阳转动,所以说向日葵是动物
5.请说出元代散曲名家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生物和非生物。(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曲中的生物有;(2)曲中的非生物有;(至少各写二个)。

6.为了更好地观察蜗牛的外形结构,你将选择的工具是( )
A.显微镜 B.放大镜 C.天平 D.刻度尺
7.观察蜗牛时,在蜗牛正前方2厘米处,放上蘸有白醋的棉花,我们发现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说明蜗牛具有的感觉是( )
A.触觉 B.视觉 C.味觉 D.嗅觉
8.蜗牛四处爬行的主要目的是( )
A.寻找食物 B.逃避天敌 C.繁殖后代 D.锻炼身体
9.蜗牛在爬行时会留下痕迹,主要是由于哪种器官能分泌黏液( )
A.壳 B.眼 C.触角 D.足
10.小明在秋游的时候捉到了一只蜗牛,他想知道蜗牛的结构。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之后,他终于有了一定的了解。

图2-1-1
(1)请你帮助他把图2-1-1填完整。
(2)通过实验可知,蜗牛在______的情况下会缩到壳里去,这说明壳对蜗牛具有________作用,同时也说明蜗牛对外界刺激会____。
能力提升全练
1.下列诗句包含生命现象的是( )
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B.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C.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D.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2.在显微镜下观察一滴河水,发现其中有一些能运动的绿色小颗粒。下列不能作为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的依据的是( )
A.有细胞结构
B.能生长和繁殖
C.体小且绿色
D.能对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反应
3.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AlphaGo机器人下棋
B.母鸡带领小鸡吃米
C.葵花朵朵向太阳
D.婴儿听优美的音乐
4.小南在玩具店里看到一种彩色小珠子,放在水里浸泡后,就能很快地变成大珠子,甚至还能“生”出小珠子,很多小学生将它买回家养,并称之为“水精灵”。小南认为它是非生物,下列不能作为小南判断依据的是( )

图2-1-2
A.不能呼吸 B.不能遗传
C.不能快速运动D.不能新陈代谢
5.科学兴趣小组的三名同学学习了“生物与非生物”一节后对蜗牛非常感兴趣,决定结伴到野外捕捉蜗牛,但因对捕捉地点的选择发生争执而分开行动。小明向潮湿阴暗的山沟菜地走去;小东向向阳干燥的高地走去:小华向杂草丛生的浅水滩走去。回校后三人将捉到的蜗牛交给科学老师,老师发现其中一人捉到的蜗牛特别多,询问后给予了表扬。
(1)你认为得到表扬的同学是( )
A.小明 B.小东 C.小华 D.都有可能
(2)根据你掌握的知识,三名同学结伴到野外捕捉蜗牛最有可能的时间是( )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一天中任何时间都一样
(3)根据本材料并结合你掌握的知识,你觉得蜗牛的生活环境是( )
A.干燥、温暖 B.潮湿、阴暗
C.潮湿、寒冷 D.干燥、寒冷
三年模拟全练
1.生物一般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的灭绝,这是由于生物具有什么样的生物特征( )
A.新陈代谢 B.生殖 C.遗传变异 D.进化
2.2016年4月6日《英国邮报》报道,在南非夸祖鲁一纳塔尔省的野生动物保护区内,野外动物摄影师亨德利·温特捕捉到一群野狗围猎一头成年公羚羊的凶残一幕。野狗在发现羚羊后迅速追击,这一现象体现了( )
A.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B.生物能进行呼吸
C.生物具有一定的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3.科学课后,有几位同学争论不休,争论的话题是“课桌是木材做的,属于生物还是非生物?”下面是四位同学的观点,其中观点正确的是( )
A.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材料是树木
B.是生物,因为制造课桌的木材是由细胞构成的
C.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殖
D.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会动
五年中考全练
1.(2018湖南邵阳中考,1,★☆☆)下列物体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生石花 B.奔驰的汽车
C.电脑病毒D.恐龙化石
2.(2016浙江舟山中考,4,★☆☆)对外界刺激有反应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下列不属于该基本特征的是( )
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
B.人体受到外界抗原刺激会产生抗体
C.蜗牛受到触碰会缩回壳内
D.向日葵的花盘受太阳影响会向日转动
3.(2018浙江温州中考,18节选,★☆☆)2018年5月,在一颗七千年前的牙齿化石中,科学家检测到乙肝病毒DNA的部分片段。七千年前乙肝病毒与现在乙肝病毒的DNA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说明乙肝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存在________现象。
核心素养全练
1.小明平时很爱动脑,有一些问题引起了他的兴趣:蚯蚓有没有眼睛?蚯蚓有没有嗅觉?蚯蚓的身体上有没有感光细胞?为了弄清这些问题,他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先抓来3条大小相同、生理状态良好且相近的蚯蚓,放同一在一张湿纸上,然后用树叶、铅笔、红领巾分别在它们前面晃动,结果发现它们毫无反应。
实验二找来几根葱、几块黄瓜和几块萝卜,并排放在蚯蚓前,几分钟后它们都钻到葱下面去了。
实验三用泥巴、砖头砌了间小屋,把蚯蚓放在屋门口,结果发现它们很快朝屋里阴暗处爬去。
(1)实验一说明蚯蚓没有______,实验二说明蚯蚓头部有______,实验三说明蚯蚓头部有______。
(2)小明还想了解蚯蚓的生活习性,于是又做了下面这个实验:他先在塑料盒内放一些干土,然后在盒的一侧加入适量的水,使盒中的土一半是干的,另一半是湿的。再在于土和湿土的分界处放10多条大小相同、生理状态良好且相近的蚯蚓,过一段时间后,分别数出干土和湿土中蚯蚓的数目。请写出小明设计的这个实验要研究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春天来了,阳光明媚。小河边,垂柳抽出新枝,小草迎风起舞。鸟儿在枝头放声歌唱,引得蜗牛也从草丛中探出头来欣赏歌声和美景。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短文中的生物有____。
(2)如果要求对短文中的生物进行分类,你认为可以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
(3)短文中蜗牛从草丛中探出头,作者认为是被鸟儿的歌声吸引,并且蜗牛能欣赏美景,由此判断作者认为蜗牛有______觉和______觉。对此同学们设计实验来寻找事实依据,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蜗牛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证明作者的判断______(填“正确”或“错误”)。
(4)你认为蜗牛从草丛中探出头来合理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
基础闯关全练
1.D水和火山都不是生物,竹笋属于生物。
2.D馒头上的白毛是真菌,属于生物。
3.D“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反映了生物的遗传现象。
4.C动物和植物都需要营养,A错误:课桌属于非生物,B错误;不能以能否运动作为区分动植物的依据,D错误。
5.答案(1)生物:老树、昏鸦、瘦马、断肠人。(写出二个即可)
(2)非生物:枯藤、小桥、流水、古道、西风、夕阳。(写出二个即可)
解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
6.B观察蜗牛的外形结构时,要将蜗牛放在玻璃板上,用放大镜观察。
7.D蜗牛会向远离醋的方向爬行,表明蜗牛能闻到醋的气味,即蜗牛有嗅觉。
8.A蜗牛四处爬行是为了寻找食物。
9.D蜗牛在爬行时会留下痕迹,即蜗牛的足能分泌黏液。
10.答案(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填:壳眼触角口足
(2)受到外界刺激保护作出反应
解析(1)根据蜗牛的外形特征,辨认蜗牛的结构。(2)蜗牛在受到刺激时,能将身体缩进壳内,蜗牛的壳起保护作用。这也说明蜗牛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能力提升全练
1.A“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描绘了桃花、鸭的生命现象。水、船、雪、明月都不属于生物。
2.C根据生物的基本特征可知:生物具有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等特征;这些小颗粒体小且为绿色,不能据此判断这些小颗粒是生物。
3.A母鸡带领小鸡吃米、葵花朵朵向太阳、婴儿听优美的音乐中的母鸡、小鸡、葵花、婴儿等都具有生物的基本特征,都有生命现象,机器人不属于生物。
4.C能否快速运动不能作为判断生物与非生物的依据。
5.答案(1)A(2)C(3)B
解析蜗牛生活在潮湿、阴暗的地方,喜欢晚上出来活动,小明的选择正确。
三年模拟全练
1.B生物能通过不断繁殖产生后代个体,因而生物一般不会因为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灭绝。
2.D野狗在看到羚羊后迅速追击,是对食物刺激作出的反应。
3.C生物具有以下特征:能呼吸、能生长、能繁殖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课桌是非生物,因为课桌不能呼吸,不能繁殖后代,也不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五年中考全练
1.A生石花是一种植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属于生物。
2.A大豆种子浸在水中会膨胀发软,是由细胞吸水造成的,不属于生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3.答案变异
解析生物的遗传和变异现象在生物界是普遍存在的,因此,七千年前乙肝病毒与现在乙肝病毒的DNA存在差别,这种差别说明乙肝病毒在繁殖过程中存在变异现象。
核心素养全练
1.答案(1)视觉嗅觉器官感觉器官(2)蚯蚓喜欢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中
解析(1)实验一中分别用不同的物体在蚯蚓前面晃动,蚯蚓没有反应,说明蚯蚓没有视觉。实验二中用不同气味的物体进行实验,蚯蚓能够作出反应,说明蚯蚓有嗅觉,因此可以说明蚯蚓的头部有嗅觉器官。实验三中蚯蚓很快向阴暗处爬去,说明它能感受到光线的明暗变化。(2)用干土和湿土做对比实验,根据不同环境中蚯蚓的数目可以判断出蚯蚓喜欢生活的环境。
2.答案(1)垂柳、小草、鸟儿、蜗牛(2)动物植物(3)听视错误(4)不合理,因为蜗牛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阳光明媚的时候蜗牛不会从草丛中探出头来。
解析(1)文中属于生物的有垂柳、小草、鸟儿、蜗牛,而阳光、小河等属于非生物。(2)根据营养方式可将短文中的生物分为动物和植物。(3)根据“引得蜗牛也从草丛中探出头来欣赏歌声和美景”,说明作者认为蜗牛有听觉和视觉。实验中同学们发现蜗牛对他们的掌声并无反应,证明作者的判断错误。(4)蜗牛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因此阳光明媚时,蜗牛不会从草丛中探出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