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

文档属性

名称 记承天寺夜游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132.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09-11-19 11:12:00

文档简介

(共40张PPT)
你知道描写月亮的诗吗?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鸟鸣涧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
月夜忆舍弟
杜甫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旅 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着,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白居易《琵琶行》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晏殊《无题》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朱淑真《生查子》
春花秋月何时了——李煜《虞美人》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柳永《雨霖铃》
情感作用:
渲染离愁别绪;深化乡情相思;
抒发壮志未酬的感慨;拓展空间
沟通时间……
文学常识小卡片——    
    苏轼
朝代: .
字: .
号: .
籍贯: .
主要成就:
生平简介:
北宋
子瞻
东坡居士
四川眉山
“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代表词人
   ……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假道学的反对派,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士大夫,是皇帝的秘书,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林语堂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二年七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经过长时间的审问折磨后。十二月作者获释出狱,被贬谪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但不得“签书公事”,也就是说做着有职无权的闲官。
  本文写于元丰六年(1083年),当时,作者被贬谪到黄州已经有四年了。在这种情况下,作者写了这篇短文,对月夜的景色作了美妙的描绘,真实的记录了他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
读准断句 念/无与为乐者 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孙权劝学》
遂迷,不复得路——《桃花源记》

遂:于是,就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口技》
但:只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
盖:原来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月色邀人,应邀而赏
记叙
旷达之怀
问汝平生功业,
  黄州、惠州、儋州。
         ——《自题金山画像》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庭下如积水空明,竹柏影似水中藻、荇交横也。
月色如水,树影婆娑
描写
赏月之乐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月色普在,闲者独见
议论
审美之理:有闲 见美
罗丹:“这个世界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苏轼:缘何缺少发现?少“闲”!
  当代的最大特点——多“忙”,少“闲”:吃饭忙,赶路忙,上学忙,考试忙,上班忙,晋级忙,赚钱忙,追名亡。
  “忙”必然“快”,“快”必致“盲”:对生活中的美,视而不见——目盲;听而不闻——耳盲;嗅而不觉——鼻盲;味而不觉:舌盲;触而不觉——体盲。
  因此,调节生活节奏,迫在眉睫:物质“快”起来,精神要“慢”下去;手脚“快”起来,心态要“慢”下去。只有“慢”下去,才能“闲”下来;只有“忙”里偷“闲”,才能慧眼大开:发现美,欣赏美。
  若能学得苏东坡的悠闲自适,即使缺少他的文学天才,我们也能从每一个平凡的人生片段中寻觅到诗情画意——“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
何为“闲人”?结合你对苏轼其人其怀的了解,再给它写一个注解。
不汲汲于宠辱得失的旷达之人
从容流连光景的闲适之人
小结:
  苏轼遭遇“文字狱”,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心情抑郁,但他没有灰心丧气,而是借游赏山水等自然美景来消解内心的郁闷,抚平心灵的创伤,表现了坦荡、旷达、笑对人生的生活信条。学习本文,在感受庭院月夜小景的同时,更感受到了他那从容应对苦难的人格魅力。
作业:
1、掌握重点字词的
读音、含义
2、背诵默写课文
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的文字,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体现出“一切景语皆情语”。
推荐书目:
  林语堂《苏东坡传》
  余秋雨《苏东坡突围》
  苏轼《定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