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复习】 1.1 地球上的水 考点精讲精练

文档属性

名称 【期中复习】 1.1 地球上的水 考点精讲精练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19-10-08 11:14:45

文档简介



一、水的分布
水的总量:1.386×1018米3
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液态为主)
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生物体
水的循环
水循环的成因: 内因:水的物理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的三大过程: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意义: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成为
一个整体。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1、水资源的含义
(1)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2)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3)从水循环角度来看,指一个区域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即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
2、水资源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匀
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有关,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 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人均水资源的1/4 。
2、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度变化大
水与生命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1、植物
水生植物含水量在90%以上
草本植物含水量在70%~85%
木本植物含水量在40%~50%
2、动物
一般动物含水量高于植物,约为70%~80%,其中水母含水量高达98%,鱼类80%、青蛙78%、哺乳动物约为65%。
3、人类
一个成人含水量约占体重65%,
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2.5升水

例1 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
A.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
C. 长江、黄河发源地   D.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例2 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A、人体 B、黄瓜 C、水稻 D、水母
例3 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的是(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例4 目前人类利用比较多的是 、 和埋藏比较浅的 。
例5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 的总量和同期 总量之差,即可提供 的水
例6我国水资源特点有:总量居世界第 位,从时间分布上看, 丰富, 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变化 ,从空间来看,南 北 ,东 西 。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最为活跃的是(   )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2、我国目前许多地区水资源紧张,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最好办法是( )
A.节约用水  B.兴修水库 C.防止水污染 D.跨流域调水
3、生活在沙漠地带的植物的生态特征是(   )
A.根系发达 B.叶柔软
C.根系不发达 D.叶面大且储存水分多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 B.干种子含水量约为10%~40%
C.一般动物体的含水量高于植物体 D.仙人掌的叶子是针形的,所以不需要水
5、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B.我国许多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
C.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都是由大气降水汇集而成的
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彻底改变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现状
6、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哪项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的环境而引起的(   )
A.仙人掌的叶刺 B.热带树木树茎上长出“气根”
C.骆驼的驼峰 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
7、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C.世界上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比较均匀的
D. 我国水资源丰富,按人口平均居世界第六位
8、下列各项实验或事例可以说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存在水的是(   )
A.大气中有细菌在生存,而细菌进行生命活动需要水
B.刚从冰箱里拿出干而冷的瓶子外壁会有水珠出现
C.秋天的早晨的树叶上会有露珠出现
D.上述事例或实验都可以说明空气中存在水
9、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 )
A.海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10、能较好地解决我国部分地区用水紧张问题的办法是 ( )
A.加快对深层地下水的开发
B.增加人工降雨的次数
C. 把沿海的海水淡化
D.节约用水,建设水利工程和跨流域调水
二.填空题
1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
(1)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① ;② ;③ ;④ 。
(2)图中 1 (填序号)环节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
(4)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
A. 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12、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和 环节。
1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
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紧缺型
人均水量/(米3·年-1)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500
(1)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属于 缺水城市。
(2)“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保护好各引水渠中的水源,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填写序号)。
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
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是多少升?(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


一、水的分布
水的总量:1.386×1018米3
水的状态:固态、液态、气态(液态为主)
水的分布:海洋、陆地、大气、生物体
水的循环
水循环的成因: 内因:水的物理变化
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的三大过程:陆上内循环、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
意义: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使地球上的水、大气、岩石和生物成为
一个整体。
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1、水资源的含义
(1)从广义来说是指水圈内水量的总体
(2)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3)从水循环角度来看,指一个区域可供人们使用的水资源,即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
2、水资源分布特点:时空分布不均匀
与水循环的活跃程度有关,从全球范围看,赤道附近地区和沿海地区,水资源往往比 较丰富,而内陆和沙漠地区,水资源则比较贫乏。
我国的水资源现状
1、水资源总量排世界第六,人均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的人均水资源的1/4 。
2、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南多北少、东多西少
夏季丰富,冬季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度变化大
水与生命
——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
1、植物
水生植物含水量在90%以上
草本植物含水量在70%~85%
木本植物含水量在40%~50%
2、动物
一般动物含水量高于植物,约为70%~80%,其中水母含水量高达98%,鱼类80%、青蛙78%、哺乳动物约为65%。
3、人类
一个成人含水量约占体重65%,
一个健康成年人每天平均需2.5升水

例1 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水循环最活跃的是( B )
A. 地表裸露的沙漠地区   B. 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
C. 长江、黄河发源地   D. 冰川广布的南极大陆
例2 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D )
A、人体 B、黄瓜 C、水稻 D、水母
例3 为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不足的状况,国家正在实施的南水北调工程将主要改变水循环环节的是( D )
A、蒸发 B、水汽输送 C、降水 D、地表径流
例4 目前人类利用比较多的是 江河水 、 湖泊水 和埋藏比较浅的 地下水 。
例5 对于一个区域来说,可供人们使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 降水 的总量和同期 蒸发 总量之差,即可提供 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 的水
例6我国水资源特点有:总量居世界第 6 位,从时间分布上看, 夏季 丰富, 冬季 欠缺 ,江河径流量年变化 大 ,从空间来看,南 多 北 少 ,东 多 西 少 。

一.选择题
1、下列四个地区,水循环最为活跃的是( B )
A.长江、黄河发源地区 B.长江中下游地区
C.新疆沙漠地区 D.南极冰川地区
2、我国目前许多地区水资源紧张,解决水资源地区分布不均的最好办法是( D )
A.节约用水  B.兴修水库 C.防止水污染 D.跨流域调水
3、生活在沙漠地带的植物的生态特征是( A )
A.根系发达 B.叶柔软
C.根系不发达 D.叶面大且储存水分多
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
A.最早的生命出现在海洋中 B.干种子含水量约为10%~40%
C.一般动物体的含水量高于植物体 D.仙人掌的叶子是针形的,所以不需要水
5、有关我国水资源的叙述,错误的是( D )
A.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B.我国许多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现象
C.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都是由大气降水汇集而成的
D.南水北调工程可以彻底改变我国北方地区缺水的现状
6、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下列哪项是由于长期生活在水分过多的环境而引起的( B )
A.仙人掌的叶刺 B.热带树木树茎上长出“气根”
C.骆驼的驼峰 D.昆虫表面的外骨骼
7、下列关于水资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
A.通常说的水资源主要指陆地上的淡水资源
B.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占陆地上淡水资源储量的大部分
C.世界上水资源除沙漠地区以外,其分布是比较均匀的
D. 我国水资源丰富,按人口平均居世界第六位
8、下列各项实验或事例可以说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存在水的是( D  )
A.大气中有细菌在生存,而细菌进行生命活动需要水
B.刚从冰箱里拿出干而冷的瓶子外壁会有水珠出现
C.秋天的早晨的树叶上会有露珠出现
D.上述事例或实验都可以说明空气中存在水
9、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水循环是 ( B )
A.海上内循环 B. 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10、能较好地解决我国部分地区用水紧张问题的办法是 ( D )
A.加快对深层地下水的开发
B.增加人工降雨的次数
C. 把沿海的海水淡化
D.节约用水,建设水利工程和跨流域调水
二.填空题
11、读“水循环示意图”,回答问题:
/
(1)下列数字在水循环中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①降水 ;②蒸发 ;③水汽输送 ;④蒸腾 。
(2)图中 1 (填序号)环节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地得到补充。
(3)水循环连续进行的动力是 地心引力,太阳辐射 。
(4)不同的水循环中都包括的环节是 ( B )
A. 地表径流
B.蒸发和降水
C.地下径流
D.下渗和蒸腾
12、小明为了模拟大自然中“雨”的形成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向锥形瓶中注人少量温水,然后取一干燥的表面皿盖在瓶口,在表面皿中放置一些冰块,稍后,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表面皿底部看到有小水滴,小水滴逐渐变大,最终下落到瓶内。
/
(1)在瓶内出现朦胧的“白雾”是 液化 现象。
(2)这个模拟实验展示的是水循环中的 蒸发 和 降水 环节。
13、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益突出。下列资料是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和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我国部分省市人均水量图
/
水资源紧缺指标表
紧缺型
人均水量/(米3·年-1)
轻度缺水
1700~3000
中度缺水
1000~1700
重度缺水
500~1000
极度缺水
<500
(1)上述资料显示,浙江省属于 轻度 缺水城市。
(2)“南水北调”工程是我国解决水资源分布不均衡的一个有效途径。为了保护好各引水渠中的水源,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1、2、4 (填写序号)。
①在引水渠岸边堆放垃圾 ②向引水渠中排放工业废水
③在引水渠两岸植树 ④向引水渠中倾倒生活污水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浪费水的现象,例如水龙头滴水、跑水的问题。如果一个水龙头按每秒钟滴2滴水,平均每20滴水为1毫升来计算,一昼夜将流失水的体积是多少升?(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8.6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