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适合纹样
一、教材分析:
《适合纹样》是浙江美术出版社美术教材第九册第三课的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适合纹样,感悟适合纹样的美丽,并尝试设计适合纹样。教材的前几课也都是围绕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进行教学,本课教学内容——纹样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贴近学生生活,是继学生感悟生活之后的提升,创作生活中的美丽。
二、学情分析:
小学五年级学生对纹样已经有一定的了解,如二方连续、四方连续,并知道纹样有规律的重复排列表现了美术的节奏美、韵律美;同时,学生能够用点线面设计出简单的纹样。另外,学生的直观思维占主要,教学设计越贴近生活、学生越容易接受。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观察、探究、尝试和绘画等手段,让学生感受适合纹样的艺术文化,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及构成特点。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欣赏、探究、尝试、设计学习,掌握适合纹样基本的设计方法。运用变形、夸张、添加 。
情感与价值:通过欣赏,了解适合纹样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培养对美的感知。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欣赏、观察、探究了解适合纹样的不同样式,运用简练的线条概括花卉的特征、变形、添画的方法设计适合纹样。
难点:1、图案的外形与图案的内容的适用性。 2、纹样的变化与组织。
五、教学准备:
教师用具:教学多媒体课件、微课视频、三角形纸片、刮画纸、刮画笔、抱枕、红色油性记号笔。
学生用具:油性记号笔。
六、教学过程:
课前聊天:你觉得什么是美术?你觉得生活中什么最美?
一、适合纹样的初步感受
1.物品欣赏导入 (出示带有纹样的生活物品) 2.提出问题(聊天式):
A.这些生活中的东西上面都有些什么啊? 图案
B.或者叫它:纹样。
贴板书:纹样
C.你们看,这个纹样和真花有什么不同?它进行了哪些变化和处理?
总结:这朵花,经过简化、概括以后,变得很有规律,有规则。运用夸张、变形、装饰的方法以后它更美观了,最后才变成了一朵花的纹样。
3. 那同学们,怎么概括,怎么变形你们会吗?这就叫概括,这样就是变形,这就是添加。这样一来,我们就把一朵花变成一个纹样了。
概括,夸张,添加
4. 那我们把这样的花纹样装饰到生活中不同造型的东西上去,纹样是不是需要进行一些改变和变化呢? 刚才你们讨论和研究的,是纹样装饰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叫适合纹样! 贴板书:适合
揭题:《适合纹样》
5. 总结:猴子在圆形中有不同的姿态,但是不管它的动作怎么变,始终都是适合这个外形,而且是非常自然饱满的! 把设想的三角形尝试着设计出来。(3分钟)(教师巡视,寻找材料作品)
6. 分析(三个绘画材料)
第一个材料 A. 你觉得这个材料里的花适合它的外形了吗?它的造型还可以怎么改变?
其实我们改变的方式有很多,你们看这三个形状,同样的花和叶,在不同的形状里做了很多的改变,你能找一找吗?
(说出三个改变即可:数量,曲直,方向)
总结:这些改变就是为了让造型去适合外形,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位同学画叶子进行弯曲,再把叶子画大一点,伸展自然一点,使空间更加饱满一些。 贴板书:造型适合
第二个材料 B. 这位同学画的是3朵花,这给我们一个很大的启发!在一个适合外形里,我们可以把不同数量的内容进行不同方向的摆放,也能做到适合。
你有什么不同的摆法?请大家打开小信封,给你1分钟,你来摆一摆!(之江汇移动讲台,照片展示)
总结:刚才我们同学的摆法可多了,有的朝中间,有的朝外面,还有的在绕圈,方法有很多,老师把你们的方法归纳一下,有这么多不同的摆法。这么多不同的构成方式,都是为了让适合纹样的变化更加丰富。
贴板书:构成适合
第三个材料 C.3朵花摆放,但不饱满。问:这件作品有什么问题?
其实,我们在设计适合的时候还需要添加,让作品更加饱满,这样才会更漂亮。
贴板书:均衡饱满
8、做到这三点,我们就可以为不同的形状设计适合纹样了。看微课:示范用刮画纸表现适合纹样,其他形式的适合纹样欣赏。
三、作品建议:
请用这种方式来设计一个适合纹样呢!就以花卉形象为元素(也可以加入其他装饰), 四、作品展示
展示学生作品,让学生按形状将适合纹样贴到抱枕上去,组成一幅新的适合纹样。 那你们猜猜看,老师这样的灵感从何而来?天花板,当然是来自一千多年前的敦煌藻井图案。欣赏最有名的三兔飞天藻井,就是通过叠加和组合来呈现的。(播放敦煌视频)
五、课后拓展。
教师小结:是不是变幻无穷,光彩夺目!藻井纹样正是以巧妙和谐的组合,层层叠叠的缤纷色彩,延续着敦煌之美。像这样的敦煌图案还有很多很多,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在课后走进敦煌,走进纹样。那让我们在绚丽的藻井图案中结束今天的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