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测试及答案
(满分:100分 时间:60分钟)
选择题:(下列每题均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代号填写在下面的答题栏内。每小题2分,共50分。)
1含羞草的部分小叶受到震动后合拢下垂这个生命现象属于()。
A. 新陈代谢 B. 应激性 C. 变异 D. 生物和环境的相互影响
2.下列各组中均属于生物的是()。
A. 克隆羊、蜻蜓、钟乳石 B. 蘑菇、珊瑚、松鼠
C. 珊瑚虫、菊花、水草 D. 枯树枝、小鱼、杨树
3.我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努力,终于摸清了野生东北虎的数量。主要采用的方法是()。
A. 观察法 B. 调查法 C. 实验法 D. 资料分析法
4.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是()。
A. 实验法 B. 调查法 C. 分类法 D. 观察法
小明的外婆家有一条小河,小时候他经常看到河里有小鱼、小虾。可是近几年河里逐渐没有了这些鱼和虾,就连河边的稻田中也看不到小螃蟹。小明一直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河中会没有了鱼和虾?”生物课上学习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后,他决定和同学通过探究实验来解开这个疑团。小军认为“河水对鱼虾的生活有影响。”这应属于探究实验研究的哪一个步骤?()
A. 发现问题 B. 作出假设 C. 收集相关信息 D. 得出结论
下列各项中都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 旭日东升,夕阳西下 B. 小树长大,梨树开花
C. 骏马奔驰,大雨倾盆 D. 山崩地裂,种子发芽
挑选适宜播种的种子时,需要测定种子的发芽率,具体做法是()。
A. 随机抓取20粒种子,发芽率超过 B. 挑选100粒种子,发芽率超过
C. 随机抓取10粒种子,发芽率超过 D. 随机抓取100粒种子,发芽率超过
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生物特征的应激性的是()。
A. 植物总是向光生长 B. 人运动时的排汗和排尿
C. 糖水会招来蚂蚁 D. 人吃话梅时分泌唾液
某研究小组要进行“某校同学是否吃早餐”的调查,下列措施中不恰当的是()。
可选择初一(1)班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这个班不吃的人数多
可随机选取一部分样本进行调查,用来代表整体的状况
可先以班为单位进行调查,最后汇总所有班级的数据
可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
生物一般不会由于个体的死亡而导致物种的灭绝,这是由于生物具有什么样的生物特性?()
A. 新陈代谢 B. 生殖 C. 遗传变异 D. 进化
如下图所示,在载玻片上滴两滴草履虫培养液,用解剖针使两滴培养液连通。在载玻片右侧培养液的边缘放一小粒食盐,用放大镜观察发现右侧培养液中的草履虫游向左侧培养液中,这一现象体现出生物所具有的特征是()。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生物能进行呼吸
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是()。
①作出假设
②提出问题
③实施计划
④制定计划
⑤得出结论
A. ②①④③⑤ B. ①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③⑤ D. ④③①②⑤
夏天的傍晚,萤火虫在树丛间飞舞,点点萤光非常好看。这是因为萤火虫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转化成了()。
A. 电能 B. 热能 C. 光能 D. 化学能
草原中存在着“牧草兔狐狼”的食物链,如果牧草受到DDT的污染,那么下列生物中DDT含量最多的是()。
A. 牧草 B. 兔 C. 狐 D. 狼
图中有几条食物链?()
3
4
5
6
下列语句中,描述生物因素对生物影响的是()。
A. 春来江水绿如蓝 B. 草盛豆苗稀
C. 雨露滋润禾苗壮 D.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叫做()。
A. 生物圈 B. 大气圈 C. 水圈 D. 岩石圈
下列选项中,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 一条河流及河流中的全部生物 B. 池塘中的所有生物
C. 竹林中全部的熊猫和它们的食物 D. 农田中全部的白菜和菜青虫
下列关于植被类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草原植物分布在全年高温多雨的地区,植物终年常绿
荒漠的植被稀疏,植物种类贫乏,但都十分耐旱
针叶林分布在夏季温凉,冬季严寒的地区
落叶阔叶林的分布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
“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描述了生物之间的什么样的关系?()
A. 捕食 B. 合作 C. 竞争 D. 寄生
对于abc这条食物链,若c灭绝,在一段时间内b的变化是()。
A. 不变 B. 不断增多 C. 不断减少 D. 先增多后减少
如果用下图表示各种概念之间的关系,下列选项中与图示相符的是()。
蜂兰的唇形花瓣酷似黄蜂,绿色的青蛙浮在池塘浮萍中很难被昆虫发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前者是保护色、后者是拟态
B. 前者是拟态、后者是保护色
C. 能够说明适应的相对性
D. 能够说明生物与环境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变色龙的体色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竹节虫体形酷似竹节,这些都有利于它们保护自己,体现了()。
A. 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 B. 生物适应环境
C. 生物影响环境 D. 生物依赖环境
下列是分解者的是()。
A. 草和树 B. 牛和羊 C. 鱼和虾 D. 蘑菇和腐生性的细菌
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写在相应位置,共50分。)
请根据下列草原生态系统的图示回答问题:(9分)
若要构成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除图中所示成分外,还需要补充_____和_____。(2分)
这个食物网由_____条食物链构成。(1分)
对猫头鹰而言,能量消耗最少的食物链是_____。(1分)
若此生态系统受到铅污染,一段时间后体内积存铅最多的生物是_____。(1分)
生物为了获取能量而捕食其他生物形成的食物联系称为食物链,能量在食物链中以_____的形式流动,蛇体内的有机物最终是来源于_____进行的_____作用。(3分)
草原生态系统比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强的原因是_____。(1分)
2.某生物兴趣小组对“废电池会影响植物生长”的课题很感兴趣,于是在课外进行了有关探究实验,他们的做法如下:(7分)
取2个相同的大烧杯,各加的清水,在其中1个烧杯中放入4粒用刀割破外壳5号废电池,浸泡,取出浸出液,另外1个烧杯不放废电池,然后,选取6盆(采用同等大小、同种瓦质花盆)长势和大小相仿的玉米苗分成2组,放在有光的场地上,一组每天浇1次电池浸出液,另一组每天浇1次等量的清水,然后,每天观察2组玉米苗的生长情况并记录。
在这个探究实验中,生物兴趣小组可能提出的问题是_____。(1分)
对这个探究问题作出的假设是_____。(1分)
在这个实验中,为什么不用2盆而要选取6盆相仿的玉米苗?_____。(2分)
该探究实验的变量是_____。(1分)
你预测该探究实验的结果是_____。你认为对废电池应该做怎样的处理?_____。(2分)
3.如图为我国南方的一种新型的“桑 蚕 气 鱼”农业模式,该模式将蚕沙(蚕粪)、人畜粪便、枯枝败叶等投入沼气池发酵制成沼气,用沼渣喂鱼及为桑树施肥,获得了鱼、蚕、桑、气的全面丰收。请分析回答:(10分)
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是由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通过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桑、蚕、沼气、鱼”是不是一条食物链?_____。(1分)
在此生态系统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_____,该模式有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从生态学原理看,其原因是_____。(2分)
与该生态系统相比森林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很大,主要原因是森林生态系统____。(1分)
在该生态系统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蚕的数量要_____(填“多于”或“少于”)桑的数量,蚕与桑相比,_____类生物含有的总能量多,理由是_____。(3分)
在该生态系统中,桑与蚕是_____关系。沼气池中的细菌可在无氧条件下,经过_____作用将秸秆分解转化成沼气。(2分)
人类进行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最终来自_____。(1分)
4.在某草原生态系统中,草、鼠、兔、狐、狼(饥饿的狼、狐也捕食鼠)五类生物可构成一个简单的食物网,试绘出这一食物网,并回答问题:(10分)
绘出食物网:(1分)
每年的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世界各国的共同参与。如果图中_____的数量急剧减少,将直接导致该生态系统生物种类多样性的丧失;食物网中的狼属于____消费者。(2分)
研究表明,甲基汞对人类的危害比预想的要严重得多,而且环境中任何形态的汞均可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剧毒的甲基汞。环境中的甲基汞主要是由汞及其化合物在水体、土壤中经微生物作用产生的,它能沿着食物链传递,进行_____,最终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日常生活中,各类电池和农药中含有汞和一些其他的重金属,对此作为中学生的你应该做些什么?_____。答出至少两条)。(2分)
若图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草 兔子 狼这条食物链中三种生物有机物总量,则乙对应的生物是_____。(1分)
上面绘出的食物网不能构成生态系统,因为还缺少_____和_____。(2分)
该草原生态系统中,在没有人类干预的情况下,狐、狼的数量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这是通过生态系的______来实现的。(1分)
由于国家要建立一些重要的工程,如三峡大坝的建立,有些生物的生存受到了严重威胁。为了挽救这些生物,最好采取的措施是_____。(1分)
5.如图一为碳循环模式图(甲、乙、丙代表不同生物成分),图二表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模式图。请分析回答:(14分)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通过_____依次传递的,并在传递过程中表现出_____的特点。(4分)
图一中,代表光合作用过程的是_____,代表呼吸作用过程的是_____。(4分)
根据三种生物成分在碳循环中的作用,甲、乙、丙对应图二中的生物分别是:甲:_____,乙:_____,丙:_____。(6分)
参考答案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B
C
B
A
B
B
D
B
A
B
D
A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答案
D
C
B
A
A
A
A
D
C
B
B
D
非选择题(共50分)
1.
(1)分解者 非生物因素
(2)4
(3)绿色植物 鼠 鹰
(4)鹰
(5)有机物 绿色植物 光合
(6)草原生态系统较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和数量多(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2.
(1)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生长有影响吗?
(2)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生长有影响
(3)避免偶然性,减少实验误差
(4)有无废电池浸出液(或水质)
(5)废电池浸出液对植物的生长有影响;将废旧电池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
3.
(1)不是
(2)人 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3)生物种类多,营养结构复杂
(4)少于 桑 能量沿十五开年传递是逐级递减的
(5)捕食 分解(或呼吸)
(6)太阳
4.
(1)
(2)生物 次级
(3)生物富集 不要乱扔废旧电池尤其是向河流中,对电池进行回收集中处理
(4)狼
(5)分解者 非生物成分
(6)自我调节
(7)易地保护
5.
(1)食物链 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2)① ②③④(只答②③也对)
(3)绿色植物 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腐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