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生物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年八年级生物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7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19-10-04 21:12: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生物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述两栖类和爬行类外部形态特征。
2.简述两栖类和爬行类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
能力目标:1、观察青蛙、蜥蜴的外部形态特征,提高观察能力。
2、归纳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提高归纳总结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了解爬行动物与人类的生活有什么关系,树立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基本特征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
青蛙和龟既能水中生活,又能陆地生活,然而青蛙属于两栖动物,龟属于爬行动物,这是为什么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5.1.5《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哪位学生家里养过蝌蚪和青蛙,请他们描述一下蝌蚪和青蛙的生活……
投影蝌蚪和青蛙生长发育过程片段:
小组合作探究活动:1、用自己的话描述青蛙的发育过程,说出他们之间的变化。
2、为什么青蛙是两栖动物?“既能生活在水中又能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对吗?
合作探究“青蛙是如何适应这样的生活的”?
1、外部形态的适应:鼓膜、鼻孔、前肢、后肢
青蛙的鼓膜类似人的鼓膜,与声音有关,
青蛙的皮肤在呼吸时的作用很重要。青蛙皮肤一旦干燥,很容易死亡
2、内部结构的适应:肺、皮肤辅助呼吸
小结: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
幼体:生活环境、呼吸方式;成体生活环境、呼吸方式
两栖动物为什么能够在陆地和水中生活?
主要原因:1.体色:与周围环境颜色相似,为保护色。
2.皮肤:裸露,分泌黏液,游泳时减少阻力;皮肤内有丰富的血管,可辅助呼吸,这是对陆上生活的适应。3.头部:呈三角形,可减少水中游泳时的阻力;头部有口、鼻孔、眼、鼓膜等发达的感觉器官,是对陆是复杂环境的适应。四肢:后脚强大,前脚短小适于在陆地上跳跃;后肢五趾,趾间有蹼,适于游泳。呼吸系统看:青蛙有肺,能从空气中吸收氧气,皮肤湿润,在水中有陆地均可呼吸。
小组合作探究:组织学生观察不同的爬行类的标本、实物和图片等。并组织学生列举本地存在的爬行类动物,进而归纳总结爬行类的基本特征。合作探究爬行动物蜥蜴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特征对陆地生活的适应:颈、四肢、皮肤、肺、受精场所、卵……真正的陆生脊椎动物。
爬行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脱离了水的限制
小结: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呼吸、产卵。
【课堂总结】
本部分有五个方面的知识,一是两栖类的外部形态,二是两栖类的特征,三是爬行类的外部形态,四爬行类的特征。五是我国两栖类和爬行类的多样性。其中,两栖类和爬行类的特征已经加以总结,是本节的重点。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