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共2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共2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05 11:13: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李 耳春 秋 时 期楚 国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2、认为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对立的双方是可以转化的3、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老子》(又名《道德经》)【道家的经典】道 家 学 派 的 创 始 人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出土帛书《老子》道 家 学 派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
出土帛书《老子》材料: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经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这句话说明了什么问题? 老子的意思是坚硬的东西未必结实,柔可以克刚,体现了他辩证看问题的思想。
它使人认识到:
什么事物都不是绝对的,都是可以变化的。貌似强大的人可能会被弱者打败,看起来聪明的人可能一生无所作为,平凡的人由于努力可能会做出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1988年1月,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宣言》表示:“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吸收孔子的智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依次是:孔子、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哥白尼、牛顿、达尔文、培根、阿奎那、伏尔泰、康德。
截至2016年12月31日,全球140个国家(地区)建立512所孔子学院和1073个孔子课堂。孔子学院130国(地区)共512所,其中,亚洲32国(地区)115所,非洲33国48所,欧洲41国170所,美洲21国161所,大洋洲3国18所。孔子课堂74国(地区)共1073个(科摩罗、缅甸、马里、突尼斯、瓦努阿图、格林纳达、莱索托、库克群岛、安道尔、欧盟只有课堂,没有学院),其中,亚洲20国100个,非洲15国27个,欧洲29国293个,美洲8国554个,大洋洲4国99个。孔子生平1. 后期 人2. 主要人生经历(1)少时(2)年轻时(3)中年(4)晚年3. 地位孔子不仅是 ,而且还是 。春秋鲁国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学习礼乐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曾在鲁国从政,时间不长,后周游列国回到家乡,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思想和政治主张1、核心思想: ,提出 ,并将 作为处 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标准和道德规范。
2、孔子在政治上推出西周的政治制度,主张 ,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3、孔子反对 ,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 ,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仁”“仁者爱人”“仁”以德治国苛政德政思想和政治主张材料一 《论语?乡党》有这样一句话:“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材料二 《礼记·檀弓下》中有《苛政猛于虎》一文:孔子路过泰山的边上,看见有一个妇人在坟墓前哭得十分悲伤。孔子扶着车前横木听妇人讲,派子路前去问那个妇人。子路问道:“你哭得那么伤心,确实有很多伤心的事吧?”那个妇人说:“没错,之前我的公公被老虎咬死了,后来我的丈夫又被老虎咬死了,现在我的儿子也被老虎咬死了!”孔子问:“那为什么不离开这里呢?”妇人回答说:“(这里)没有苛酷的政令。”孔子说:“我记住了,残暴的政令比老虎还要凶猛可怕!”“马鹏失火”和“苛政猛于虎也”两则小故事体现了孔子的什么思想?“仁”
仁者爱人
为政以德思想和政治主张孔子说:“当政者运用道德来治理国政,就好像北极星,安居其所,而其他众星井然有序地环绕着它。”孔子说:“以政令来教导,以刑罚来管束,百姓会因求免于刑罚而服从,但不知羞耻;以德行来教化,以礼制来约束,百姓会知道羞耻并且可以走上正善之途。“教育成就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孔子之前,“学在官府”。学习专为奴隶主贵族弟子而设,平民没有受教育的权利。孔子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提倡“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教育成就在教学中,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育规律,提出了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孔子是我国第一个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家,他承认学生个性的差异和程度的高低,主张在统一的培养目标下,注重 “因材施教”。因材施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文化成就孔子在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对传承中国古代文化经典和学术思想作出了巨大贡献。整理古籍《诗经》《尚书》等编订编年体史书《春秋》言论记录在《论语》孔丘,字仲尼春 秋 时 期鲁 国1、核心思想:“仁” 仁者爱人2、以德治国3、反对苛政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温故知新等编订《春秋》,言语记录在《论语》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中国思想文化主要代表人物,世界历史文化名人儒 家 学 派孔子和儒家学说的影响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
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所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趣味百家孔子说:我仁;庄子说:我顺其自然;老子说:我以柔克刚;孟子说:我义;韩非子说:把他们全抓了;孙子说:战场上见高低;何谓“百家争鸣”?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和各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数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兵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指各家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广收门徒,发表自己的见解,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为何会出现“百家争鸣”的现象?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瓦解,新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思考一下思想文化: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政治: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战国兼并阶级关系:新兴地主阶级的实力增强,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富国强兵,因而特别的礼贤下士经济:铁制工具和牛耕技术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学术环境:竞相争霸和诸侯国尚未建立一统的观念体现,学术环境宽松活泼认识:

一定时期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墨家儒家儒家道家法家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战国战国战国战国战国兼爱、非攻、贤人治国、节俭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顺应自然和民心,追求精神自由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墨子》《孟子》《荀子》《庄子》《韩非子》兵家孙武春秋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孙子兵法》材料研读富贵不能使我骄奢淫逸,贫贱不能使我改移节操,威武不能使我屈服意志。这样才叫做大丈夫!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思考一下: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话体现了什么思想?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百家争鸣的意义【阅读教材P42最后一个自然段】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问题思考【阅读教材P41末段】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提出各种治国方略和政治思想,渴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各个学派激烈辩论,相互攻击,相互影响,取长补短,形成了我国思想文化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儒家:孔子、孟子、荀子道家:老子、庄子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 兵家:孙子 面对春秋战国局势,你认为哪一学派的主张对当时的统治者来说最有用?1、他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曾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却还在!”属于他的思想是
A 仁政 B 无为 C 兼爱 D 法治2、在中华传统美德里,影响较大的是“仁”。提出“仁”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庄子 C 孟子 D 荀子3、墨子思想折射出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中崇尚和平、追求和谐的积极力量,在当前社会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战国时期,墨子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A “为政以德” B “兼爱”“非攻” C “无为而治” D “改革”“法治”4、在校园文化艺术节的主题演讲会上,某同学引用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一句名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庄子 C 墨子 D 孟子5、“百家争鸣”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时代,思想领域出现了异常活跃的局面。其中强调用“法令、权术和威势”加强统治的学派是,
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