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视频)(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7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课件+视频)(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8.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05 11:31:33

文档简介

课件18张PPT。第 七 课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因各诸侯国连年相互战争而得名前1046年前221年 因鲁国编年史《春秋》而得名齐楚秦燕赵魏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河北山东两湖地区 河北河南 陕西战国七雄桂陵
之战马陵
之战长平
之战魏(庞涓)
赵、齐(孙膑)魏(庞涓)
齐(孙膑)秦(白起)
赵(廉颇、赵括)围魏救赵纸上谈兵减灶计齐国强大起来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前354年主要战役前342年前260年赵齐桂陵庞涓,快回来!围魏救赵魏救命啊!马陵之战 减灶计:公元前342年魏国进攻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救。齐国以孙膑为军师,出兵围魏救韩。魏国派庞涓带兵10万迎战。孙膑主动后撤,采用减灶计(第一天,在撤出营地留下的军灶,足够10万人吃饭用;第二天留下的军灶只5万人吃饭用,第三天只够3万人吃饭用)。庞涓察看军灶变化,以为齐军大量逃亡。于是,他轻敌猛进,追到马陵。那时天已大黑,魏军点火,见一棵树上写着“庞涓死于此树之下”。这时齐军万箭齐发,庞涓及魏军主力被歼灭。赵我离间!白起廉颇我坚守不出!你能奈何?赵括取代廉颇!纸上谈兵!赵括秦长平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通过分析春秋战国时期的战争,总结春秋战国时期战争有何特点?春秋和战国时期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称霸兼并
统一用少量军队在短
时间内决定胜负几十万大军,时
间长,死伤多国家逐渐
趋向统一出现一些疆域
较大的国家合纵——南北方向上的国家(弱国)纵列,联合起来,共同抵抗大国的侵略(主要是秦国)。代表人物:公孙衍、苏秦等。连横——东西方向上的一些国家联合起来,攻打另一些国家,远交近攻。或者以强国为靠山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代表人物:张仪、范雎[jū]等。战国时期各国变法魏国李悝(kuī)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韩国申不害变法齐国邹忌改革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燕国乐毅改革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目的是什么?角色扮演 假如你是当时的地主,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农民,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士兵,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贵族,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
假如你是当时的国君,你对商鞅变法是支持还是反对?说出你的理由。合作探究材料一:《史记》记载,秦孝公死后,太子即位。守旧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结果商鞅被处死。
材料二:“行之十年,秦民大说,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请大家议一议,商鞅变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为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 判断一场变革的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
商鞅被处死,说明了守旧势力的猖狂和统治者的昏庸。但商鞅虽死,变法还是获得了成功,因为经过变法,秦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启示:变革是曲折的,充满阻力的,但历史向前发展必须变革。青年一代必须从小就树立勇于创新、积极实践的精神,才能与时俱进,顺应这个变革的时代。立木为信商鞅舌战群儒治世不一道
便国不法古商鞅变法为什么能取得成功?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历史影响(作用) 商鞅变法: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各国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都江堰东汉李冰石像。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2000年11月,都江堰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