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共2课时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人民币共2课时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04 21:34:50

文档简介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P53例1、例2)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1认识面值为1元及1元以下的人民币,包括硬币和纸币。这里,从学生最熟悉的小面额人民币开始学习,更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便于学生掌握。其中对于分币的认识是为了使学生完整地认识人民币的单位体系,并为后续学习作必要的铺垫,学生能够认识即可。
例2通过换钱活动教学人民币的单位以及单位间的关系。这里,元和角的关系、角和分的关系集中编排,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也为后面的学习作好了铺垫。
承前启后
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小面额人民币→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之间的进率:1元=10角,1角=10分。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主动与他人交流合作的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共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质。
重难点
重点: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难点:元、角、分之间的进率和换算。
化解措施
创设情境、直观演示;独立思考、汇报交流等。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小面额的人民币。
学生:小面额的人民币,一张白纸。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主题图。
/
/
// (1)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四张图片。请你们认真观察,看看图片里的主人公都在做什么。
(2)在日常生活中处处都要用到钱,钱有什么作用呢?生活中哪些地方还会用到钱?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平时用的钱叫什么名字吗?
2.介绍人民币。
教师:我们国家的钱叫人民币。人民币是国家的法定货币并由中国人民银行统一发行。我们要爱惜它,不能乱折人民币或者在人民币上乱画。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人民币(板书课题)。
1.(1)学生观察图片,汇报发现。
学生1:第一张图片的主人公在购买文具。
学生2:第二张图片的主人公在乘船买票。
学生3:第三张图片的主人公在拿钱买报纸。
学生4:第四张图片的主人公在往储蓄罐里存钱。
(2) 学生交流自己在生活中什么情况下用到过钱,体会钱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2.学生明确本节学习内容,并齐读课题。/
1.把纸币和相应的硬币连起来。
/
2.摆一摆,填一填。
一张1角可以换( 10)个1分,也可以换( 5 )个2分,还可以换( 2 )个5分。
一张1元可以换( 10 )张1角,也可以换( 5 )张2角,还可以换( 2 )张5角。
(3)2个5分是(10 )分,正好是( 1 )角。
(4) 5个2分是(10)分,正好是( 1 )角。
3.写出下面的钱数。
(1)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初识小面额的人民币。
(1)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人民币,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看谁认得多,认得准。
(2)识别人民币的时候,有什么好方法?
小结:人民币上的繁体字,如壹、贰、伍等,小朋友们能认识就可以。同时介绍一些相关的背景知识。
2.对人民币进行分类,深化认识。
刚才我们认识了这几种面值的人民币(指黑板上的教具),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人民币,看看能不能给它们分分类。
/
/
/
/

小结:像这样将人民币分为元、角、分三类,这是按照人民币的单位来分的。同一种面值的纸币和硬币是等值的,如1元纸币和1元硬币是相等的,1角和5角也是如此。
3.认识进率,系统认识。
教师:同学们对人民币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老师现在想和同学们做一个“换钱”的游戏,愿意吗?
(1)元和角之间的进率。
(出示一张1元纸币):如果想跟老师换1元纸币,你有几种方法?(板书:1元=10角)
小结:不管用哪种面值的人民币来换,换出的人民币的总数都是1 0角,也就是1元。
/
(2)角和分之间的进率。
教师:知道了元和角之间的关系,谁能试着猜猜角和分之间会有怎样的关系?(板书:1角=10分。)如果老师手中有1角钱,可以怎么换?
小结:1角不仅可以换1 0个1分,还可以换成5个2分、2个5分、8个1分和1个2分等。
1.(1)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将你认识的人民币介绍给同组的同学听。看谁认得多,认得准。然后选出小组代表向全班同学介绍本组的人民币,教师及时补充。如果有不认识的人民币,请小组的其他成员帮忙识别。
(2)同桌交流: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
2.(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尝试分类,汇报交流。
预设1:按质地分,硬币分一类,纸币分一类。
预设2:元的是一类,角的是一类,分的是一类。
预设3:还可以按上面写的年份分类。/
/
/

/ /
/
3.(1)先在自己的小组里说一说你有几种方法,然后再摆一摆。
/
学生齐读:1元=10角
(2)全班交流,学生齐读:1角=10分。然后动手操作,用硬币进行换钱的游戏。
/
(2)
/
(3)
/
4.想一想,填一填。
/
//
5.拿出5角,可以怎样拿?/
/
/
/ /
/ /
/ /
/ /
/ / 1张5角的纸币;2张2角的纸币和1个1角的硬币;5个1角的硬币;1张2角的纸币和3个1角的硬币。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的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3页“做一做”的第2题。
1.四人一组或者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再填一填,然后全班反馈。
2.独立完成后同桌互相检查。然后全班订正。

6.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换钱游戏”,也可以再认识其他面额的人民币。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与之有关的生活问题有许多,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与人民币有关的问题,把它带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一起研究吧。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玩“换钱游戏”,也可以再认识其他面额的人民币。

板书设计
认识小面额人民币
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
1元=10角 1角=10分
培优作业
/
1元钱能买( 5 )块橡皮,或者( 2 )块面包,或者( 1 )瓶矿泉水,或者( 10 )个一次性水杯。
名师点睛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生活常识还是了解的。为了能让学生真正认识人民币,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小面额的人民币,然后在具体活动中再引导学生多多动手、动脑、动口,从而感知各种小面额人民币的特征,体现学生“在玩中学”的新课程理念。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换钱游戏”设计微课。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设计表
学科:数学 年级:一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P54例3、例4)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3认识生活中常用的5元及5元以上面值的人民币,使学生认识到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在生活中占主导地位。
例4进一步教学不同面值的元币之间的兑换。这种情况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其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各种面值的元币,加深学生对1 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承前启后
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小面额人民币→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教学目标
1.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其换算关系。
2.会正确摆出指定数额的人民币,在拿指定数额人民币的过程中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运用人民币进行货币交换的等额原则。
3.培养学生热爱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其换算关系。
难点:会计算有几种不同的拿钱方法。
化解措施
创设情境、示范活动;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大面额的人民币。
学生:大面额的学具人民币。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5分钟)
1.(1)首先请大家来看一些商品的价格(1元6角、6角9分、2元5角、3元2角),你能从学具中选出合适的人民币摆出这些钱数吗?
小结:看来先找大单位再找小单或先找小单位再找大单位的有序方法很有效。
(2)生活中还有很多商品的价格是这样的(呈现32元、64元、95元、120元等价格),还用你手中的人民币付钱够吗?如果有很多张好凑吗?
2.那就需要更大面额的人民币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板书课题)
1.(1)小组同学互相介绍自己所选的人民币,相互判断是否正确。
学生汇报自己是怎样摆出这些钱数的,介绍经验。

(2)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汇报交流。
预设1:面额太小,不够了。
预设2:如果有很多张,够用也会很麻烦。
2.学生明确本节学习内容,并齐读课题。

摆一摆,说一说。(自己完成)
(1)
/

(2)
/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
通过你们的课前调查,你知道还有哪些面额的人民币吗?
/
/
/
小结:同学们可以从人民币上的数字、汉字、颜色、图案来识别这些大面额的人民币。有了这些纸币的加入,人民币家族一下子就成了一个大家族。
2.“换钱”活动。
请你拿出一张5元的人民币,它能换几张1元的纸币?
(2)一张1 0元的人民币,能换几张1元的人民币?还可以怎样换?
请同桌两人任选一张人民币(两人选不同的),分别说一说,一张( )元的可以换( )张( )元的。
比如:
/
/
/
3.“选钱、摆钱”活动
老师有一天在超市购物时共买了78元6角3分的商品,请小组同学合作帮老师摆出应付的钱数。
小结: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大面额的人民币,不同面额的人民币可以在等值的前提下可以进行兑换,例如,1张20元的可以换2张10元的,或4张5元的,20张1元的等。这些知识能够帮助大家在生活中解决许多问题
4.课外延伸
教师:在课前搜集资料的过程中,有的同学了解到了许多外国货币的知识,这很好。其实,每一种货币都在默默地用自己独特丰富的形象和符号向世人展示着自己国家的文化。
1.请同学们四人一组,向同组的同学介绍自己认识的5元及5元以上大面额的人民币,包括5元、10元、20元、50元和100元的。然后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人民币上面写着5,10,20,50,100这些数呢;50元的人民币是绿色的,100元的人民币是红色的;50元的人民币的背面是布达拉宫……
/
/

2.(1)
/
/
/
(3)请同桌两人任选一张人民币(两人选不同的),分别说一说吧。
3.请小组同学四人一组,合作讨论帮老师摆出应付的钱数。
预设:
/
/
/
/
/
/
/// /

4.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不同国家的货币和货币单位。
(3)
/
(4)
/
2.写出下面的钱数。
(1)
/

(2)
/
3.给出的钱能买什么?在能买的物品下面画“√”。
(1)
/

/

/

/
(2)
/

/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第54页上面的“做一做”第1题。
2.完成教材第54页上面的“做一做”第2题。
1.同桌之间互相摆一摆再说一说,然后全班反馈。
2.独立完成后小组内交流,然后集体订正。

/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人民币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大家每天的生活都离不开它。与之有关的生活问题有许多,请同学们在生活中寻找与人民币有关的问题,把它带到我们的数学课堂上来一起研究吧。
2.感兴趣的同学可以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一下不同国家的货币和货币单位。

/
板书设计
认识大面额人民币
5元 10元 20元 50元 100元
伍元 拾元 贰拾元 伍拾元 / 壹佰元
培优作业

名师点睛
一年级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对于要用钱才能买到东西这一生活常识还是了解的。为了能让学生真正认识人民币,在课前布置学生准备小面额的人民币,然后在具体活动中再引导学生多多动手、动脑、动口,从而感知各种小面额人民币的特征,体现学生“在玩中学”的新课程理念。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在拿指定数额人民币的过程中体验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