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历史解题模板3.图画类选择题(原卷版+解析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战2020】二轮专题复习 高考历史解题模板3.图画类选择题(原卷版+解析版)学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09 15:04:20

文档简介

图画类选择题解题模板
(原卷版)
题型特点
1.从图画种类看,一般分三类:(1)图片类: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2)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牲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意义的漫画。
(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线路图、经济分布图。
2.从试题考查看,有两个特点:
(1)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判断图片,提取信息能力。
(2)题干中一般都有标示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
解题技巧
1.“四审”:
①审时间和空间
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2.对被选项要“三判”:
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
①是要以图补文;
②是要以文补图;
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
高考真题
1.(2019江苏卷,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
C.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
2.(2019江苏卷,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3.(2019江苏卷,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4.(2019浙江选考卷,12)观察右侧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5.(2019浙江选考卷,24)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6.(2019天津卷,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7.(2019全国II卷,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9.(2019全国III卷,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图4 《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10.(2019北京卷,21)图8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
图8 “如此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11.(2019海南卷,6)图1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2.(2019浙江选考卷,30)【加试题】右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了

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 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2018·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14.(2018·全国卷Ⅰ,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15.(2018·全国卷Ⅱ,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16.(2018·全国卷Ⅲ,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17. (2018·北京卷,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18.(2018·天津卷,7)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19.(2018·天津卷,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20.(2018·江苏卷,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21.(2018·江苏卷,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22.(2017·全国卷Ⅰ,34).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23.(2017·全国卷Ⅱ,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24.(2017·全国卷Ⅲ,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25.(2017·全国卷Ⅲ,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26.(2017·海南卷,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图画类选择题解题模板
(解析版)
题型特点
1.从图画种类看,一般分三类:(1)图片类:包括历史文物、图书刊物、生产工具、历史照片、宣传标语、票据、证件等。
(2)漫画类:主要是反映时代牲的漫画或具有讽刺性意义的漫画。
(3)地图类:包括战争形势图、布局图、疆域图、交通线路图、经济分布图。
2.从试题考查看,有两个特点:
(1)以历史文物、人物、漫画等图片为载体,综合考察判断图片,提取信息能力。
(2)题干中一般都有标示性词语,或者不明确带有限制词语等。
解题技巧
1.“四审”:
①审时间和空间
②审图片反映历史事物的实质和特征
③审关键信息,明确其内涵和外延
④审多幅图片间是否有明确的联系与变化
2.对被选项要“三判”:
①判选项是否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
②判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
③判定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3.对图片和文字要“二补”:
①是要以图补文;
②是要以文补图;
4.对图片、漫画蕴含的信息要准确理解
高考真题
1.(2019江苏卷,9)观察时事漫画《不许戎衣有泪痕》(见右图),对其涵义理解正确的是(  )
A.夫唱妇随赴战场 B.抗战流血不流泪
C.国共北伐齐协力 D.解甲归田喜而泣
【解析】根据“1940年”可判断当时应该是抗日战争期间,根据“不许戎衣有泪痕”可知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奔赴抗日战场的情形,即抗战流血不流泪,所以“不许戎衣有泪痕”,故B项正确;漫画反映的是妻子送丈夫上战场,不是夫唱妇随上战场,故A项错误;漫画反映的时间是1940年,北伐战争是1926—1927年,故C项错误;1940年,抗战没有胜利,处在战略相持阶段,没有解甲归田,故D项错误。
【答案】B
2.(2019江苏卷,11)1949年10月3日,《解放日报》发表张乐平的新闻漫画《大旗招展全球》(见右图),对这幅漫画所含信息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新中国奉行和平外交政策 B.国民党政权统治已被推翻
C.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 D.国际社会普遍承认新中国
【答案】D
【解析】新中国刚刚成立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敌对态度,没有承认新中国,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前就推翻了国民党政权在大陆的统治,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新中国成立,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人民翻身成为国家的主人,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3.(2019江苏卷,16)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右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答案】A
【解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可知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故A项正确;各州的矛盾和分歧无法消除,因而后来爆发了南北战争,故B项错误;美国1787年宪法协调了南方与北方的矛盾,故C项错误;邦联政治体制在美国独立后就正式建立,故D项错误。
4.(2019浙江选考卷,12)观察右侧两图(绘制时间:1924年)。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20世纪上半叶男装流行长袍马褂 ②知识女性着装宽松肥大
③男性着装凸显等级身份 ④女性服饰趋向短袍窄袖
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片信息结合所学,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在20世纪上半叶仍旧流行,故①正确;晚清普通女子着装宽松肥大,遮盖了身体曲线,故②错误;根据图片信息不能体现两人的身份地位高低,故③错误;根据图片信息,女性服饰开始合适身体,短袍窄袖方向发展,故④正确,选择A项符合题意。
5.(2019浙江选考卷,24)二战中,美军在太平洋进行的两次重大军事行动,不仅逆转了太平洋战场主动权,而且加速了盟军的反攻和胜利的到来。请观察右侧示意图,选出这两次军事行动的主要地点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A
【解析】①为中途岛海战,成为二战太平洋战场的转折点,故①正确;②为瓜岛战役,日军实力进一步受到削弱,最终完全丧失了战略主动权,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故②正确;③为关岛战役,美军全歼了关岛的守备部队,标志着“奇袭行动”的完美结束,导致日军在太平洋上的战略防御态势严重恶化,预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故③错误;④为1944年菲律宾海战,战役尚未正式开始,日军就已经丧失了在空中的反击力量,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6.(2019天津卷,1)中国很多地区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它们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图片中的两件青铜器出土于同一地点,该地点位于地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干中的两幅青铜器插图出土于四川省广汉市,属于三星堆文化的典型代表,在题干地图中表示为③,故选C项;①为山东省,排除A项;②为河南省,排除B项;④为湖南省,排除D项。
7.(2019全国II卷,33)图3可以用来说明,当时欧洲(  )
图3 15世纪欧洲出现印书坊的城市
A.文化趋于活跃 B.政治变革加速 C.市民阶级出现 D.新教传播广泛
【答案】A
【解析】由材料可知15世纪欧洲很多地区都出现了印书坊的城市,印刷术的发展推动文化的繁荣,这是欧洲文化发展活跃的表现,故选A项;17、18世纪欧洲各国纷纷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政治变革加速,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B项;中世纪伴随欧洲城市兴起出现了市民阶级,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C项;新教传播是在宗教改革后,而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与图片时间不符,排除D项。
9.(2019全国III卷,31)图4是1953年创作的年画。该作品(  )
图4 《数他劳动强》
A.继承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作的基本风格
B.描绘了农民参与社会主义生产的场景
C.体现了“双百”方针提倡的创作精神
D.倡导了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社会新风
【答案】D
【解析】“1953年创作的年画”内容体现了积极参与国家建设的内容,与当时国民经济恢复基本完全,进行三大改造的自信和热情,故选D项;“年画”是风俗画,不属于文人画,排除A项;“1953年”社会主义尚未完全建立,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后才确立社会主义制度,排除B项;“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
10.(2019北京卷,21)图8取材于某中学生创作的关于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漫画。结合所学判断,农奴获得自由(  )
图8 “如此自由”
A.即获得了土地、权力和财富 B.指的是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
C.是通过自下而上方式实现的 D.受到当时社会各阶层的反对
【答案】B
【解析】由材料“如此自由”可知农奴制改革使农奴获得人身自由,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故选B项;改革后农民以赎买的方式分到只有使用权的土地,也并未获得权力和财富,排除A项;农奴制改革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进行,排除C项;农奴制改革并没有受到“社会各阶层反对”,各阶层太过绝对化了,排除D项。
11.(2019海南卷,6)图1为一组纪念邮票,邮票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中,曾被认为是文人雅士必备素养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A
【解析】据所学,古代文人雅士必备素养就是所谓的“琴棋书画”,故选A项;②是竞技不属于“雅”,排除B项;弓箭是武士技能不是文人必备,排除 C项;蹴鞠强调对抗不符合“文人雅士”要求,排除 D项。
12.(2019浙江选考卷,30)【加试题】右图是古希腊陶器上描绘重装步兵赛跑的画面。它反映了

①奋发上进的城邦精神 ②重视公民素质的培养
③追求健美的心理和审美观念 ④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重装步兵赛跑”,体现了昂扬的向上精神,故①正确;这样的“赛跑”,同时也体现着民主政治下积极参与政治的公民意识,故②正确;陶画匀称的体型体现着艺术的美观和对健康的追求,故③正确;通过图画,不能反映公民道德的一面,故④错误,选择A项符合题意。
13.(2018·全国卷Ⅰ,27)图6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
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
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答案】B
解析:朝臣用中国传说中的神兽“麒麟”解读长颈鹿,B正确。图画仍属于传统绘画,无法体现新类型,A错误。海禁政策是在郑和下西洋之后才出现的,C错误。材料体现了朝臣思想的愚昧,并未体现传统观念的更新,D错误。
14.(2018·全国卷Ⅰ,31)图7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答案】D
【解析】根据漫画采矿的信息,结合1953年的时间,可知:这一时期是一五计划实施初期,D选项正确。A项是在一五计划完成之后。B错在“开始”二字。C项是在1965年。
15.(2018·全国卷Ⅱ,31)图5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该漫画反映了
A. 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
B. 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
C. 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发展
D. 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
【答案】B
【解析】漫画内容反映的是奶奶和阿姨的尺子,一个做新衣(仍然体现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一个做测量,无法体现“工业化为中心”,故A错。二者都是女性,都是为建设国家做贡献,因此B正确。人民公社化是1958年兴起,故C错。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牺牲农村、农民和农业,集中一切资源发展城市重工业,D选项说法错误,且材料无法反映。
16.(2018·全国卷Ⅲ,24)据考古报告,从数十处战国以前的墓葬中发现了铁器实物,这些铁器不少是自然陨铁制作而成,发现地分布情况见图7。据此可知,战国以前(  )
图7
A.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区与中原联系紧密
C.我国的冶铁技术已经相当普及 D.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
【答案】D
【解析】材料铁器实物并非就是铁制农具,故A项错误;图中新疆地区出现铁器实物,但不能推断它与中原地区铁器实物的关系,故B项错误;图中铁器实物并没有广泛分布,可见冶铁技术还未普及,故C项错误;当时的经济重心在黄河流域,因此图中黄河流域分布较其他地区更加广泛,可见铁器分布可反映社会发展程度,故D项正确。
17. (2018·北京卷,18)图8取材于1945年一幅名为《端赖合作》的漫画。该漫画反映出(  )
A.国共联合进行淞沪会战,抵抗日军进攻
B.《双十协定》是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的成果
C.重庆谈判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以建立
D.抗战胜利前后国人对和平前景充满期盼
【答案】D
【解析】淞沪会战发生在1937年,与题目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1945年8月重庆谈判,到10月通过了《双十协定》,决定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题干因果倒置,故B项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于1937年9月,重庆谈判是1945年8月,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的图片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国共合作,建立民主政府的期盼,故D项正确。
18.(2018·天津卷,7)右图所示纲领性文献最早发表于1848年,文中提到,“在危机期间……仿佛是工业和商业全被毁灭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对这一论断,认识正确的是(  )
A.它预见到了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 B.经济危机只能通过消灭生产力来缓解
C.当时欧洲资本主义文明已经发展过度 D.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会阻碍生产力进步
【答案】D
【解析】马克思不是算命先生,题干提及的“在危机期间”是工业革命后发生的多次经济危机,故A项错误;根除经济危机的关键是变革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故B项错误;《共产党宣言》发表时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还处于上升时期,故C项错误;题干中“因为社会上文明过度,生活资料太多,工业和商业太发达……资产阶级用什么办法来克服这种危机呢?一方面不得不消灭大量生产力,另一方面夺取新的市场,更加彻底地利用旧的市场”,可知《共产党宣言》分析经济危机的原因以及资产阶级的错误应对,表明资本主义会阻碍着生产力发展,故D项正确。
19.(2018·天津卷,9)“(本次大会)向全世界与全中国的劳动群众,宣布它在全中国所要实现的基本任务,即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宪法大纲……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这次大会的召开地点位于右图中(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D
【解析】①为河北平山县西柏坡,1948年党中央移驻西柏坡,在这里指挥了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并在1949年召开了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七届二中全会,故A项错误;②为陕北延安,是中国共产党在1935年至1948年的根据地,被视为“革命圣地”,故B项错误;③为井冈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陈毅、彭德怀、滕代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率领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创建以宁冈县为中心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故C项错误;④为江西瑞金,是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定都,直到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被迫长征为中共根据地,故D项正确。
20.(2018·江苏卷,2)右图是山东省微山县两城镇出土的东汉“射爵射侯”画像石。图中树上有20多只雀和猴,树下两人持弓仰射。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这类画像在汉代石刻中较为常见。这反映了当时人们(  )
A.抑制王侯势力的政治诉求 B.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
C.关注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 D.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
【答案】B
【解析】古代“雀”“爵”相通,“猴”“侯”同音,“射爵射侯”就是追求封爵、封侯,因此这类画像石刻体现了人们希望加官进爵甚至封侯,即追求显贵地位的价值取向,故B项正确;抑制王侯势力是在西汉(推恩令大大削弱了王国势力),东汉时期的王侯势力已经对中央够不成威胁,故A项错误;射雀、射猴和自然和谐的生态理念相违背,故C项错误;推崇尚武健身的社会风气是对画像石的误读,不符合材料关键信息“射爵射侯”的真实含义,故D项错误。
21.(2018·江苏卷,7)张园是清朝末年上海最大的私家园林,被主人开放为公共场所。右图为筠香斋刻印的年画《海上第一名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该年画(  )
A.延续传统绘画的以形求神 B.体现追求时尚的国民共识
C.反映世界交通的最新成果 D.表明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答案】D
【解析】顾恺之潜心研究绘画理论,提出“以形写神”,画人物要注重表现人的精神气质,而图片中描绘的是当年张园门前的景象,属于写实画作,不是写意,故A项错误;图中人物有不少很传统的打扮,国民共识夸大其词,故B项错误;图中仅见马车、黄包车,而“清朝末年”的最新成果已经有汽车、飞机,故C项错误;“清朝末年”中国的社会生活总体上呈现新旧杂陈,与图中的人物服饰、西式马车等相符,故D项正确。
22.(2017·全国卷Ⅰ,34).
图4是苏联时期的一幅漫画《又是斯大林格勒》。该漫画表明(  )
A.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 B.苏联在帝国主义包围中仍实现工业化
C.二战期间苏联经济建设并未停滞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
【答案】D
【解析】外国对苏俄的武装干涉彻底失败是在1920年,苏联成立于1922年,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漫画中显示的只是斯大林格勒一地的工业化建设,不足以说明苏联实现工业化,故B项错误;依据所学,二战全面爆发之前苏联经济建设完成了前两个五年计划,第三个五年计划,因苏德战争爆发而中断停滞,故C项错误;漫画中几个人在听到无线电广播内容——“斯大林格勒水力发电站开始建设”后被“吓倒”,说明这一时期苏联进行经济建设引起了它的“敌人”的恐慌,结合二战后美国对苏联推行的“遏制”政策,说明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苏联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
23.(2017·全国卷Ⅱ,24)图5为春秋战国之际局部示意图。当时,范蠡在陶、子贡在曹鲁之间经商成为巨富,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区域位置影响商贸发展 B.争霸战争促进经济交往
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 D.城市规模扩大推动商业繁荣
【答案】A
【解析】根据图示,陶、曹、鲁均为黄河中下游地区,经济相对发达且相距较近,有利于商贸发展,故A项正确;争霸战争导致的是社会生产的破坏,影响经济的交往,故B项错误;图示中没有陶、曹、鲁之间的相关交通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讲述范蠡和子贡经商致富,没有涉及城市规模的扩大,故D项错误。
24.(2017·全国卷Ⅲ,24)图4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答案】A
【解析】西周时期,官府垄断学校教育和学术文化,只有少量贵族才能接受教育,书写文字,而到了春秋战国,教育和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到“学在民间”,会识字写字的人数大大增加,文字被更频繁地使用,而西周时期的文字比较繁琐,不适宜书写,因此文字逐渐简化,故A项正确;从西周到战国造纸术并未发明,文字的书写材料变化不大,基本上都是以竹简和丝帛为主,故B项错误;各国变法的重点是富国强兵,与这一变化的关系不大,故C项错误;秦朝建立后实行“书同文”,与材料时间“西周与战国”不符,故D项错误。
25.(2017·全国卷Ⅲ,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  )
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
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 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
【答案】C
【解析】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与图5明显不符,故A项错误;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5明显不符,故B项错误;图5真实再现建国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时的热情,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项正确;图5符合新中国成立后“学校要向广大工农开门,大力提高人民的文化水平”的办学方针,不是艺术想象,故D项错误。
26.(2017·海南卷,5)图1是我国出土的古代杂剧砖雕图案。据此可知,元杂剧(  )
A.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 B.演变为后来的京剧
C.以歌舞为主要艺术形式 D.基本取材于宫廷生活
【答案】A
【解析】图片中每个人物都有特定的服饰,扮演不同的角色,可见元杂剧已经有明确的角色分工,故A项正确;京剧主要是由汉剧和徽剧融合而来,与元杂剧无关,故B项错误;一人主唱、曲牌联套体的戏曲音乐,成为元杂剧的核心艺术形式,故C项错误;元杂剧取材于现实生活,不局限于宫廷生活,故D项错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