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0】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 第十三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原卷版+解析版)学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备考2020】一轮复习 高考历史思维导图与训练 第十三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原卷版+解析版)学案
格式 rar
文件大小 3.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9-10-10 11:29:01

文档简介

第十三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思维导图
经典训练
1.(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2.(2018·天津高考·10)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4.(2018.4·浙江高考·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大事年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5.(2018·江苏高考·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6.(2017江苏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拓展训练
1.(2019·河南豫南六市模拟)二战中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的《租借法案》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的战略物资,大部分不需要承担财政偿还义务。但作为条件,美国政府希望英国动用一切可能资源,如黄金储备和国外投资来进行这场战争。这一法案(  )
A.为美元霸权地位确立奠定了基础
B.提供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物质基础
C.是各国经济密切联系的必然结果
D.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
2.马丁·沃尔夫说:“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失败、全球经济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并由此加剧了萧条。但是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再也没有下一次’,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与会代表的目标。”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会议旨在解决(  )
A.经济上的保护主义 B.政治上的集权主义
3.在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中,60%是以美元结算的,各国的外汇储备差不多60%也是美元,连索马里海盗也要美元作赎金。这种现象说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美国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C.美元具有全球货币主导能力
D.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4.20世纪60年代,有评论称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主要是针对(  )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关贸总协定
5.(2019·湖南衡阳模拟)学者谭智元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作者旨在说明(  )
A.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
B.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
C.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
D.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
6.(2019·山东临沂调研)1968年3月,美国爆发第二次美元危机。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流失了14亿美元的黄金。美国已无法继续维持统一的美元黄金官价,被迫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一种是只有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时的黄金官价(即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但必须经美国政府同意;另一种则是根据供求关系调节的自由市场黄金价格。这表明(  )
A.黄金双价制导致美元与黄金脱钩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C.美元变相贬值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D.美国失去对国际金融支配
7.(2019·天津河东区模拟)“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这段材料说明(  )
A.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日本、西欧崛起
C.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D.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8.(2019·河南濮阳模拟)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反映了(  )
A.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B.国际间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D.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的丧失
9.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  )
A.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和技术投资
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
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10.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按各国的出资额度大小决定投票权,而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一般首先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则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
B.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根本转变
C.发达国家塑造全球责任形象
D.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得到加强
11.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  )
A.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统一 B.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
C.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 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12.(2019·山西太原模拟)199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7.2万亿美元,欧盟为8万亿美元。但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中,美元占到61.5%,欧洲货币一共占20.1%。这反映出(  )
A.欧盟各国应该使用统一货币
B.布雷顿森林体系维系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C.德国经济在欧盟中位列第一
D.欧洲货币的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实力不相称
13.如图是一幅时政漫画。对该漫画寓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欧洲联盟从此将走向分崩离析
B.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新挑战
C.世界经济的复苏受到消极影响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被遏制
14.(2019·湖北荆州调研)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的3年内,流入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达300亿美元,是过去25年外国直接投资的近一半;同时,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总额由1994年的510.6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 430亿美元。材料表明(  )
A.墨西哥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发展
B.墨西哥农副产品更具竞争优势
C.对等的关税税率促进美墨贸易增长
D.金融是美国对墨投资重点领域
15.(2019·河南郑州模拟)推动下表所列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成立时间
名称
1962年
中美洲共同市场
1967年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74年
西非经济共同体
1975年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3年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A.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逐步瓦解
B.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一体化开始影响发展中国家
D.南北合作推动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
16.下图是U型微笑曲线,它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某种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际产业分工趋于良性发展
B.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占据中游
C.国际经济新秩序重建任重道远
D.发展中国家处于曲线左上角
17.下面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
A.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起决定性作用
B.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C.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D.二战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
18.(2019·山东聊城调研)“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该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权条款。依据这一条款,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严重依赖美国进口的中兴通讯是致命的打击。材料主要表明(  )
A.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 B.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变化
C.中国制造业基础薄弱 D.美国无视世贸组织规则
第十三单元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思维导图
经典训练
1.(2019·江苏高考·20)“在世界许多地方,普遍的商业化和通过外来影响对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塑,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作者意在强调,在全球化进程中应重视(  )
A.传统文化的价值 B.文化理念的趋同
C.商业的文化功能 D.外来文化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刺激人们寻找回归,寻求他们本身的传统和价值”表明作者强调的是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故A项正确;文化要多元化,理念不能趋同,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商业的文化功能,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全球化进程中要重视传统文化的价值,没有涉及到重视外来文化的影响,故D项错误。
2.(2018·天津高考·10)京津塘高速公路是第一条经国务院批准并部分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建设的跨省、市高速公路,1987年12月动工。这条高速公路的修建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主要是因为改革开放后我国( )
A.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B.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
C.恢复世界银行席位 D.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中国加入亚太经合组织是在1991年,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将天津设为沿海开放城市是在1984年,且与京津塘高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关系不是很大,故B项错误;中国能够得到世界银行贷款,是因为1980年,中国恢复世界银行的成员国地位,故C项正确;中国成功加入世贸组织是在2001年,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3.(2018·新课标全国Ⅱ卷高考·35)20世纪60~7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迅速实现了机械化,数百万农民成了相对富裕的农场主。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
A.马歇尔计划开始发挥作用 B.欧洲经济一体化的推动
C.西欧社会福利制度的确立 D.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
【答案】B
【解析】材料给出的地区是法、德、意北部原本落后的农村地区,结合所学知识推断,应是三国交界的山区地带。此三国都是欧共体成员,综合60-70年代的信息(1967年,欧共体成立),推断,导致变化的原因可能是经济一体化。马歇尔计划40年代末实施,五十年代就发挥出重要作用,A选项说法错误。福利制度在二战后就逐渐建立起来,70年代后逐渐削减,而材料提供的时间是60-70年代,C项错误。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是在1971年,故D项错误。
4.(2018.4·浙江高考·24)下表为《经济全球化大事年表(部分)》。下列项中,对该表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
大事年表
1947年
关贸总协定建立
1989年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
1991年
中国正式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1992年
中国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
1994年
北美自由贸易区建立
1995年
世贸组织取代关贸总协定
1999年
欧元正式问世
2001年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A.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
B.世贸组织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
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
D.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
【答案】B
【解析】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欧盟反映出经济区域集团化组织形式多样,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必然归宿,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全面融入世界,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事件,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实现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和途径,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2018·江苏高考·20)西方学者弗里德曼认为,全球化包括不可阻挡的市场一体化,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从而在这些国家出现强烈的反作用。由此可知,该学者(  )
A.指出了全球化带来的利弊 B.批评现存的反全球化思潮
C.强调了全球化的消极作用 D.提出了应对全球化的策略
【答案】A
【解析】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利,材料中“民族国家发展和科技进步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是弊,故A项正确;批评反全球化思潮与材料中“同时全球化也会使某些国家遭到不公正对待并远远落在后面”的客观现实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中该学者是辩证看待,并不是单纯强调消极作用,故C项错误;材料中是辩证看待全球化,并没有涉及应对策略,故D项错误。
6.(2017江苏19).当前,人们提到或使用“全球化”一词时,往往没有将“全方位的全球化”和“经济全球化”进行明确区分,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目前(  )
A.人们对全球化的理解逻辑混乱 B.全球化主要表现为经济全球化
C.全球化的政治意图被刻意淡化 D.全球化的经济意义被刻意彰显
【答案】B
【解析】“而是将特定和有限度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合乎逻辑,故A项错误;把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是说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是在经济方面,故B项正确;全球化的意图是经济上的,无法实现政治全球化,故C项错误;全球化主要是经济方面的,“经济全球化”省略为“全球化”,没有彰显全球化的经济意义,故D项错误。
拓展训练
1.(2019·河南豫南六市模拟)二战中美国国务卿赫尔提出的《租借法案》规定:美国向英国提供的战略物资,大部分不需要承担财政偿还义务。但作为条件,美国政府希望英国动用一切可能资源,如黄金储备和国外投资来进行这场战争。这一法案(  )
A.为美元霸权地位确立奠定了基础
B.提供了战胜法西斯国家的物质基础
C.是各国经济密切联系的必然结果
D.调整了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秩序
【答案】A
解析 据材料“大部分不需要承担财政偿还义务,……黄金储备和国外投资来进行这场战争”可知《租借法案》的目的主要是增加美国的黄金储备以及采用美元结算,这为二战后美元的霸权地位奠定了基础,故A项正确。
2.马丁·沃尔夫说:“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伴随着经济合作的失败、全球经济的瓦解和民族主义的复兴,并由此加剧了萧条。但是那场大萧条也促成了经济思想的革命。‘再也没有下一次’,是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与会代表的目标。”这表明布雷顿森林会议旨在解决(  )
A.经济上的保护主义 B.政治上的集权主义
C.外交上的孤立主义 D.经济上的自由主义
【答案】A
解析 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资本主义国家各扫门前雪,在经济上纷纷采取保护主义,提高关税,造成了贸易战、关税战等,所以要吸取这个教训,布雷顿森林会议就是要解决经济上的保护主义问题而非其他选项的问题。
3.在当今世界的国际贸易中,60%是以美元结算的,各国的外汇储备差不多60%也是美元,连索马里海盗也要美元作赎金。这种现象说明(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美国霸主地位开始确立
C.美元具有全球货币主导能力
D.两极对峙格局形成
【答案】C
解析 国际贸易大多以美元做结算以及索马里海盗要美元作赎金体现出美元在国际金融系统中的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强调了美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无关,故A项错误;美国并未取得霸主地位,故B项错误;两极对峙格局与材料信息无关,故D项错误。
4.20世纪60年代,有评论称美国“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这主要是针对(  )
A.马歇尔计划 B.布雷顿森林体系
C.北美自由贸易区 D.关贸总协定
【答案】B
解析 创建于20世纪四十年代的布雷顿森林体系使美元取得了世界支付货币的手段,即“以一钱不值的废纸掠夺其他国家和民族的资源和工厂”的资格与权力,故B项正确。
5.(2019·湖南衡阳模拟)学者谭智元认为,表面看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是美元的灾难,其实相反,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而不是和黄金共享生命。美国依靠独步全球的经济总量,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作者旨在说明(  )
A.美元取代黄金成为国际货币
B.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
C.美国利用黄金实现经济独裁
D.美国依靠经济优势垄断国际贸易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美元从此获得了黄金的生命,……垄断了国际贸易结算货币的地位,偷取了黄金的生命,建立了全球美元经济独裁”得出,美元进一步强化了国际货币地位,故B项正确。
6.(2019·山东临沂调研)1968年3月,美国爆发第二次美元危机。不到半个月时间,就流失了14亿美元的黄金。美国已无法继续维持统一的美元黄金官价,被迫宣布实行黄金双价制:一种是只有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时的黄金官价(即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但必须经美国政府同意;另一种则是根据供求关系调节的自由市场黄金价格。这表明(  )
A.黄金双价制导致美元与黄金脱钩
B.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崩溃
C.美元变相贬值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D.美国失去对国际金融支配
【答案】C
解析 据材料“一种是只有各国政府或中央银行用美元向美国兑换黄金时的黄金官价(即35美元兑换1盎司黄金),但必须经美国政府同意;另一种则是根据供求关系调节的自由市场黄金价格”可以得出美元变相贬值的速度进一步加快,故C项正确。
7.(2019·天津河东区模拟)“20世纪70年代初,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一些国家出台了形形色色的贸易保护措施。欧洲各国的许多人一度拒收美元。”这段材料说明(  )
A.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
B.日本、西欧崛起
C.美国实力相对削弱
D.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答案】 A
解析 布雷顿森林体系有两大核心:双挂钩机制和固定汇率制,题干中“各国纷纷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采取浮动汇率制”否定了固定汇率制,故A项正确。
8.(2019·河南濮阳模拟)下图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方案。该方案反映了(  )
A.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利益诉求
B.国际间贸易协调与合作的必要性
C.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经济均衡发展
D.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控制的丧失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目中的文字得出: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组织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故A项正确;B项表述正确,但并未体现题目中的意思,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C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故D项错误。
9.关贸总协定规定:“缔约国之间通过谈判,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这有利于(  )
A.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和技术投资
B.缓解其成员国间的贸易不平等状况
C.维护发展中国家和贸易小国的利益
D.消除关税壁垒,推动世界贸易发展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中“在互惠基础上互减关税,并对减让结果进行约束,以保障缔约国的出口商品适用稳定的税率”可知是指该组织的宗旨是缔约国之间通过削减关税壁垒,促进贸易自由化,正确的选项是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
10.1945年成立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按各国的出资额度大小决定投票权,而1995年成立的世界贸易组织一般首先争取达成一致意见,当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则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欧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衰退
B.国际经济秩序发生根本转变
C.发达国家塑造全球责任形象
D.发展中国家的权利得到加强
【答案】D
解析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长期以来按各国的出资额度大小决定投票权”到“无法达成一致意见时则执行一国一票的表决方式”可得出发达国家受到影响,由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得到了尊重,故D项正确。
11.二战后,德意志民族在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1949~1963)引领下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德意志民族的这一转变(  )
A.实现了德意志民族统一 B.说明德国经济迅速恢复
C.表明和平成为世界主题 D.加速了欧洲一体化进程
【答案】D
解析 “由‘战争民族’迅速转变成世界上著名的‘商业民族’”,有利于缓解德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仇恨,赢得欧洲国家的理解,故D项正确。
12.(2019·山西太原模拟)1998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7.2万亿美元,欧盟为8万亿美元。但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中,美元占到61.5%,欧洲货币一共占20.1%。这反映出(  )
A.欧盟各国应该使用统一货币
B.布雷顿森林体系维系了美元的中心地位
C.德国经济在欧盟中位列第一
D.欧洲货币的国际地位与其经济实力不相称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呈现的是对比,欧洲货币在中央银行的储备低(即货币的国际地位)与经济实力(欧盟国内生产总值高)不相称,故D项正确。
13.如图是一幅时政漫画。对该漫画寓意的分析正确的是(  )
A.欧洲联盟从此将走向分崩离析
B.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新挑战
C.世界经济的复苏受到消极影响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被遏制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出英国的脱欧阻碍了当今欧洲一体化的进程,A项夸大其后果,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欧洲一体化进程将面临英国脱欧带来的新挑战,故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出英国的脱欧对当今欧洲一体化的影响,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世界经济的多极化趋势受到阻碍,故D项错误。
14.(2019·湖北荆州调研)北美自由贸易协定生效后的3年内,流入墨西哥的外国直接投资达300亿美元,是过去25年外国直接投资的近一半;同时,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总额由1994年的510.6亿美元上升到2002年的1 430亿美元。材料表明(  )
A.墨西哥劳动密集型产业得到发展
B.墨西哥农副产品更具竞争优势
C.对等的关税税率促进美墨贸易增长
D.金融是美国对墨投资重点领域
【答案】A
【解析】材料表明美国在墨西哥投资增加,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带来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总额增加,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墨西哥的劳动力优势,故B项错误;据材料无法推断美国和墨西哥关税是否对等,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劳动密集型产业是美国对墨投资重点领域,故D项错误。
15.(2019·河南郑州模拟)推动下表所列组织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成立时间
名称
1962年
中美洲共同市场
1967年
东南亚国家联盟
1974年
西非经济共同体
1975年
拉丁美洲经济体系
1983年
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
A.国际经济政治旧秩序的逐步瓦解
B.新兴国家应对不利的国际经济秩序
C.经济一体化开始影响发展中国家
D.南北合作推动区域经济集团的建立
【答案】 B
【解析】当今以发达国家主导下的不公正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依旧存在,新兴发展中国家难以以一国之力维护自己的权益。材料表格反映的是新兴国家组建的几个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团结起来应对不利因素,故B项正确。
16.下图是U型微笑曲线,它反映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至今经济全球化的某种现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国际产业分工趋于良性发展
B.西方发达国家主要占据中游
C.国际经济新秩序重建任重道远
D.发展中国家处于曲线左上角
【答案】C
【解析】据图片可知60~70年代到现在组装的费用占比例越来越低。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发达国家主要进行产品研发、售后服务两头,发展中国家主要进行产品的组装,占据中间,且差距越来越大,说明国际经济新秩序重建任重道远,故C项正确。
17.下面为1965~1995年世界出口方向(占世界总出口的百分比)示意图,它反映出(  )
A.贸易往来对国家间关系起决定性作用
B.贸易不平衡加剧了发展中国家的贫困
C.全球化时代国家之间休戚相关
D.二战后发达国家一直主宰世界贸易
【答案】 D
【解析】 在四个统计图中,发达国家参与的贸易占世界的绝大部分比重,由此可见发达国家对贸易有控制权,故D项正确。
18.(2019·山东聊城调研)“301条款”是美国《1974年贸易法》第301条的俗称,该条款是美国贸易法中有关对外国立法或行政上违反协定、损害美国利益的行为采取单边行动的立法权条款。依据这一条款,2018年4月16日,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这对于芯片严重依赖美国进口的中兴通讯是致命的打击。材料主要表明(  )
A.高科技产业发展迅猛 B.世界经济体系发生变化
C.中国制造业基础薄弱 D.美国无视世贸组织规则
【答案】D
【解析】世贸组织要求成员国减少贸易壁垒,据材料“美国商务部宣布将全面禁止美国公司向中兴通讯销售零部件、商品、软件和技术7年”说明美国设置贸易壁垒无视世贸规则,故D项正确。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