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课精编精练——4.6 神奇的眼睛(含答案与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课课精编精练——4.6 神奇的眼睛(含答案与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4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沪科版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19-10-09 11:49: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课精编精练——4.6 神奇的眼睛

1.人类制造的一种望远镜,能使人类观测宇宙的能力空前提高,它是(  )
A.伽利略望远镜 B.开普勒望远镜
C.显微镜 D.哈勃空间望远镜
2.天文望远镜口径都很大,这样做是为了(  )
A.美观 B.观测太阳
C.可以会聚很多光 D.观察方便
3.如图是人眼的结构简图。如果长期近距离看书,将导致该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焦距比正常眼的要短,则下列关于此类眼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此类眼睛是远视眼
B.此类眼睛是近视眼
C.远处物体在此类眼睛成像将在视网膜前面,应用凸透镜矫正
D.远处物体在此类眼睛成像将在视网膜后面,应用凹透镜矫正
4.关于远视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老年人的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会造成远视眼
B.来自近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前方
C.需要戴发散透镜进行矫正
D.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厚,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
5.关于正常的眼睛看远处物体,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 B.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厚
C.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厚 D.睫状体收缩,晶状体变薄
6.如图所示,一直以来,小强总是用这样的姿势看书或电视,近几天他发现自己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小强的眼睛是   (选填“远视眼”或“近视眼”)。
7.人的眼睛是一种“神奇的照相机”关于眼睛,请你填写下面的问题:
(1)如图所示中   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它能将光线   (填“会聚”或“发散”)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   。
(2)人眼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   的   像。眼睛与普通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   。
(3)正常眼睛观察近处物体最清晰而又不疲劳的距离,大约是   cm,叫做明视距离。某人视力正常,当他用平面观察自己的脸部时,应当把镜子拿到离眼睛   cm处最为合适。
8.体育艺术节开幕式上,同学们被精彩的节目逗得开怀大笑,甚至笑出了眼泪。其中一位近视眼的同学摘下眼镜,惊奇地发现不戴眼镜看节目同样的清晰,这是因为眼泪附着在眼球上,相当于   透镜,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若他配戴的眼镜镜片中心的厚度为1.7mm,则该镜片边缘的厚度   1.7mm(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9.显微镜的物镜成的是一个   、   的   像,它与   镜头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的是一个   、   的   像,它与   的成像原理相同。
10.望远镜的物镜可以使远处的物体在焦点附近成   、   的   像,它与   镜头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   、   的   像,它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11.许多家庭的门上都装有防盗门镜(俗称“猫眼”)。从室内透过防盗门镜向外看,可以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由此可以断定,此时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  )
A.凸透镜 B.凹透镜
C.凸透镜和凹透镜 D.玻璃砖
12.小强看远处的某点时,其光路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符合题意的是(  )
A.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B.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应配凹透镜做成的眼镜
C.小强的眼睛是远视眼,应配凸透镜做成的眼镜
D.小强的眼睛正常,无须配戴眼镜
13.我校教师运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签到,老师们站在机器前0.5m~1.2m处时,安装在墙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4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4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14.天文爱好者用望远镜观察星球时,像的倒正并不重要,看清楚才是问题的关键。物镜和目镜是由两组凸透镜组成,AB表示物体,A1B1表示物镜所成的像,A2B2表示目镜所成的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2B2相对AB是正立的 B.A2B2比AB大
C.A2B2相对A1B1是倒立的 D.A2B2对眼睛所成的“视角”比AB成的“视角”大
15.毕业时,要摄影纪念,全班合影后,用同一胶卷改拍个人校园纪念照时,应该(  )
A.把照相机离人近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B.把照相机离人近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C.把照相机离人远些,同时缩短暗箱的长度。
D.把照相机离人远些,同时增大暗箱的长度。
16.眼睛中的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共同作用相当于   ,视网膜相当于   。从物体射入眼睛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倒立”或“正立”)、   (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时,人眼方能看见物体。如图是某个人看物体时的光路图,他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要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须配戴   透镜。
17.一玩具望远镜的结构示意图(图略),其中的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则物镜的成像情况与   相同,目镜的成像情况与   相同。(均填“照相机”“投影机”或“放大镜”)
18.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   些(选填“强”或“弱”)。
19.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使晶状体变   ,不能恢复,看远处的物体时,所成的像在视网膜   ,形成   视。用凹透镜可对   视进行矫正,凹透镜先将光线进行   ,使物体所成的像   移,就到视网膜上了。
20.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变   ,对光线的偏折变   ,远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这个像是   、   、   像;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变   ,对光线的偏折变   ,近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这个像是   、   、   像。

21.(2019?大连)下列关于眼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光屏 B.物体在视网膜上成正立的像
C.看清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 D.患近视眼,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22.(2019?兰州)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矫正远视眼需要佩戴合适的凹透镜
B.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实像
C.用照相机拍照时,景物应位于照相机镜头的二倍焦距以内
D.待观察物体通过显微镜的物镜在目镜的焦点附近生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
23.(2019?宜昌)据央视新闻报道,我国台湾省台中市一辆小客车,因车主将矿泉水随手放在仪表盘上的防滑垫上,导致防滑垫起火(如图所示)。这瓶矿泉水所起的作用相当于(  )
A.平面镜 B.三棱镜 C.凸透镜 D.凹透镜
24.(2019?凉山州)据专家介绍,12至18岁是青少年近视的高发期,主要原因如下:(1)长时间用眼不注意姿势或者休息。(2)长时间玩游戏、上网、玩手机、看电视等原因引起近视。下列四幅图中,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是(  )
A.甲和丙 B.甲和丁 C.乙和丙 D.乙和丁
25.(2019?枣庄)智能手机给人们带来了许多便利,但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下列关于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原理图正确的是(  )
A.甲乙 B.甲丁 C.丙乙 D.丙丁
26.(2016?潍坊)关于近视眼和远视眼的成像特点及矫正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B.近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C.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后,应使用凸透镜矫正 D.远视眼成像于视网膜前,应使用凹透镜矫正
27.(2017?丹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近视眼可以通过佩戴凹透镜矫正
B.树荫下圆形光斑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C.照相机是利用物体据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制成的
D.光在发生漫反射时,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8.(2019?仙桃)小明同学参加了学校生物标本制作小组和天文观测兴趣小组,使用简易的显微镜和望远镜都有物镜和目镜。显微镜的物镜是   透镜,望远镜的目镜是   透镜(选填“凸”或“凹”)。
29.(2019?玉林)过度用手机玩游戏容易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变   (选填“强”或“弱”),形成近视眼:为矫正近视眼应佩戴由   透镜片做的眼镜。
30.(2019?陕西)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眼球中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   透镜。视力正常的人看物体时,物体在视网膜上成   (选填“正立”或“倒立)、缩小的实像。近视眼需佩戴   透镜矫正视力。
31.(2019?铜仁市)凸透镜对光有   作用,近视眼需要戴   透镜来矫正。
32.(2019?邵阳)今年4月份,我市某校组织研学旅行活动,同学们在攀登武冈云山时,小月同学不小心将自己没有喝完的矿泉水瓶掉在地上,老师立即告诫大家,这瓶子有水就相当于凸透镜,对太阳光有   作用,容易引发森林火灾。
33.(2019?宜宾)眼球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   (选填“倒立实像”或“正立虚像”),小李同学由于没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成了近视眼,进行矫正时应当戴用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制作的眼镜。
34.(2019?绵阳)人进入老年后,眼睛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太远、太近的物体都看不清楚。近视远视一体眼镜(双光镜)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由此可知,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是   透镜,上半部分镜片对光具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作用。
35.(2019?泰安)目前青少年近视现象十分严重,应加强用眼保护,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示意图的是   图。
36.(2019?乐山)如图为小红看远处物体时,眼球成像情况的示意图。由图可知,小红是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为了能正常学习和生活,需要佩戴   (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
37.(2019?德州)如图所示的四幅图中,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   ,矫正方法的是   。(填序号)
38.(2018?鄂尔多斯)当前,中学生由于长时间使用智能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导致近视率升高。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像成视网膜   (选填“前方”或“后方”),需要佩戴   矫正。
39.(2018?青海)“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我们应该保护好自己的眼睛。但有些同学因为不良习惯导致
眼睛近视了。如图所示,是近视眼成因示意图,造成近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   (填“薄”或“厚”),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某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的   (填“前面“或“后面”),要用   (填“凸透镜”或“凹透镜”)来矫正。
40.(2016?北京)阅读《可调式眼镜》回答下题。
可调式眼镜
人的眼睛看清物体是通过改变晶状体的形状来实现的,晶状体相当于全自动变焦镜头。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凸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强;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扁平一些,折射光线的能力变弱。通过这样的调节,使远近不同的物体均能在视网膜上成像。若晶状体调节能力变弱,就会出现看不清远处物体或近处物体的情况,需要佩戴合适的眼镜进行矫正。
有人发明了一种能矫正视力的可调式眼镜,如图1所示,这种眼镜的镜片中含有一种特殊液体。图2是可调式眼镜的结构示意图,镜架上有表示移出和加入液体含量的标尺;移动标尺上的滑块可以定量改变镜片中的液体含量,从而改变镜片的形状;镜片中液体含量的改变量V可以用滑块在标尺上的位置表示。滑块位于标尺上0刻度线处,表示眼镜的初始状态,此时,镜片的形状是扁平的,如图2甲所示。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镜片中加入一些液体、加满液体,图2乙是镜片中加满液体的示意图。当滑块位于标尺上﹣1、﹣2刻度线处时,分别表示从镜片中移出一些液体、移出全部液体,图2丙是镜片中移出全部液体的示意图。
为探究可调式眼镜的矫正效果,首先要确定以下程序和标准:
选定同一棵树作为观察对象,选定远、中、近三个观察位置,用S表示观察位置到树的距离,如图3甲所示;用D表示看到树的清晰程度,清晰程度分为清晰、不清晰、模糊三个等级,如图3乙所示。
小京和小贝视力不同,没有佩戴眼镜时,小京在近处看树“清晰”,在远处看树“不清晰”;小贝在远处看树“清晰”,但在近处看树“不清晰”。
小京和小贝佩戴眼镜后,进行实验的主要步骤如下:
①调节镜片中的液体处于初始状态。
②选择不同观察位置,观察树,将观察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③改变镜片中液体的含量,重复步骤②。
小京和小贝的实验结果记录表(部分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所示:
通过实验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两位同学对可调式眼镜有了新的认识。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选填选项前的字母)
(1)调节眼睛晶状体形状的作用是帮助我们看清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不同亮度的物体 B.不同颜色的物体
C.不同距离的物体 D.不同大小的物体
(2)为了使小京在远、中、近处看树都“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只有一个选项正确)
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
(3)为了使小贝在近处看树“清晰”,调节镜片内液体含量的措施是   。(至少有一个选项正确)
A.加满液体 B.加入一些液体 C.移出一些液体 D.移出全部液体。
课课精编精练——4.6 神奇的眼睛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解答】
天文望远镜的物镜的直径比我们眼睛的瞳孔大得多,这样它可以会聚更多的光,使得所成的像更加明亮。这一点在观测天空中的暗星时非常重要。现代天文望远镜都力求把物镜的口径加大,以便观测到更暗的星。
故选:C。
3.【解答】A、长期近距离看书,将导致该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焦距比正常眼的要短,即此时的晶状体变厚,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为近视眼,故错误;
B、长期近距离看书,将导致该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焦距比正常眼的要短,即此时的晶状体变厚,使得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为近视眼,故正确;
C、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用凹透镜来矫正,故错误;
D、此时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应用凹透镜来矫正,故错误;
故选:B。
4.【解答】A、老年人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睫状体对晶状体的调节能力减弱会造成远视眼,故A正确;
B、远视眼是来自近处物体的光将会聚于视网膜的后方,故B错误;
C、远视眼需要戴会聚透镜,即凸透镜进行矫正,故C错误;
D、远视眼的原因是晶状体太薄,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短,故D错误。
故选:A。
5.【解答】(1)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2)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折射能力偏大,近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就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则选项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6.【解答】由图和题意可知,小强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但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说明远处的物体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则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
故答案为:近视眼。
7.【解答】(1)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当看物体时,将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胶片。
(2)照相机成像是成缩小倒立的实像,人的眼球也是如此,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而且视网膜到晶状体的距离即像距是不变的,照相机是焦距是一定的,可以调节镜头伸缩改变像距。
(3)正常人眼睛的看物体最清晰、最不容易疲劳的距离即为明视距离为25厘米;
因平面镜成像时物距与像距是相等的,如能清晰看到镜中的像,就必须人到像的距离为25厘米,
那么人到镜的距离为人到像距离的一半,即为12.5厘米,
故答案为:(1)晶状体;会聚;底片;(2)倒立;缩小;实;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而照相机的焦距是一定的,可以调节镜头伸缩来改变像距;(3)25;12.5。
8.【解答】(1)近视眼看不清楚远处物体的原因是晶状体折光能力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配戴近视眼镜可以矫正近视眼的物理原理是:近视眼镜是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可以使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而其中一位近视眼的同学摘下眼镜,看节目同样清晰,这是因为眼泪附着在眼球上,相当于凹透镜,起到矫正视力的作用;
(2)凹透镜是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故该镜片边缘的厚度应比中心大。
故答案为:凹;大于。
9.【解答】显微镜的物镜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实像,与幻灯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显微镜的目镜也是一个凸透镜,目的是得到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倒立;放大;实;幻灯机;正立;放大;虚;放大镜。
10.【解答】
望远镜中物镜的作用是使远处的物体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它与照相机镜头的成像原理相同,这个倒立、缩小的实像正好落在目镜焦距内的位置,目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放大镜,这个实像经过目镜成一个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实;照相机;正立;放大;虚;放大镜。

11.【解答】
门镜是由两块透镜组合而成。当我们从门内向外看时,物镜是凹透镜,目镜是凸透镜。最后看到来客的正立、缩小的像。所以防盗门镜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选:B。
12.【解答】由图可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这说明小强的眼睛是近视眼,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造成的,应佩戴发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像成在视网膜上,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13.【解答】
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的镜头凸透镜,且所成的像应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即0.5 m>2f,解得f<0.25m,所以B选项正确。
故选:B。
14.【解答】望远镜望是由两组透镜组成,物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AB表示物体,A1B1表示物镜所成的倒立的像,A2B2表示目镜所成A1B1的正立像;
则:A2B2相对AB是倒立的,故A错误;由于成缩小实像的倍数和成放大虚像的倍数无法确定,故无法比较A2B2和AB的大小,故B错误;A2B2相对A1B1是正立的,故C错误,使用望远镜可以扩大视野,增大视角,故D正确。
故选:D。
15.【解答】毕业合影上的人头小,单身像的人头大,像变大,要减小镜头和同学的距离,增大镜头和底片的距离,即使照相机离人近些,同时增大暗箱长度。
故选:B。
16.【解答】
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即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
如图所成的像在视网膜的前方,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佩戴凹透镜矫正(凹透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能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
故答案为:凸透镜;光屏;倒立;缩小;近视眼;凹。
17.【解答】望远镜观察物体时,物距大于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与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相同;
经目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与放大镜的成像原理相同。
故答案为:照相机;放大镜。
18.【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就是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弱一些。或者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成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弱。
19.【解答】如果长时间近距离看书,就会使晶状体变厚,使得远处的物体的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故能看清近处的物体,但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形成近视眼,近视眼需配以凹透镜进行矫正,因为凹透镜能使光线发散,使得光线推迟会聚,即使物体所成的像后移,就到视网膜上了。
故答案为:厚;前;近;近;发散;后。
20.【解答】我们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变薄,对光线的偏折变小,远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这个像是倒立、缩小、实像;
我们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的调节作用使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偏折变大,近处物体的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这个像是倒立、缩小、实像。
故答案为:薄;小;倒立;缩小;实;厚;大;倒立;缩小;实。

21.【解答】
AB、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倒立、缩小的实像,即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故AB错误;
C、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较薄,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弱,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故C正确,
D、近视眼是品状体太厚或眼轴变长造成的,需要用凹透镜矫正,故D错误。
故选:C。
22.【解答】A、近视眼是晶状体的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即折光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此利用了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故A错误;
B、穿衣镜是平面镜,人站在穿衣镜前看到自己在镜中的像是正立等大的虚像,故B错误;
C、照相机是根据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实像的原理制成的,故照相时,被照者应站在镜头二倍焦距之外,故C错误;
D、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放大镜是根据物距小于焦距时,凸透镜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正确。
故选:D。
23.【解答】装有水的矿泉水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由于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射入车内的光线经矿泉水瓶折射后集中于它的焦点上,时间一长正好使放置于此处的物品起火。
故选:C。
24.【解答】
由图知,甲图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近视眼的成像情况;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焦距太短,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原来会聚点后面的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眼以前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丁图是近视眼的矫正原理图。
所以,属于近视眼及其矫正原理图的是甲、丁。
故选:B。
25.【解答】在以上四个图中,甲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甲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为了使光线会聚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发散一下,因此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即乙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丙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后方,所以丙图表示了远视眼的成像情况;远视眼是因为晶状体焦距太长,像落在视网膜的后方,为了使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就需要在光线进入人的眼睛以前会聚一下,因此带对光线具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来矫正。即丁图能正确表示远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选:A。
26.【解答】(1)近视眼:如果晶状体的凸度过大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形成近视眼。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A正确,B错误;

(2)远视眼:如果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物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造成的。戴凸透镜进行矫正。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27.【解答】A、近视是因为晶状体曲度过大,折光能力太强使像成在视网膜前面,利用了凹透镜的发散的作用,用凹透镜矫正,故A正确;
B、树荫下圆形光斑属于小孔成的像,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B正确误;
C、照相机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成像的条件是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故C正确;
D、光在发生漫反射时,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D错误。
故选:ABC。
28.【解答】望远镜是由两组透镜组成,靠近眼睛的叫目镜,靠近被测物体的叫物镜,物镜的作用是物体在焦点附近成实像,天文望远镜的物镜口径做得较大,是为了会聚更多的光线,从而观测到更暗的星;
显微镜物镜和目镜都是凸透镜,把标本放在物镜的二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这样得到一个放大的实像,那么这个放大的实像正好成在目镜焦点以内,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当u<f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故答案为:凸;凸。
29.【解答】过度用手机玩游戏容易使眼睛的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增强,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强;凹。
30.【解答】人眼的晶状体和角膜相当于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外界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为了使像正好呈在视网膜上,应使光线推迟会聚,使所成的像相对于晶状体后移,所以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故答案为:凸;倒立;凹。
31.【解答】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
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应佩戴发散透镜使光线推迟会聚,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所以近视眼应该配戴凹透镜才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故答案为:会聚;凹。
32.【解答】盛水的透明塑料瓶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可以将射来的太阳光会聚在一点上,会聚点的温度比较高,可能会引起火灾。
故答案为:会聚。
33.【解答】(1)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外界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2)不注意用眼卫生,患上近视是因为晶状体变厚,对光线的会聚能力增强,要矫正近视眼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由于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故用凹透镜来矫正。
故答案为:倒立实像;凹透镜。
34.【解答】远视眼是只能看清远处的物体,看不清近处的物体;由题意可知,戴上这种眼镜,透过下半部分可以看清书上文字,说明近视远视一体眼镜下半部分起到了远视眼镜的作用,即是凸透镜;
近视眼是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对近视眼的矫正可通过凹透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进行纠正。
由题意可知,透过上半部分镜片可以看清远处景物,说明上半部分镜片是凹透镜,该部分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故答案为:凸;发散。
35.【解答】
远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小,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后方。
近视眼成因:眼球晶状体的曲度过大,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由图可知,乙是近视眼的成因,甲是远视眼的成因。
故答案为:乙。
36.【解答】图中像成在视网膜前,说明他属于近视眼;这是因为近视眼是晶状体曲度变大,会聚能力增强,所以像呈在视网膜的前方,应佩戴发散透镜即凹透镜 进行矫正。
故答案为:近视眼;凹透镜。
37.【解答】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太强,使远处物体射来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
由图知,③图的入射光线会聚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③图表示了近视眼的成像情况;
结合图示可知,为了使像刚好成在视网膜上,需要使光线发散一些,所以应佩戴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来矫正,则①图能正确表示近视眼的矫正情况。
故答案为:③;①。
38.【解答】近视眼的晶状体凸度过大,或眼球前后径过长,远处物体反射来的光线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就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我们可用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使光线发散一些,能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能看清远处物体。
故答案为:前方;凹透镜。
39.【解答】
眼睛看物体时成的像在视网膜上,且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当晶状体太厚,或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来自远处点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人就只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看不清远处的物体,因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在近视眼睛前面放一个凹透镜,就能使来自远处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
故答案为:厚;前面;凹透镜。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