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1.(3分)(2019春?贵州期末)六盘水属云贵高原山地季风湿润气候区,境内共有野生红豆杉118万株,其中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万余亩。又被称为“红豆杉之乡”。小明先用相机拍摄了红豆杉清晰的照片甲,为了拍摄清晰的照片乙,应将( )
A.相机适当靠近红豆杉,镜头略向外伸
B.相机适当靠近红豆杉,镜头略向内缩
C.相机适当远离红豆杉,镜头略向外伸
D.相机适当远离红豆杉,镜头略向内缩
2.(3分)(2019?巴中)下列关于光现象说法错误的是( )
A.树荫下太阳的光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B.湖面上楼房的倒影是光折射形成的
C.色光中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
3.(3分)(2019?晋城一模)“少年强则中国强!“2019年春晚,在武术表演《少林魂》中,演员们排列整整齐齐,行是行,列是列。若同一列的演员,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的人,说明队伍就排列成了一条直线。下面成语的成因也应用了此原理的是( )
A.管中窥豹 B.镜花水月 C.杯弓蛇影 D.浮光跃金
4.(3分)(2019?湘潭)下列现象中,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5.(3分)(2019?哈尔滨模拟)下列光路图错误的是( )
6.(3分)(2019?桐乡市模拟)迈进乌镇景区,检票口用的是人脸识别系统,信息处理仅需0.6秒,高效便捷。人们在距人脸识别系统的摄像机0.5﹣1.2m处时,系统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摄像机的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大于0.5m B.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小于1.2m
C.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0.6m
7.(3分)(2019?烟台)“万物生长靠太阳”,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阳光。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8.(3分)(2019?张店区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恰好成一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屏上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是利用该原理制成的
B.光屏上的像是正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是根据该原理制成的
C.若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和光屏位置互换,可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若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5cm,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应向右移动光屏
二.多选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9.(4分)(2019?河北二模)拿一副远视眼镜放在凸透镜前,如图所示,光屏上出现烛焰清断的像,移走远视眼镜,烛焰的像变得模糊,为了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清晰的像,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靠近凸透镜
B.将光屏靠近凸透镜
C.换一个焦距更小的凸透镜
D.换一个更厚的凸透镜
10.(4分)(2019?滨海新区一模)某同学在做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是蜡烛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直至关停出现清晰的像。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正确的是( )
A.蜡烛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B.蜡烛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
C.蜡烛位于b点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
D.蜡烛位于d点时,成放大的虚像
三.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0分)
11.(2分)(2019?朝阳)很多自然现象中都涉及物理知识。其中日食是由 形成的;海市蜃楼是一种光的 现象。
12.(3分)(2019?临海市一模)如图所示,人脸识别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 (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某人站在镜头前,屏幕上只显示人脸的一部分,若要人脸识别主机在屏幕上显示他完整的人脸,他应离镜头 (填“远”或“近”)些。
13.(2分)(2019?滨湖区模拟)无锡市某中学千人快闪《我和我的祖国》场面十分震撼,师生们舞动小旗红歌唱我的祖国。我们能够看到红色的小红旗是因为旗子 (选填“吸收”或“反射”)红光,千人合唱响彻校园,声音的响度大,则声音的 (选填“振幅大”或“频率高”)。
14.(3分)(2019?重庆三模)如图,华为公司最新发布的一款手机P30,该手机搭载后置三摄,其中主摄为4000万像素,另外两颗镜头是超广角+长焦的配置,具有超强的拍照功能。在利用手机拍照时,通过镜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 (选填“实像”或“虚像”),手机镜头实际上是凸透镜,这类透镜在生活中用于矫正 眼(选填“近视”或“远视”)。
15.(2分)(2019?汶上县一模)检查视力时,要求眼睛与视力表相距5m,医院里常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检查视力,让被检查者面对平面镜而坐,身后是视力表,已知人距平面镜2m,那么视力表离平面镜的距离应是 ,当人靠近平面镜时,镜中视力表的像的大小将 。
16.(3分)(2019?桐柏县二模)某小区楼道装有多功能电子门铃,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其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该摄像镜头所成的是 (填“正立”、“倒立”或“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 cm。
17.(2分)(2017秋?成都期中)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m处,身高为1.65m,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 ;若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现将一块和镜面一样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如图所示,这时她 (选填“仍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18.(3分)(2015春?温州期中)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从空气射入某种透明介质,在分界面处发生反射和折射,其中AE⊥CG,∠4=∠5,则 为入射光线, 为折射光线, 为界面,空气在界面的 侧。(填“上”“下”“左”或“右”侧)
四.作图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
19.(3分)(2017秋?江都区期末)如图所示,作出入射光线AO射入水中时的反射光线、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0.(3分)(2017秋?西固区校级期末)如图所示情景是一个跑步的人和他经平面镜成的像。根据人和他的像的位置,在图中用平面镜的符号,表示出平面镜的位置。
21.(3分)(2017秋?滦南县校级月考)如图所示,MN是平面镜,S是发光点,作出S点发出的能通过P点的光线。
22.(3分)(2016秋?西城区校级期末)在图中,画出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五.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满分25分,每小题5分)
23.(5分)(2019?荆州一模)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1所示,为了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小明把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小明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如图2所示,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或“下”)调整。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大致在 。
(3)当移动蜡烛距凸透镜25cm处时,在光屏上呈清晰倒立、 (填“放大”或“缩小”)的 (填“实”或“虚”)像。再将蜡烛向透镜移近一些,要使光屏上重新呈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填“左”或。“右”)调节。
(4)小明将蜡烛移至距透镜8cm处,发现无法在光屏上成像,用眼睛向左观察透镜,却看见烛焰呈 (填“放大”或“缩小”)、正立的虚像。
24.(5分)(2018秋?乐亭县期末)如图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
(2)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
(3)如果玻璃板不竖直,将对实验产生什么影响: 。
(4)使点燃的蜡烛在两个不同的位置,分别测出物距和像距相等的一组数据,得出实验结论:像距与物距相等。你认为这种方法是否合理? ,理由是 。
(5)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烛焰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是 (选填“实”或“虚”)像;放在“烛焰”上的手指 (选填“会”或“不会”)被烧痛。
25.(5分)(2019?兴化市三模)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平面镜M放在平板上,E、F是两块粘接起来的,可绕接缝ON转动。
(1)如图甲,当硬纸板垂直于镜面放置且E、F在同一平面上时,让入射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在F上可看到反射光线OB,测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大小;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实验中硬纸板的作用是 。
(2)如图乙,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此时在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再向前缓慢旋转,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在F上又看到反射光线OB.此实验说明了 。
(3)保持图甲所示的E、F在同一平面,而把平面E、F一起向后倾倒使得整个平面与水平面成30度的夹角,仍然让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如图丙,则在F上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OB。
26.(5分)(2018秋?南京期末)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如图是光从空气射入水中时的光路。实验中发现,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下数据:
入射角α
0°
15°
30°
45°
60°
反射角β
0°
15°
30°
45°
60°
折射角γ
0°
11°
22.1°
35.4°
40.9°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 ,且折射角 (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该同学根据上述实验中的发现和结论②总结出了光的折射特点。
(2)请你对该同学通过上述探究实验得出光的折射特点的过程作出评价。是否存在不足?答: (是/否);请简要说明理由: 。
27.(5分)(2018秋?嘉祥县期末)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实验步骤:
(1)让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在凸透镜后的光屏上接收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可以测出凸透镜的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 上。
(3)当烛焰、凸透镜位于图乙中刻度对应的位置时,调节光屏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 。
(4)实验一段时间后,蜡烛变短了,要使烛焰的像仍然成在光屏的中心,应该将光屏向 移动。
(5)把图丙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给“眼睛”戴上近视眼镜,使烛焰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如图丙所示。若取下近视眼镜,为使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
六.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28.(5分)(2018秋?廉江市期末)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无知的代价
本报3月8日讯:(记者张宏明通讯员刘兆清)福山区一姓王蔬菜大棚种植户突发奇想,将大棚原来使用的白色塑料薄膜换成了绿色薄膜,结果棚内种植的蔬菜生长缓慢,甚至枯萎,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老王喜欢观察与思考。他注意到蔬菜的叶子多数呈现绿色,由此他猜想,蔬菜的叶子是绿色的,可能是由于蔬菜喜爱绿色的缘故,假若将温室的白色薄膜换上绿色的,又让阳光中的绿色光通过并照射蔬菜,这样蔬菜就会生长得更快,产量更高。有了这样的想法。于是他就将大棚全部用上了绿色薄膜,结果酿成了悲剧。通过了解农科所的科技人员他才恍然大悟,原来,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光来决定的,叶子呈绿色,说明蔬菜反射的是绿光,也就是说绿色正是蔬菜所不喜爱的。只给蔬菜照射绿光,蔬菜就会因缺少所需要的其他色光,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因而生长缓慢,直至枯萎死亡。
(l)绿色蔬菜喜爱 颜色的光;
(2)请你分析。红花会反射 颜色的光;
(3)在姹紫嫣红,色彩缤纷的花的世界里,我们看到的黑色花却很少,原因是 ;
(4)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其优点在于:一是白布能反射 颜色的光,能使观众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二是利用 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七.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9.(6分)(2018秋?南康区期中)身高1.70m的李洋同学面向穿衣镜,站在镜前1m处,问:
(1)镜中的像与他相距多少m?
(2)若他再远离穿衣镜0.5m,镜中的像距离他多少m?
(3)如果他以1m/s的速度靠近穿衣镜,以他的像为参照物,则他靠近穿衣镜的速度是多少m/s?
第四章 多彩的光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8小题,满分24分,每小题3分)
2.【解答】A、树荫下圆形的光斑是太阳的像,这个像是小孔成像形成的,太阳通过树叶缝隙射向地面形成的像,说法正确。
B、水面相当于平面镜,湖面上楼房在水平面镜中成像就是我们看到的倒影,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说法错误。
C、色光中的三原色是红、绿、蓝,说法正确。
D、照相机是利用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原理工作的,说法正确。
故选:B。
3.【解答】若同一列的演员,后面的人只能看到前面的人,说明队伍就排列成了一条直线,这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
A、管中窥豹是指从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这是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符合题意。
B、镜花水月是镜里的花,水里的月,这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C、将杯弓蛇影是指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这是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D、浮光跃金是指日光或月光照在浮动的水面上发生反射,金光跳跃,波光粼粼,是光的反射。不符合题意。
故选:A。
4.【解答】A、手影的形成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被物体挡住后,物体后面就会呈现出阴影区域,就是影子。故A符合题意;
B、露珠相当于放大镜,通过露珠观察叶脉,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从水中铅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铅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解答】
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像是由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得到的,故A图正确;
B、光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光线应靠近法线,折射角应小于入射角,故B图错误;
C、小孔成像是实际光线通过小孔时沿直线传播会聚成的实像,故C图正确;
D、近视眼看远处物体时,物体“发出”的光通过晶状体折射后形成的像会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导致看不清远处的物体;为使像成在视网膜上,应让光线发散一些,所以近视眼应佩戴凹透镜加以矫正,故D图正确。
故选:B。
6.【解答】摄像机的镜头相当于凸透镜,而且所成的像应是缩小、倒立的实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二倍焦距,即0.5 m>2f,解得f<0.25m,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7.【解答】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色光;
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C。
8.【解答】AB、由图知,物距大于像距,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照相机、摄像机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成的。故AB错;
C、光在折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所以若透镜不动,而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则屏上仍能成清晰的像。故C正确;
D、若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移动5cm,也就是增大物距,要使烛焰在光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就要减小像距,所以应向左移动光屏,故D错。
故选:C。
二.多选题(共2小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
9.【解答】
AB、远视眼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远视眼镜没有撤去时,把两个凸透镜看做一个凸透镜,此时凸透镜比较厚;撤去远视眼镜时,相当于凸透镜变薄了,焦距变大了,其折光能力减弱,烛焰清晰的像会成在光屏的后面,所以可将光屏远离凸透镜,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A错误;
若光屏不动,将蜡烛远离凸透镜时,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像会靠近凸透镜,也可在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B错误;
CD、由前面分析可知,撤去远视眼镜时,相当于把凸透镜变薄了,焦距变大了,此时不能得到清晰的像;所以,换一个更厚的凸透镜,也就是焦距更小的凸透镜,光屏上可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故C、D都正确。
故选:CD。
10.【解答】A、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本选项正确;
B、烛焰位于c点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故本选项错误;
C、烛焰位于b点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成倒立放大实像,故本选项错误;
D、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AD。
三.填空题(共8小题,满分20分)
11.【解答】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日食是由于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向地球的光,所以我们看到太阳是黑色的,也就是日食;
海市蜃楼是光在不均匀的空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折射。
12.【解答】
人脸识别一体机是通过摄像机镜头来捕捉人脸信息,该摄像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所成的是缩小的实像。
某人站在镜头前,屏幕上只显示人脸的一部分,若要人脸识别主机在屏幕上显示他完整的人脸,这时成像变小,根据“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这时他离镜头应该远一些。
故答案为:缩小;远。
13.【解答】不透明物体只反射与它相同的色光,吸收其它色光。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红色的小红旗,是因为它反射红色,红色光线进入人眼;
千人合唱响彻校园,声音的响度大,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大。
故答案为:反射;振幅大。
14.【解答】手机镜头实际上是凸透镜,在利用手机拍照时,景物在2倍焦距以外,通过镜头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远视眼的像呈在视网膜的后方,要想使像呈在视网膜上,应佩戴一会聚透镜,即凸透镜,即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
故答案为:实像;远视。
15.【解答】(1)由图知,人距离平面镜2m,检查视力时眼睛离视力表的像要求距离是5m,也就是视力表的虚像在镜子后方5m﹣2m=3m处,根据虚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知,人站在平面镜和视力表之间,视力表在人身后1m,也就是距离平面镜3m;
(2)由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当人逐渐走近平面镜时,人在平面镜中成的像不变。
故答案为:3m;不变。
16.【解答】摄像头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摄像头是根据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来工作的。
镜头的焦距是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镜头的二倍焦距20cm。
故答案为:倒立、缩小;20。
17.【解答】
①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小芳站在竖起的穿衣镜前5m处,即小芳到平面镜的距离为5m,
所以,小芳到自己像的距离为5m+5m=10m,
②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知,像和物体大小相同,
所以,若小芳向镜移动一段距离,此时像的大小将不变;
③平面镜成像是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故在镜后放一物体并不防碍光的反射,同时也不会防碍成像。所以这时他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故答案为:10m;不变;仍能。
18.【解答】
①已知AE⊥CG,则AE和CG有可能是界面。根据∠4=∠5可知,AE下方发生了光的反射,可确定CG是法线,AE是界面,BH为入射光线。
②光由空气斜射进入水中或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由∠1<∠5可知,∠1是折射角,∠5是入射角,HF为折射光线;所以AE的下方是空气,上方是某种透明介质。
故答案为:BH;HF;AE;下。
四.作图题(共4小题,满分12分,每小题3分)
19.【解答】过入射点作出法线。根据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可以在法线的左侧做出对应的反射光线;
根据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由此可以在法线的左侧水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如图所示:
20.【解答】由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可知,像和物体各对应点的连线被平面镜垂直平分:
所以,连接头顶上的AA′,脚上的BB′,作这两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即为平面镜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21.【解答】过镜面作出点S的对称点S′,即为点光源S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S′P与镜面交于O点,即为入射点(反射点),连接SO就得到入射光线,则OP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22.【解答】先根据从空气斜射进入三棱镜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画出进入玻璃的折射光线;
然后再根据当光从三棱镜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画出从玻璃射出的折射光线。如图所示:
五.实验探究题(共5小题,满分25分,每小题5分)
23.【解答】
(1)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会聚在主光轴上一点,这个最小最亮的点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光心的距离是凸透镜的焦距。所以凸透镜的焦距是10.0cm;
(2)根据过光心不改变方向,图中蜡烛的像成在光屏的下方,要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位置,蜡烛向下移动,使它们的中心跟烛焰大致在同一高度;
(3)当移动蜡烛距凸透镜25cm处时,即u>2f的位置时,在凸透镜另一侧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
蜡烛靠近凸透镜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所以光屏向右移动;
(4)小明将蜡烛移至距透镜8cm处,此时u<f,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无法在光屏上成像,用眼睛向左通过透镜观察像。
故答案为:(1)10.0;(2)下;同一高度;(3)缩小;实;右;(4)放大。
24.【解答】(1)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在物体的一侧能看到物体的像,同时透过玻璃板也能观察到代替物体的另一个物体,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时,尽量采用薄玻璃板,避免出现明显的两个像,简化实验。所以选择2mm玻璃板进行实验。
(3)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关于平面镜对称,玻璃板没有放正所成的像不在水平面上,不能重合。
(4)只有一次实验数据总结实验结论,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多测几组数据得出的结论才具代表性。
(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玻璃板另一侧没有蜡烛,所以不会烧痛。
故答案为:(1)找到并确定像的位置;(2)2;(3)后面的蜡烛跟像不能完全重合;(4)不合理;数据太少,结论带有偶然性;(5)虚;不会。
25.【解答】(1)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再观测几组入射角和反射角。这样做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硬纸板的主要作用是:①显示光路,②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2)以法线ON为轴线,把纸板F向后缓慢旋转,则在纸板F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当E、F在同一平面上时,在F上又看到反射光线OB.说明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和法线应在同一平面内。
(3)保持图甲所示的E、F在同一平面,而把平面E、F一起向后倾倒使得整个平面与水平面成30度夹角,仍然让光线AO沿纸板E射向镜面如图丙,这时,纸板没有和反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所以不能看的反射光线OB。
故答案为:(1)便于寻找普遍规律;显示光路;(2)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不能。
26.【解答】
(1)①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将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
②由表中数据可知,光从空气斜射到水面时,当入射角不断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故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变化关系是: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减小而减小),且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零。
(2)评价:存在不足,应该换用其他透明介质再做此实验,这样得出的结论将更具有普遍性。
故答案为:(1)②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小于;(2)是;应换用其它透明介质再做实验,避免实验结论的偶然性。
27.【解答】
(1)平行光经过凸透镜折射后会聚于一点,该点就是凸透镜的焦点,焦点到透镜的距离叫焦距,所以该凸透镜的焦距为65.0cm﹣50.0cm=15.0cm;。
(2)点燃蜡烛后,调节凸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其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央。
(3)此时的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所以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
(4)蜡烛变短了,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此时应调节光屏向上移动,像才能呈现在光屏的中央;
(5)近视镜片属于凹透镜,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有近视镜片时,凸透镜所成的像会后移;
拿走近视镜片后,凸透镜所成的清晰的像应该在光屏和透镜之间,所以应将光屏向靠近透镜方向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烛焰的像。
故答案为:15.0;高度;缩小;照相机;上;靠近。
六.综合能力题(共1小题,满分5分,每小题5分)
28.【解答】(1)绿色蔬菜之所以呈现绿色,是由于它只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它颜色的光,因此绿色蔬菜喜欢绿光以外的其他色光。
(2)红花只能反射红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因此它喜欢红光以外的其他色光。
(3)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也更难生存,所以黑很少;
(4)银幕常用粗糙的白布做成,是因为白色的物体反射所有光,光遇到粗糙的物体会发生漫反射,使坐在各处的观众都能看到画面。
故答案为:(1)其它;(2)红;(3)黑色的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吸收7种色光,受高温伤害就更大,也更难生存;(4)漫反射。
七.计算题(共1小题,满分6分,每小题6分)
29.【解答】(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像和物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相等的,物到像的距离是物到平面镜距离的两倍,因为李洋同学距平面镜的距离是1m,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1m×2=2m;
(2)若他远离平面镜后退0.5m,则他距离平面镜的距离是1m+0.5m=1.5m,所以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也是1.5m,故像距离人的距离是:1.5m+1.5m=3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