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3.1《轴对称图形》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3.1《轴对称图形》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21.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05 21:50: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轴对称图形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轴对称图形(P28及P29例1)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1以动态操作的方式教学轴对称图形。教材通过剪纸片,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给出折纸片、画图和剪纸片的过程,展现了形成一个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承前启后
生活中的相关现象→轴对称图形→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
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提高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
力,发展空间观念
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
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重难点
重点:认识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难点:能判断出轴对称图形。
化解措施
创设情景、观察发现、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长方形纸、剪刀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蜻蜓、蝴蝶的半个身体,让学生猜一猜分别是什么昆虫。
2.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对称”现象。
1.学生认真观察、猜想,初步感知对称现象。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说一说下面分别是什么物体。

(笑脸、青蛙、脸谱)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1)刚才你是怎么猜到蜻蜓和蝴蝶的?说一说你的想法。
(2)引导学生总结对称的特征。
(3)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出示一些对称现象)
2.认识轴对称图形。
(1)教师演示教材P29例1,引导学生说一说方法和步骤。
(2)组织学生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
(3)展示学生剪成的作品。(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4)引导学生说一说观察并汇报,在轴对称图形中间发现了什么?(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在数学王国中叫作对称轴)
(5)引导学生讨论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6)组织学生讨论:如何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1.初步认识对称现象。
(1)学生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2)总结对称的特点:图形的两边一样。
(3)学生说一说生活中的对称现象,从而巩固对称的知识。
2.认识轴对称图形。
(1)学生观察、汇报,组内说一说剪的方法。
(2)自己创作一个对称的剪纸。
(3)展示作品。
(4)观察、汇报:我发现所有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一条折痕。
(5)小组讨论汇报:轴对称图形沿一条直线对折后左右两边完全重合,并都有对称轴。
(6)讨论汇报:用对折的方法,根据能否对折后完全重合。
2.下面哪两个图形可以拼成轴对称图形? (见《倍速学习法》学生用书)
3.下面哪些字母或汉字是轴对称的?(见《倍速学习法》学生用书)
(A D E H U Y V)
(中 日 田)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29“做一做”。
2.学生完成教材P33练习七第1、2题。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33练习七第3题。
1.(1)观察,判断;
(2)全班交流,说明判断的理由。
2.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交流做题方法。
4.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一定要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看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对称轴
培优作业
1.下面哪些图形是对称的?画“√”。
( ) (√) (√) ( )
2.下面各图中的对称轴画的对吗?(见《倍速学习法》学生用书)
(√) (×) (√) (×) (√)
名师点睛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