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3.2《平移和旋转》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3.2《平移和旋转》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7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05 21:51:0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平移和旋转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平移和旋转(P30、P31例2、例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2通过让学生移一移的操作活动,让学生感知平移时图形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例3通过观察风车、旋转的小飞机、飞机螺旋桨的转动来认识旋转现象。
承前启后
生活中的相关现象→平移、旋转→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
通过对生活中平移和旋转现象的再现和在教学中的活动和分类,让学
生感受平移和旋转,能正确区分平移和旋转,体验平移和旋转的价值。
通过观察、操作、探索等活动使学生初步理解平面图形的平移、旋转,能
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促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
紧密联系,感受数学美。
重难点
重点:探究、发现、归纳物体平移与旋转的特征。
难点: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化解措施
创设情景、观察发现、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课本P121附页1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
1.出示游乐场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有哪些游乐项目。
2.这些游乐项目都是以运动形式存在的,这节课我们就学习有关物体运动的一些知识。
1.观察游乐场主题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连一连。(找相同运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认识平移和旋转。
(1)课件播放观光电梯、观缆车、风车等的动画。引导学生观察,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相同吗?它们分别是怎样运动的?请用手势比划。
(2)引导学生根据运动方式分类,并说出是怎么分的。
(3)教师说明沿直线运动的现象叫平移;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的现象叫旋转。
(4)生活中,你还见过哪些平移和旋转现象。
2.探索平移的特征。
(1)出示教材P30例2主题图,哪几座小房子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你可以用手势比划比划。
(2)引导学生总结平移的特点。
3.探索旋转的特征。
请学生用教材P121的学具制作陀螺,并转一转,观察纸片上的点旋转所成图形。
1.认识平移和旋转。
(1)认真观察交流,发现这几种游乐项目的运动变化,并用手势比划它们的运动。
(2)小组内讨论分类方法,汇报交流。一类是沿直线运动;另一类是绕着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
(3)体会平移与旋转。
(4)学生举例,师生共同判断。
2.探索平移的特征。
(1)学生观察交流,汇报:最左面、上面和最下面的小房子通过平移可以重合。(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课件演示)
(2)平移时图形的方向和大小没有变化,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可以是上下、左右、斜着移动,但要沿着直线方向移动。
3.探索旋转的特征。
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思考,知道物体旋转出来的形状是圆形的。
2.下面所表示的现象中,是平移的在括号里画“△”,是旋转的在括号里画“○”。 (见《倍速学习法》学生用书)
(△) (△) (○)
3.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互相重合?连一连。
4.请在( )里填上“平移”或“旋转”。(见《倍速学习法》学生用书)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30“做一做”。
2.学生完成教材P33练习七第4题。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34练习七第6、7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画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根据平移的特点,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3.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学生的想法。
4.下面哪些现象是平移或旋转?(见《倍速学习法》学生用书)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要判断一个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一定要沿着某条直线对折后看看两边是否完全重合。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轴对称
轴对称图形 → 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对称轴
培优作业
1.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与图形A重合,给它们涂上颜色。(见《倍速学习法》学生用书)
2.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个位置所经过的时间。
(10分) (25分) (45分) (55分)
名师点睛
对折后能够完全重合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直线叫对称轴。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判断轴对称图形的方法”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