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3《解决问题》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4.3《解决问题》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24.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05 21:53: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决问题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P42例3)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3是用除法解决问题的内容,和表内乘法(二)中的解决问题相对应。渗透了单价、数量、总价的数量关系,需要根据除法的含义来解决。
承前启后
用乘法口诀求商、除法的意义→解决问题→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根据除法的意义,初步理解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除法解决与此数量有关的实际问题。
2.继续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会从多余信息中选择有效信息,积累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深化对除法意义的理解。
4.与二年级上册所学的类似知识相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继续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会选择有效信息用除法解决如单价、数量、总价关系的实际问题。
难点:理解稍微复杂的数量关系,建立用除法解决问题的模型。
化解措施
创设情景、点拨指导、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口算。
48÷6=8 4×6=24
63÷9=7 35÷5=7
56÷8=7 8×7=56
54÷9=6 24÷6=4
2.谈话导入,板书课题。
1.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解决问题。
(1)2张纸可以做8个纸鹤,平均每张纸可以做多少个纸鹤?
8÷2=4(个)
(2)4个人要做20个灯笼,平均每人要做几个灯笼?
20÷4=5(个)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3情境图,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交流信息。
2.引导学生分析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
3.组织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算法。

5.引导学生回顾解题思路,初步感受总价、单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6.引导学生进行检验。
7.引导学生迁移学习教材P42想一想:如果24元买了6辆玩具小汽车,一辆玩具小汽车多少钱?
8.组织学生总结解决有关单价、数量、总价之间关系的数学问题的方法。
1.观察情境图,收集数学信息,交流自己收集到的数学信息。
2.要求56元能买几个地球仪,就必须知道1个地球仪的价钱。
3.思考、交流,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4.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列式56÷8=7(个)
5.交流解题思路。总价÷单价=数量。
6.学生把计算结果当作已知条件,把总钱数当作未知信息,单价×数量=总价。
7.学生先根据数学问题收集有效数学信息,再列式计算、检验,最后全班汇报交流。
8.总结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关系:总价÷单价=数量,总结÷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
2.填一填。
(1)40里面有(5)个8。
(2)一个星期有7天,35天是(5)个星期。
(3)从54里面减去9,连续减(6)次后得数为0。
(4)48个珠子,每8颗穿一串,可以串(6)串;如果串成6串,平均每串(8)颗。
3. /
(1)明明用32元可以买几支钢笔?
32÷8=4(支)
(2)12元买了4瓶墨水,一瓶多少钱?
12÷4=3(元)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学生完成教材P43练习九第2题。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43练习九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先理解题意,再列式解答。
4.在○里填“+”“-”“×”或“÷”。
36 9=4 20 4=24
45 5=9 14 7=7
4 8=32 16 2=8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先明确问题,再选择有效数学信息,然后分析数量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检验。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56÷8=7(个) 检验:7×8=56(元)
口答:56元可以买7个地球仪。
24÷6=4(元)
口答:一辆玩具小汽车4元。
培优作业
1. 一张电影票8元。56元钱能买多少张电影票?
56÷8=7(张)
2.买玩具。
/
(1)买7辆玩具汽车,一共需要多少钱?
7×8=56(元)
(2)36元钱可以买几只玩具小猫?
36÷9=4(只)
名师点睛
根据乘除法之间的关系,用除法解决的问题一般都可以用乘法检验。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