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级运算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同级运算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1梳理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入,唤起学生对以前学过的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的回忆,知道了综合算式的概念。教学的重点是脱式计算的书写过程。
承前启后
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同级混合运算→没有小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减混合运算和乘除混合运算顺序,并能够正确进行计算,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2.让学生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获得积极、愉快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重难点
重点:掌握没有小括号的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的混合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难点:探索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化解措施
创设情景、知识迁移、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
1.出示教材P47例1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并交流信息。
2.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
1.观察情景图,交流、汇报收集到的数学信息: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公交车上原有52人。到站后下车8人,又上车4人,车上现在有多少人?
52-8+4=48(人)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教学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要解决“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需要哪些条件?
(2)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条件题目中是否都具备,如果有的条件题目中没有给出,怎么办?
(3)鼓励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解题方法,并列式解答。
(4)集体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2.讲解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教师边板书边阐述书写格式规范。
(2)鼓励学生大胆总结运算顺序。
3.计算15÷3×5。
(1)组织学生讨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
(2)要求学生按脱式计算的格式书写。
(3)集体订正,总结方法。
4.引导学生比较这两道题的异同。
5.介绍同级运算,引导学生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学习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1)交流题意,找解决问题应具备的相关条件。(要知道中午有多少人和下午又来了多少人)
(2)学生思考,集体交流: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题目中没有给出,所以要先求出中午时阅览室有多少人。
(3)独立解答,并在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
(4)汇报解题的方法,并说明理解过程。
2.学习综合算式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1)认真观察教师的书写过程,明确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2)尝试计算并交流,总结运算顺序:一道算式中有加法和减法,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3.探究计算15÷3×5。
(1)讨论这道题的运算顺序,预设:先算除法再算乘法。
(2)学生独自计算。
(3)集体汇报交流,明确计算方法。
4.思考、讨论、集体交流。明确:相同点:都是按照从左往右的运算顺序计算;不同点:第一道题中只有加、减法,第二道题中只有乘、除法。
5.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交流、总结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在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填一填。
63-45+19
=
=
56÷7÷4
=
=
24÷8×9
=
=
3.计算。
25+7-12
=32-12
=20
55-13+26
=42+26
=68
4×3÷6
=12÷6
=2
42÷7×8
=6×8
=48
4.下面的计算对吗?对的画“√”,错的画“×”,并改正过来。
75-18+12
=75-30
=45 (×)
75-18+12
=57+12
=69
6×4÷3
=24
=8 (×)
6×4÷3
=24÷3
=8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学生完成教材P47“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50练习十一第1题。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50练习十一第3题。
1.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交流汇报,选择一道题介绍一下算法。
3.学生独立完成,并说出错误的原因。
5.体育老师买了一条36米长的绳子,做长跳绳用去15米,做短跳绳用去8米,还剩多少米?
36-15-8
=21-8
=13(米)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初学混合运算,为了便于掌握运算顺序和书写格式,可以要求学生在先算的部分下面画上横线并用箭头做标记。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同级运算
/ /
培优作业
1.计算。
48+37-16 16÷2×4 63÷7÷3
=85-16 =8×4 =9÷3
=69 =32 =3
2.在○里填上“>”“<”或“=”。
54÷9×7 24 34+26-18 94-57+23
27-16+18 30 3×8÷4 8÷4×3
名师点睛
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二级运算。在只含有同级运算的算式里,要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探究‘53-24+38’的脱式计算”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