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分析及练习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产生 声源 正在 的物体。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作为声源?
原因 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 ,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注: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但物体振动,人耳不一定能听到声音
传播 条件 声音的传播需要 ,一切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 不能传声?
形式 声音在介质中以 的形式向周围传播?
回声 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大的障碍物而被 回来,形成回声。?
注:①区别回声与原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的时间比原声晚0.1 s以上。
②利用:回声测距。原理:s=
发生
振动
停止
介质
真空
波
反射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速 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 及 有关。?
①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一般情况下, 传声最慢, 传声最快;②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
种类
温度
气体
固体
340 m/s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
特性 音调 响度 音色
概念 声音的 ? 声音的 ? 声音的品质
决定
因素 发声体振动的 。?
频率越高,
音调越? 。 ①发声体的 ,振幅越
大,响度越 ;?
②距发声体的 ,?距离越近,响度越 ? 。 发声体的材料、形状、结构等
高低
频率
振幅
高
大
远近
大
频率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生活
实例 ①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低”;
②音乐课上所教的音符;
③声音越尖、越细,音调越高;
④弦乐器的弦绷得越紧,音调越高;
⑤手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音调 ①俗称音量的 “大”“小”;
②“震耳欲聋” “引吭高歌”“声音洪亮”均指响度大;
③用力击鼓;
④公共场合禁止大声喧哗 “闻其声知其人”“区分乐器”“声纹锁”“口技演员模仿动物的发声”都是利用音色这一特性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相关
说明 ①物体振动的快慢用 来表示,单位是 。?
②人能感受到的声音频率有一定的范围:大约从 Hz到 Hz。?
③人们把低于 的声叫次声波,高于 的声叫超声波,这两种声波人耳都听不见。?
④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变高,响度不一定变大;音色只与发声体本身有关,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
赫兹(Hz)
频率
20
20000
20 Hz
20000 Hz
考点三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定义 物理学角度 发声体做 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环境保护角度 凡是妨碍人们正常 、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来源 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和生活
无规则
休息
学习
工作
等级
划分 人们以 (符号为 )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
0 dB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40 dB是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50 dB;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70 dB;长期生活在90 dB以上的噪声环境中,会影响听力。
注:噪声检测仪可测量某环境中的噪声分贝值,但不能根治噪声
控制
途径 ①防止噪声的产生:在 处减弱,如排气管上加消声器、请勿喧哗等;?
②阻断噪声的传播:在 过程中减弱,如加隔音设备以及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等;?
③防止噪声进入耳朵:在 处减弱,如戴耳塞等?
分贝
dB
声源
传播
人耳
考点四 声的利用
声的
利用 实例
传递
信息 超声波 B超、回声定位(超声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等
次声波 地震、海啸、龙卷风预警,气象规律预测等
传递
能量 超声波清洗眼镜、超声波粉碎结石、超声波雾化器、超声波武器等
知识纵横
声与电磁波传播过程对比
项目 传播条件 传播速度 传播特点
声 需要介质,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5 ℃空气中
340 m/s v固>v液>v气
电
磁
波 不需要介质,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真空中
3×108 m/s v固例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吉他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C.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D.只要物体振动,人就能听到声音
E.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F.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G.教室里听不到老师讲课的回声,是因为声音没有发生反射
H.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 m/s
I.笛声在传播过程中速度越来越慢
J.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比在固体中快
K.雷雨天,总是先听到雷声,稍后才能看到闪电
L.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探究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EF
变式1 [2018·安徽] 如图1-1所示,在8个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敲击它们,就可以发出“1、2、3、4、5、6、7、”的声音来;而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则可以发出哨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本身的振动产生的
B.敲击瓶子时,声音只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C.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D.用嘴吹气时,哨声是由瓶中水柱的振动产生的
图1-1
[答案]C
[解析]敲击瓶子时是由于瓶子与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故A、B错误;往瓶中吹气时也会听到声音,这是由瓶中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C正确,D错误。
变式2 如图1-2所示是课本中的实验装置图,实验中抽气机不断向罩外抽气,罩内闹钟的铃声越来越小,直到听不见,这说明 。
图1-2
真空不能传声(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变式3 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海底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利用回声进行测距。某处海水深为6000 m,则经过多久能接收到回声?(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约1500 m/s)
探究二 声音的特性
例2 如图1-3所示,小刚在艺术节上用吉他弹奏优美的乐曲。对于吉他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乐曲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
B.变换手指按压弦的位置可以改变声音的响度
C.用力拨动吉他弦可以提高声音的音调
D.拨动不同的吉他弦可以改变吉他的音色
图1-3
A
变式1 关于声音的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耳听不到次声波,是因为响度太小
B.声音的音色不同,传播速度不同
C.声控开关是通过音调来控制电路的
D.生活中用“引吭高歌”“低声细语”来形容声音,这里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
E.扩音器的作用是增大声音的响度
F.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G.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音调发生了变化
EF
变式2 下列描述主要应用到声音音调的是 ;响度的是 ;音色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B.调节琴弦松紧程度
C.弹钢琴时手指按压不同的琴键
D.喊话时用扩音喇叭
E.声纹锁
F.向暖水瓶中灌水,根据声音可以知道水是否灌满
G.公共场所禁止大声喧哗
H.分辨出熟人的声音
I.用不同力度敲击同一音叉
J.演奏管乐器时手指按压不同气孔
BCFJ
ADGI
EH
变式3图1-4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甲、乙、丙三者的音色不同
B.甲、乙、丙三者的响度不同
C.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同
图1-4
A
例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在公路旁安装声障墙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B.用真空罩罩住发声体来减弱噪声的做法是控制噪声的产生
C.利用噪声等级显示装置能有效控制噪声
D.上课时关闭教室的门窗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探究三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D
变式 [2015·长沙] 长沙福元路大桥东入口采用了全封闭的隔音措施,如图1-5所示,该设施长175 m、高7 m,由隔音板组成,能降噪20 dB左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采用全封闭隔音措施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传播
B.dB是用来表示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
C.隔音板能降低噪声的音调
D.隔音板隔音利用了声音的直线传播
图1-5
B
例4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美海军通过“蓝鳍金枪鱼”的预定位声呐系统搜寻马航失联飞机,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
B.外科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C.利用次声波可对金属工件进行探伤
D.利用次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是利用声音能传递信息
探究四 声的利用
C
例5 [2017·长沙] 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均为340 m/s
B.只要物体振动,人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说明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D.真空也能传声
探究五 声现象综合
[答案]C
[解析]声音只有在15 ℃空气中传播时速度才是340 m/s,A错误;物体振动能发出声音,但是人耳只能听见频率为20~20000 Hz的声音,B错误;超声波能够传递能量,C正确;声音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