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题(二)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二)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6学习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的问题,这类问题在数学上被称为“等余问题”。
承前启后
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的方法→解决问题→解决稍复杂的问题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与按规律排列有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2.经历应用有余数的除法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全过程,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与方法的多样化,发展应用意识。
3.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经验。
重难点
重点:运用有余数的除法知识解决找规律的问题。
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化解措施
创设情景、引导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回顾,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5分钟)
1.仔细观察,横线上应该是什么图案?
/
2.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1.学生思考、汇报交流这幅图的规律,及横线上应填的图案。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
按顺序依次排列,第17个图形是(/)。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提出探究问题。出示教材P68例6。组织学生分析题意。
2.组织学生小组动手实践,想办法解决问题。
3.学生尝试解决问题。
4.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1)引导学生说一说一组一组圈表示什么意思?
(2)引导学生说一说数字3、6、9、12、15、18表示什么意思?
(3)引导学生说一说数字16、3、5、1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①结合图继续思考16÷3表示什么意思?
②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哪个数判断出第16面旗子的颜色?
③为什么余数是1,旗子的颜色就一定是黄色?
④如果余数是2呢?
如果没有余数呢?
⑤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说一说用余数判断小旗颜色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解决按规律排列问题的过程,优化解决方法。
6.指导学生进行检验结果。
1.学生理解题意。学生讨论交流:知道了什么?问题是什么?
2.学生小组讨论并解决问题。
3.学生可以通过摆一摆,画一画,写一写,算一算解决问题。
4.展示交流、汇报解决问题的方法。
(1)预设1:
/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
(2)预设2:
/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
(3)预设3:
/
第16面小旗应该是黄色。
①16÷3表示16面小旗每3面一组,求可以分成几组多几面。
②学生讨论交流,明确:通过余数1就能判断出第16面旗子的颜色。
③16面小旗每3面一组,可以分成5组多1面,第16面小旗就是第6组的第1面,按规律应该是黄色。
④如果余数是2就是红色的;如果没有余数也是红色的。
⑤学生讨论交流:最后一面旗子的颜色是由余数决定的。余数是几,答案就是下一组中的第几个;没有余数说明正好是最后一组中的最后一个。
5.学生讨论交流,选择合适自己的方法。
6.3面小旗一组,5组就是15面小旗,再接着往下摆1面,应该是黄色的,也就是第16面小旗是黄色的,解答正确。
2.按照下面的规律画下去,第23个图形应该是什么?(见《倍速学习法》学生用书)
/
23÷3=7(组)……2(个)
口答:第23个图形是绿色的圆。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学生完成教材P68“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69练习十五第4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小组交流,集体订正。
3.有一个小朋友正在串珠子,如果按红、红、红、黑、黑的顺序依次穿下去,那么第21颗珠子是(红)色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按一定规律排列的物体每几个一组,就用要求的数除以几;余下几,就是这组中的第几个,如果没有余数,就是这组中的最后一个。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二)
16÷3=5(组)……1(面)
口答:第16面小旗是黄色的。
培优作业
1.一座大楼上的彩灯按红、黄、蓝、绿、紫,红、黄、蓝、绿、紫……的顺序依次装配,第47个彩灯是什么颜色的?
47÷5=9(组)……2(个)
口答:第47个灯泡是蓝色的。
2.把一堆棋子按下面的规律排列起来。
/
那么第24颗棋子是什么颜色的?
24÷6=4(组)
口答:第24颗棋子是黑色的。
名师点睛
在解决按规律排列问题的问题时,如果遇到的数比较小,可以用画一画的方法。如果遇到的数比较大,还是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来解决比较简单。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探索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按规律排列问题的方法”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