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7.1.3《认识算盘》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7.1.3《认识算盘》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05 22:03: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认识算盘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认识算盘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4是认识算盘,在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体会其直观形象体现数位特征的特点;会用算盘表示数,深化学生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承前启后
千以内数的读、写和组成→认识算盘→10000以内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1.直观认识算盘,知道算盘各部分的名称,学会用算盘计数和数数。
2.经历用算盘表示数、数数的操作过程,掌握用算盘计数的方法,初步渗透位值思想。
3.了解算盘的历史,知道算盘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对算盘的热爱。
重难点
重点:认识算盘,会用算盘表示数。
难点:带有上珠的数的读、写。
化解措施
创设情景、动手操作、引导发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算盘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
1.介绍算盘的历史,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引入新课。
1.学生初步了解算盘的历史。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说一说你还知道哪些古代的计数法?
(根据学生了解的情况完成)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教学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1)教师出示算盘,让学生观察并了解算盘的结构。
(2)认识上珠和下珠。
2.指导学生用算盘表示1~10各数。并说明拨珠指法。
3.引导学生用学生讨论如何定位。
4.引导学生用算盘表示563。让学生明确:拨数时,首先要定好个位,然后从高位拨起。(个位定的不同,拨出数的位置就不同,但表示的数仍然相同)
1.了解算盘各部分的名称。
(1)学生了解算盘的框、梁、档、算珠。
(2)通过介绍知道一个下珠表示1,一个上珠表示5。
2.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拨珠表示1~10各数。使学生明确:1、2、3、4可以用相应个数的下珠表示;5一般不用5个下珠表示,而是用1个上珠表示;6、7、8、9依次在5的基础上,即1颗上珠的基础上添上1、2、3、4个下珠。10一般不用个位上1个上珠和5个下珠(或2个上珠)表示,而是用十位上1个下珠表示。
3.小组内讨论如何定位,明确:在算盘上计数,首先要确定某一档为个位,再从个位向左,依次是十位、百位……定位是用算盘计数的特殊要求,我们一般把最右边的一档作为个位。
4.学生小组内拨数,汇报交流。应在百位上向下拨一个上珠;在十位上向下拨一个上珠,同时向上拨一个下珠;在个位上向上拨三个上珠。
2.在算盘上拨出下面各数。(见《倍速学习法》学生用书)
34 456 780 200 809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78“做一做”。
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1练习十六第10题。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1练习十六第11题。
1.小组内探究,集体汇报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算盘上的2个算珠可以表示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请写出来。
可以表示5个不同的两位数,分别是101 200 501 105 505。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认识算盘



上珠 一个上珠表示1
下珠 一个下珠表示5
培优作业
1.写一写,读一读。(见《倍速学习法》学生用书)

写作:574 写作:408
读作:五百七十四 读作:四百零八
2.把相同的数连起来。
名师点睛
用算盘计数的方法:定好位后,从高位起,一位一位地拨,0用空档表示。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介绍算盘各部分的名称”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