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以内数的认识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万以内数的认识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主题图让学生感受到万以内的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例5分别让学生以正方体木块和计数器为素材一千一千地数数,认识计数单位“万”。例6在数数的基础上教学万以内数的组成。
承前启后
1000以内数的认识→10000以内数的认识→万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计数单位“万”,能说出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的数位顺序,掌握万以内数的各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经历数数的过程,体验数的产生和作用,能在现实情境中感受大数的意义。
3.能够正确地认识万以内的数,理解各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并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重难点
重点:认识新的计数单位“万”,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
难点:掌握万以内数的各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关系及数位顺序。
化解措施
创设情景、引导观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及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思路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计数器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学生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片,交流感受。
2.出示公路桥和铁路桥的长度数据,组织学生尝试读数。
3.引入新课。
1.观看南京长江大桥图片,感受南京长江大桥的雄伟。
2.学生试读公路桥、铁路桥的长度。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一个一个地数,98后面连续的4个数是(99、100、101、102)。
2.一百一百地数,从200数到600。
200、300、400、500、600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教学计数单位“万”及数位顺序表。
(1)出示教材P82例5主题图,组织学生数一数正方体木块的个数,感知、认识计数单位“万”。
(2)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认识计数单位“万”。
(3)引导学生说一说认识了哪些数位,并组织学生整理数位顺序表。
(4)在计数器上边拨珠边数数。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3“做一做”。
2.教学万以内数的组成。
(1)出示教材P83例6星星图,组织学生数星星,交流数星星的方法。
(2)用小方块直观结构化图表示二千四百五十八。
(3)引导学生用计数器表示出这个数。
1.学习计数单位“万”及数位顺序表。
(1)先观察例5中的正方体木块,然后数一数,并汇报。一个大正方体木块中有1000个小正方体木块,10个大正方体木块中一共有10000个小正方体木块。明确:10个一千是一万。
(2)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计数器上的万位。尝试拨数。
(3)学生组内相互说一说数位,独自制作数位顺序表。
(4)学生组内合作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2.学习万以内数的组成。
(1)学生独立数出星星的个数,小组内交流数数的方法。明确:2个一千是二千,与四百五十八合起来是二千四百五十八。
(2)学生说一说这个数是怎么样组成的?集体交流。
(3)学生组内完成,集体汇报交流。
3.一个一个地数,10个一是(10);十个十个地数,10个十是(100);一百一百地数,10个一百是(1000);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10000)。
4.将下面的数位顺序表填完整。(见《倍速学习法》学生用书)
/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4“做一做”第1题。
2. 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4“做一做”第2题。
3.指导学生完成教材P87练习十七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2.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订正。
3.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5. /这个数是由(1)个千,(3)个百,(2)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千位、百位、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分别是几,这个数就由相应的几个千、几个百、几个十、几个一组成。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万以内数的认识
一千一千地数,10个一千是一万。
2458是由2个千、4个百、5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
培优作业
1.填一填。
(1)一万里有(10)个千,一千里有(10)个百。
(2)在数位顺序表里,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四位是(千)位,第五位是(万)位。
(3)/ 这个数是由(2)个千、(4)个百、(6)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下面各数。
四千三百二十七 九千六百 五千零三
/ / /
名师点睛
不同数位上的数字表示的意义不同。如千位上的“3”表示3个千,而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认识计数单位‘万’”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