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共2课时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推理》共2课时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05 22:09:24

文档简介

简单的推理(一)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简答的推理(一)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时是以猜书的游戏活动,让学生体验推理的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即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同时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承前启后
找规律→推理的含义→简单的推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让学生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理解推理的含义,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2.能借助连线、列表等方式整理信息,并按一定的方法进行推理。
3.使学生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理解逻辑推理的含义,经历简单的推理过程,初步获得一些简单推理的经验。
难点: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化解措施
主动参与,合作交流,适时引导,归纳总结
教学设计思路
游戏导入,揭示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游戏导入,揭示新课。(5分钟)
1.游戏导入:猜球游戏。
给出两个不透明的盒子及黑、白两个球。随机放入后,引导学生猜测。然后给出提示继续猜测。
2.引出课题:猜的时候不是漫无目的的,而是需要根据所给的条件来猜。像这样根据已知条件,逐步推出结论的过程,在数学上称为推理。
板书课题:简单的推理
1.学生根据教师的两次游戏进行猜测。第一次乱猜,第二次有目的的猜测。
2.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的内容。
1.填一填。
(1)1,4,7,(10),(13)。
(2)白猫和黑猫比赛钓鱼,白猫说:“我没赢。”那么,(黑猫)赢了。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09页例1。
引导学生梳理数学信息并独立思考。提问:从题目中你能知道什么?要我们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引导学生重点分析,找到解题关键。
“有语文、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三本书,下面三人各拿一本”是什么意思?
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什么?
3.引导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小组交流,汇报。
4.引导学生思考质疑。
为什么都从“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开始?
1.发现交流收集到的数学信息,并汇报。
2.小组讨论,汇报:各拿一本就是每人手里有一本,小红说她拿的是语文书是解题的关键。
3.自由说说自己的想法。
(1)阅读思考后直接得出结论。小红拿的是语文书,那小丽和小刚拿的就是数学和品德与生活书。小丽又说她没拿数学书,她肯定拿的就是品德与生活书,剩下的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
(2)连线的方法。把人名和书名写成两行,再根据每一个条件分别连线:小红拿的是语文书,就直接把小红和语文书连上线;剩下的小丽和小刚就只能连数学书和品德与生活书了,小丽又说她没拿数学书,那小刚拿的就是数学书了,再连上线,最后把小丽和品德与生活书连线。
(3)表格法。
4.学生根据以上推理过程,发现:推理时要找到关键条件。
2.有红、黑、花三条金鱼,根据所给条件猜猜谁先游出来。(见《倍速学习法》)
(1)最先游出来的不是花金鱼。
(2)黑金鱼最后游出来。
红金鱼最先游出来。
3.请根据甲、乙、丙三人说的话判断他们年龄的大小。
(1)甲:“我比乙大3岁。”
(2)乙:“我比丙小2岁。”
(3)丙:“我比甲小1岁。”
(甲)>(丙)>(乙)
4.A、B、C三人分别在数学口算中获得了前三名。A不是第二名,B是第一名。问C是第几名?
C是第二名。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完成教材“做一做”第109页第1、2题。
第1题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判断的。第2题思考:你先确定谁的班级?为什么?
2.完成教材第111页第3题。
引导思考解决本题的关键信息是什么?
1.独立完成,找到解题关键,汇报交流。
2.独立完成,汇报交流。
说说解决本题的过程。
5.猜一猜,谁最矮?(见《倍速学习法》)
小红:“小明没有我高。”
小刚:“我比小红要高。”
小明:“我比小刚矮。”
小明最矮。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推理是根据已知条件推出结论的方法。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简单的推理(一)
1.阅读思考法
2.连线法
3.表格法
推理时一般要找到最关键的信息。
培优作业
1.有香蕉、苹果、橘子三种水果。小刚说:“每人只吃一种水果,我不吃橘子。”小林说:“我既不吃苹果,也不吃橘子。”猜一猜小刚、小红、小林三人分别吃的是什么水果。
小刚:苹果
小林:香蕉
小红:橘子
2.明明、君君和丽丽三个好朋友的妈妈,一位是护士,一位是教师,一位是导游。根据下面的三句话,猜一猜,他们的妈妈各是干什么工作的。(见《倍速学习法》)
明明的妈妈不是护士。
君君的妈妈不是导游。
丽丽的妈妈正在听一位当教师的同事讲教育孩子的方法。
明明的妈妈是导游;君君的妈妈是护士;丽丽的妈妈是教师。
3.二(3)班举行朗诵比赛,小丽、小梅、小亮他们三人获得了前三名。第一名是(小亮),第二名是(小梅)。
名师点睛
推理时一般先找到最关键的条件,由这个条件往往能直接得到一个结论,这个结论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下一步的推理。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探究用不同方法推理的过程”设计微课。
简单的推理(二)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简单的推理(二)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2是让学生利用推理解决按要求在方格内填数的问题。既可巩固推理的知识,感受推理的作用,也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有序思考的能力。
承前启后
推理的含义→简单推理→推理的应用
教学目标
能对某些特定现象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逻辑推理,并判断其结果。
2.在简单推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有条理地进行表达的能力。
3.感受推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重难点
重点:能够根据所提供的条件进行简单的推理。
难点:有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并有条理地叙述推理过程。
化解措施
排除法推理,展示交流,引导评价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
根据老师的4句话,推理老师的年龄是( )岁。
我的年龄是个两位数;(2)十位上的数字比3大,比6小;
(3)个位上的数字是5;(4)十位上的数字不比个位上的数字小。
2.导入本节课,揭示课题。
1.学生独立思考,得出结论,老师今年45岁,并说一推理过程。
2.认真倾听,明确本节课内容。
1.张老师把红、白、蓝各一个气球分别分给三位小朋友。根据下面三句话,请你猜一猜,他们分到的各是什么颜色的气球?
(1)小春说:“我分到的不是蓝气球。”(2)小宇说:“我分到的不是白气球。”(3)小华说:“我看到张老师把蓝气球和红气球分给小春和小宇了。”
小春是红气球,小宇是蓝气球,小华是白气球。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教材第110页例2主题图。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一说从中了解了哪些数学信息。
2.引导学生根据小精灵的话,明确解题关键。
3.指导学生思考A和B应该分别是哪个数。
4.引导学生总结按要求在方格内填数的方法。
1.仔细观察,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汇报。
知道了:每行有1-4这四个数,每个数在每行只出现一次;每列有1-4这四个数,每个数在每列只出现一次。要求出B是几。
2. 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小精灵的话,回答问题,交流解题关键:先看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这样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填的数。
3.小组合作交流:
①A所在的列出现了3和1,那么A可能是2或4。
②A所在的行出现了2,那么综合①知A为4。
③B所在的行出现了2和4,那么B可能是1或3。
④B所在的列出现了3,那么综合③知B为1。
4.学生讨论交流后明确:四个数,如果知道其中三个数,那么剩下的一个数就是要填的数。
2.下面方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出现一次。B应该是几?(见《倍速学习法》)
B是4。
3.在下面的表格中,每行、每列都有5-8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C代表几?(见《倍速学习法》)
C是6。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基础练习。
填出例2中其他方格里的数。
2.完成教材第110页“做一做”。
3.完成教材第111页第4题。
1.学生根据确定出的A、B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2.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3.独立完成,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推理过程。
4.把3、4、5、7四个数填在下面四个空格里,使横行、竖行三个数相加的和都是15,可以怎样填?
(其中3和7的位置可以互换。)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在方格中确定数字,可以用排除法、实验法等。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简单的推理(二)
数独
关键:在方格(4×4)里填数时,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该的数。
培优作业
1.将2、4、5、7分别填入下图中,使每条线上三个数的和等于13。

2.在下面的表格中,每行、每列都有1-4这四个数,并且每个数在每行、每列都只出现一次。A代表几?(见《倍速学习法》)

A代表2。
3.把2、3、4、6、8、9六个数填在下面的括号里,使两个算式成立,每个数只能用一次。(见《倍速学习法》)
(9)-(6)=(3) (2)×(4)=(8)
或(9)-(3)=(6) (2)×(4)=(8)
名师点睛
在方格(4×4)里填数时,哪一个空格所在的行和列出现了三个不同的数,就能确定这个空格应该的数。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探究数独的推理过程”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