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2《解决问题》教案(表格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8.2《解决问题》教案(表格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42.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9-10-05 22:11: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解决问题
学科:数学 年级:二年级 册次:下 学校: 教师:
课题
解决问题
课型
新授课
计划学时
1
教学内容分析
例3安排了解决问题的内容,意在巩固学生已经建立的1千克的质量观念,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量能力。
承前启后
克和千克的认识及进率→解决问题→估算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利用前面建立的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做标准,通过猜测、推想、对比等确定合适的质量单位。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建立克和千克的质量观念,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
重点:初步学会用1千克物品有几个来估计一些物品质量的方法。
难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化解措施
直观演示,操作对比,合作交流
教学设计思路
复习巩固,导入新课→合作交流,探究新知→巩固应用,提升能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
教学准备
课件、苹果、台秤等。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同步检测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5分钟)
1.引导回忆学过的质量单位以及它们之间的进率。
2.引导学生说一说哪些物品约重1克,哪些物品约重1千克。
3.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回忆旧知,回答问题。
2.根据上节课的知识列举重约1克和1千克的实例。
3.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在( )里填上合适的质量单位。
小亮约重26(千克)
一个小皮球约重30(克)
5粒瓜子约重1(克)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20分钟)
1.课件出示例3,组织学生分析题意。
2.引导学生小组内讨论交流解题方法。
3.组织学生小组操作:称量1千克的苹果并数出个数。
4.组织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并汇报。
5.引导学生进行验证。
1.收集信息:知道了什么,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2.学生组内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集体交流后明确:需先进行估计几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再求20个苹果大约有多少千克。
3.学生小组内称量1千克苹果,交流汇报:一般大的4个苹果约重1千克,小点的5个苹果约重1千克。
4.学生独立解决问题,集体汇报交流:(1)如果4个苹果是1千克,那么这些苹果重5千克,即20÷4=5(千克);(2)如果5个苹果是1千克,那么这些苹果重4千克,即20÷5=4(千克)。
5.小组合作通过实际称一称验证结果,并交流验证的过程。
2.选择。
(1)一只鸭和两只鸡共重9千克,一只鸭重3千克,平均每只鸡重(B)千克。
A.2 B.3 C.4
(2)在3千克、300克和1300克中,(A)最重。
A.3千克 B.300克 C.1300克
三、巩固应用,提升能力。(10分钟)
1.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104页“做一做”,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106页第9题,说一说自己的理由。
3.完成教材107页第10题。
1.独立完成,汇报想法。
2.小组内交流想法,集体订正。
3.先独立思考,再组内交流。
完成教材中的问题后,独立提出问题,小组内互相提问、解答,集体订正。
3.估计30个西红柿大约重多少千克?
一般大的西红柿5个1千克,小点的6个1千克,因此:如果5个重1千克,30个西红柿大约重30÷5=6(千克);如果6个重1千克,30个西红柿大约重30÷6=5(千克)。
四、课堂小结,拓展延伸。(5分钟)
1.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引导学生回顾总结。
2.思考类似的问题时,要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一个估计的标准,即1千克物体的数量是多少,然后再进行计算。
教师个人补充意见: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知道了什么?王奶奶摘了20个苹果,求这20个苹果大约有多重。
怎样解答?如果5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4千克。
20÷5=4(千克)
如果4个苹果重1千克,这些苹果重5千克。
20÷4=5(千克)
解答正确吗?称一下,看有没有4、5个重1千克的苹果。
培优作业
1.1筐梨连筐重10千克,吃了一半后,连筐重6千克。一筐梨重多少千克?(见《倍速学习法》)
10-6=4(千克)
4×2=8(千克)
答:一筐梨重8千克。
2.想一想,填一填。(见《倍速学习法》)
100 150 50
名师点睛
用等量代换的方法解决问题是比较简单的,关键是找出中间量。
微课设计点
教师可围绕“分析求‘20个苹果大约重多少千克’的条件”设计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