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5张PPT)
我的叔叔于勒
莫 泊 桑
1.了解作者莫泊桑及其小说创作。?
2.体会巧妙的构思,掌握曲折的情节。?
3.理解小说通过人物神态、动作、语言、心理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分析人物形象。?
4.认识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金钱关系”。
学习目标
谈谈自己的家人,说说他们之间的关系!
新课导入
莫泊桑(1850~1893) 19世纪后半期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他出身于法国诺曼底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中学毕业后,普法战争爆发了,他应征入伍,两年的兵营生活使他认识了战争的残酷。战争结束后,他到了巴黎,先后在海军部和教育部任小职员,同事开始文学创作。10年间,他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和300多篇中短篇小说,他的文学成就以短篇小说最为突出,被誉为“短篇小说之王”,对后世产生极大影响。
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短篇小说《项链》、《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等。
1.小说的三要素:( )、( )
( )。
2.小说的故事情节由:( )( )
( )( )等构成。
3.人物描写包括( )、( )
( )、( )、心理描写。
人物形象
故事情节
环境描写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肖像描写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
相关介绍
拮据 栈桥 别墅
牡蛎 褴褛 阔绰
jié jū
zhàn
chuò
lì
shù
lán lǚ
字词积累
撬开
qiào
诧异
chà
【拮据】手头紧,经济境况不好。
【褴褛】(衣服)破烂。
【与日俱增】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长。
【阔绰】排场大,生活奢侈。
这篇小说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说明每一部分在文中的作用。
叙说家境引出人物制造悬念烘托气氛
第一部分作用
整体感知
引出人物
小说里的家庭是很穷的家庭,生活过得十分拮据。
引出我的叔叔于勒,这个引出不是直接的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盼望、人物的话语引出人物。
叙说家境
“我”的父亲永远重复着那句话,引发思考:于勒究竟是怎样的人?制造了悬念。
制造悬念
制造了悬念,也就烘托了气氛,也就是常说的“铺垫”。于勒的信是我们的福音书,我们家甚至想用于勒的钱来做好多好多的事,于是就烘托出了气氛。
烘托气氛
设置场景
详写故事
表现人物
推出高潮
第二部分作用
设置一个场景,将故事集中地表现在船上相遇,设置了一只船,然后详写这个故事,在故事中表现人物,不仅表现菲利浦夫妇、表现于勒,还表现若瑟夫,后一部分一定是故事的高潮、结局。
仔细研读课文,探讨下面的几个问题:
于勒的“称呼”欣赏
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说说若瑟夫的“看”
文中的景物描写欣赏
千姿百态的“说”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
课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细读感悟
全家的恐怖
分文不值的于勒
占钱
赶
全家唯一的希望
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
好心的于勒、有办法的人
有钱
盼
没钱
躲
赞
这个小子、这个家伙
这个贼、这个流氓
于勒
于勒的“称呼”欣赏
世态炎凉
十年思盼,天涯咫尺,
同胞好似摇钱树;
一朝相逢,咫尺天涯,
骨肉恰如陌路人。
唯利是图
钱重于情
金钱至上
人物的称呼表现了人物的命运变化,对人物“称呼”的变化表现了人物的性格,“一个正直的人、一个有良心的人”到“一个穷鬼、一个流氓”,既表现出于勒的身世、命运和遭遇,也表现出菲利普夫妇的为人。而若瑟夫则表现出对叔叔的同情。原来,称呼的变化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
文学作品中,很多故事情节的发展都靠巧合,巧合是小说的大技巧。本故事设置了一个场景——船上,“我们”一家人巧遇于勒的地方,没有这只船,这个巧合就不可能发生。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巧合让故事如此美丽
课文第一部分写于勒都是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第二部分写于勒一刹那间出现了,而这时的描写是通过“我”的眼睛来完成、来进行的:这就是若瑟夫的“看”。
说说若瑟夫的“看”
若瑟夫两看“于勒”。第一处写到“我也端详了一下那个人。他又老又脏,满脸皱纹”,第二处又写到他“又老又穷苦”,通过若瑟夫两看“于勒”,让我们想到若瑟夫不仅看到叔叔于勒,同样也看到爸爸妈妈在亲情、金钱面前的表现。
这篇小说是通过若瑟夫的眼睛来表现人物的,他是小说的线索人物。
起先是“平静的海面”,但后来是“紫色的阴影”,太沉重了,紫色的阴影笼罩着人物的心理。平静的海面——快活的旅行——紫色的阴影,景物描写为人物服务,欣赏小说要欣赏小说中的景物描写,欣赏景物要和人物联系起来。
文中的景物描写欣赏
千姿百态的“说”
①母亲于是很不痛快地说:“我怕伤胃……吃多了要生病的。”
②我母亲也怕起来了,吞吞吐吐地说:“你疯了……为什么这样胡说八道?”
③船长本已不耐烦我父亲那番谈话,就冷冷地回答说:“他是个法国老流氓……
④我父亲脸色早已煞白,两眼呆直,哑着嗓子说:“啊!啊!原来如此……
神态描写表现人物的心理
第25段中我的父亲“突然好像不安起来”,“不安”这个词语很微妙地表现出了菲利普的心理活动。后来菲利普不相信那个卖牡蛎的酒鬼就是自己的弟弟,表现出脸色煞白、两眼发直,表现出近乎绝望的心理,这一系列的神态描写充分表现了人物的性格。
人物的神态描写一定是为表现人物服务的。父亲神色煞白、两眼发直、神色狼狈,母亲突然暴怒,人物的心理表现在人物的神态变化上,让我们感到他们是多么地不安,多么地愤怒,多么绝望!
课文第一部分写于勒都是侧面描写,侧面烘托。第二部分正面描写。
课文中的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
文中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喜读来信
热切盼望
学做贵族
惊慌失措
同情叔叔
人
物
形
象
菲利普夫妇
于勒
“我”
女儿女婿
( 主要人物形象)
(线索人物)
(叙述人、作者思想的代言人)
(背景人物)
小说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仔细阅读课文,说说菲利普夫妇为什么热切地盼望于勒归来?
因为家庭生活十分拮据,样样都要节省,而于勒在美洲发了财,盼望早日归来过上幸福的生活。
重点把握
而后来菲利普夫妇对待于勒的态度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因为于勒经济地位发生变化
浏览全文,找出全家人对于勒的不同评价。
贫:坏蛋、流氓、无赖、分文不值??
富:正直、有良心、好心、有办法的人、救星??
贫:小子、家伙、老流氓、贼、讨饭的?
当于勒有钱时菲利普夫妇的心情如何?
盼
当于勒没钱时菲利普夫妇的心情如何?
避
于?????勒:穷——富——穷
菲利普夫妇:撵——盼——躲
当真的遇见时,他们反而不认,又躲开了日夜盼望的于勒,这是什么原因?
直接原因菲利普夫妇只认钱而于勒又沦落为穷人,其根本原因是:那个金钱至上的社会制度。
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
辨析研讨,谁是本文的主人公?于勒?我?菲利普夫妇?
①于勒是暗线,略写和虚写了他的过去和现在。
②“我”是线索人物,以“我”的见闻展开情节,起穿针引线的作用。
③小说正是通过刻画菲利普夫妇的性格特征,从而揭示了全文的主题思想。
小组合作学习
画出菲利普夫妇(用横线)和若瑟夫(用波浪线)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描写。并分析人物形象
菲利普夫妇:
自私、虚荣、唯利是图、贪婪、冷酷、无情、金钱至上其中菲利普夫人
还精细、刻薄、泼辣
“我”:
“我”是小说事情叙述者,
小说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
起着穿线的作用。在“我”身上,
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
喜怒和哀乐。
若瑟夫,有同情心、有正义感
于勒
早:
中:
后:
行为不端、糟蹋钱
正直、有良心
自食其力、
不拖累人
自私冷酷、爱慕虚荣、势利贪婪、金钱至上
我眼中的菲利普夫妇
真诚善良、有同情心
我眼中的若瑟夫
“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
同义反复的三个判断句,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深切地表达了“我”对于勒叔叔的同情。
小说中的“我”作为叙事的主体贯穿全篇。其他人物的态度和行动,都是从“我”的眼里看到的;对其他人物的感受和评述,也都是从“我”的角度表示的。在“我”身上,寄托着作家的褒贬、爱憎、喜怒和哀乐。“我”不是主人公,只是以“我”的见闻来展开情节,起着穿针引线的作用。或说是线索性的人物。?
马克思、恩格斯说:“资产阶级撕下了罩在家庭关系上的温情脉脉的面纱,把这种关系变成了纯粹的金钱关系。” “它使人和人之间除了赤裸裸的利害关系,除了冷酷无情的现金交易,就再也没有别的关系了。”
小说揭露了当时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纯粹是金钱关系,无情鞭挞了小市民的势利贪婪,冷酷自私的丑陋灵魂。
1、你如何看待文中的几个人物?
2、生活窘迫穷困,自顾不暇,只能对于勒避而远之。?
1、于勒的恶习导致菲利普夫妇一家不得不忍受生活的艰辛。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菲利普夫妇的做法也是可以原谅的
小说的另一个主题是表现了那个时代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小人物及弱势群体的辛酸和卑微。
对于这样的弱势群体,我们还是多一点关爱和帮助,而不是嘲笑和冷漠!
2、你如何看待金钱?
课文以于勒的遭遇为引线,精彩的情节发展犹如一把利剑,劈出了病态社会中人性的扭曲。经济的世界,金钱的关系,把于勒推入了人生的悲剧,使菲利普夫妇淡漠了爱心和同情,变得庸俗、狭隘和自私。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写本文的目的是什么?
揭露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的同时,给予作者美好的愿望,希望人与人之间多一份关爱,多一份温情。
小说通过菲利普夫妇对待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的描述,表现了在现实社会里金钱对人、对人性的扭曲,对“金钱至上”的思想进行了批判。
课堂小结
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不一定能买到温馨;
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不一定能买到气质;
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不一定能买到健康;
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不一定能买到文思;
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不一定能买到智慧;
钱可以买到礼物,但不一定能买到友谊;
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不一定能买到亲情……
反映了若瑟夫对父母不认兄弟的困惑和不满,“我的亲叔叔”强调一个“亲”字,表明若瑟夫内心充满侄叔亲情。
1.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短语同指一个对象,何以要反复?
2.作者为何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
作者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表明了作者的美好愿望,希望人们能像若瑟夫一样,多一点同情,多一点友爱,多一点善良。
想象一下,如果菲利普夫妇在船上发现一位百万富翁像于勒,他们的表情将会怎样?他们夫妇之间将进行怎样的对话?请你抓住人物特征,再来一次出人意料的结局。不少于500字。
随堂练习
游船在翡翠般的大海上继续向哲尔赛岛前进……
父亲急忙向我们跑来。“克拉丽丝?克拉丽丝!”他眼睛里放着光,脸涨得红红的,像熟透的苹果。“快去看啊,那个吃牡蛎的极有风度的先生怎么那么像于勒!在他身旁还有一位高贵的妇人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