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第8课 青铜工艺之美 冀教版 (共2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 第8课 青铜工艺之美 冀教版 (共2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冀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19-10-06 07:13: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4张PPT。青铜工艺之美
本课是冀教版六年级上册第八课的学习内容,属于“欣赏、评述”学习领域。
?一、教材分析?
每一个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比较倾心贯注的文化领域, 以奴隶社会而言,埃及表现在金字塔,希腊表现在雕塑,中国则表现在青铜艺术。青铜器的制作与使用延续了 1000 多年,制作工艺精湛空前绝后,成为后世难以企及的典范。青铜器以华美的外表,丰富的内涵,复杂多变的艺术形式,以及高超的技艺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耐人寻味之美。
然而古代青铜艺术对于小学生来说是非常陌生的,生活中很少见到,除非到博物馆参观。这一课从欣赏入手,尽可能多地为学生提供青铜器的图片及史料,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对青铜器的兴趣。
?
二、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青铜器的实用功能、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 值。??????
2、通过欣赏,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并用画笔表现出来。?
3、感受我国青铜文化的艺术魅力,激发对青铜器探究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 1、引导学生认识并了解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
2、探索青铜器艺术性与实用性的完美结合?
四、教学方法
以欣赏法为主,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次之。通过欣赏图片,用心体会并感受青铜艺术的表现力。培养学生正确的欣赏态度,提高审美能力。你认识吗?重资料:
商中期祭祀器物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米、重832.84千克。
司 母 戊 方 鼎
1、什么是青铜?
2、青铜器是用什么材料做的?
3、青铜器是怎样铸造出来的?
4、青铜器是什么时候的人用的?
5、青铜器可以分为哪些种类呢?? 打模子(陶范)2、你知道青铜器要用哪些原料?配制金属比例加热熔化将合金溶液灌注于陶范里(连续性)冷却去陶范精心修饰铜、锡、铅1、什么是青铜? 指以铜为主要元素的合金,因颜色呈青灰而得名。 3、你知道如何铸造青铜器吗?青铜器--- 青铜器盛行于商周时期,延续到汉代。在奴隶制鼎盛时代,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文献记载:“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又载“铸九鼎,像九州”。) 莲鹤方壶 ?? 此件莲鹤方壶壶体作锤方形,置于两条咋舌回首的卷尾小兽之上,回首的卷尾小兽仿佛与攀附在方壶两侧的回首怪兽相顾盼。方壶通体满饰蟠螭纹,这些蟠螭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种昂扬的生命意志。
方壶装饰最为精彩的乃是盖顶仰起盛开的双层莲瓣,以及伫立莲芯之上作展翅欲飞状的一只轻盈立鹤。此鹤表现出清新自由、轻松活泼的感觉,不知多少人为之倾倒。
卣you,是一种酒器,专盛放祭祀时使用的香酒 象尊
商代,盛酒器。1975年在湖南醴陵出土。尊高22.8厘米,长26.5厘米,重27.7公斤。造型精美,象身布满鸟纹、兽面纹、虎纹等。是商代青铜工艺的杰出代表。商代的青铜造型艺术精美绝伦的青铜艺术
1、独特的造型
2、奇异的纹饰
蕉叶形纹理清晰
全体饰以云雷纹四只大卷角羊羊的前腿看一看:整体造型: 别致奇特,整体器型和动物形象相结合,巧妙自然和谐。 整体造型:鼎身呈长方形,口沿厚实,轮廓方直,立耳、方腹、四足,呈现出不可动摇的气势,它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
纹样欣赏:鼎身饰饕餮纹,耳侧以鱼纹为饰,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寿面。腹内壁铸铭文“司母戊”三字,此鼎据考证,是商王室重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司母戊方鼎青铜工艺的分类
食器 酒器
水器 乐器
车马饰 兵器
农器与工具

食器酒器商代青铜器的种类乐器兵器商代青铜器的种类水器商代青铜器的种类盘匜食 器酒 器乐 器兵 器工 具ABCDEC
E
A
B
D食 器酒 器乐 器兵 器工 具ABCDEC
B
A
D
E食 器酒 器乐 器兵 器水 器ABCDEB
D
C
A
E
四、自主探究,合作练习?
1、刚刚我们详细地看了不同类型的青铜器,让我们深刻的感受青铜国宝的魅力。?
2、今天大家一起来完成一个展览。每个小组完成一种类别的青铜器皿。根据不同青铜器的图片和纹样及文字介绍,同学们可以自由的研究学习并创作。
五、作品展评?
???布置展览,请同学上来介绍一下自己的青铜器。 课后反思:
本课主要是以欣赏为主,让学生了解青铜器的起源、分类等知识,极大地激发了学习的热情,通过眼、耳、手多方面的运用与协调,品尝到学习的乐趣,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受到审美的教育。再者就是选取中国古代青铜器中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作品加以介绍和赏析,以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