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知道如何规范地测量长度。
2.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长度,了解测量长度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长度的测量。
难点:长度的单位及单位的换算关系。
三、教学用具
刻度尺、课本、练习本、多媒体课件等。
四、相关资源
【教学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知识探究】我们的视觉可靠吗、【活动设计】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活动设计】估测自己身高、【知识解析】国际单位制等。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在生活中我们经常说到“长短”“大小”,比如,我们说筷子长,勺子短;黑板长,直尺短;操场大,教室小;鼻子大,眼睛小。关于一些物体的大小长短,你们能区分开吗?
【知识探究】我们的视觉可靠吗。
/
(此图为【知识探究】我们的视觉可靠吗h5资源截图,请下载使用)
通过这个交互操作发现我们的视觉并不总是可靠的,在物理学的研究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精确地知道物体的长短、距离的远近,光靠我们的“火眼金睛”是不行的,那怎么办呢?
【新知讲解】
(一)长度的单位
要想准确测量物体的长度,就需要用到测量工具——刻度尺。
【活动设计】请同学们观察自己手里的刻度尺,看看它们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总结:这些刻度尺的长短不一、外形各异,但是它们上面都标有长度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1983年国际计量大会做出规定:光在真空中(1/299 792 458)s内所经路程的长度定义为1m。
让学生说出他们已知的其他长度单位——分米(dm),厘米(cm),毫米(mm)。除了这些长度单位外,还有一些经常用到的单位,比如要测量铁路线的长度就需要更大的单位千米(km),测量比较微小的物体尺度要用到微米(μm)和纳米(nm)。
总结,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让学生回忆已知单位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部分长度单位的换算
1 km=1 000 m=103 m
1 mm=0.001 m=10-3 m
1 dm=0.1 m=10-1 m
1 μm=0.000 001 m=10-6 m
1 cm=0.01 m=10-2 m
1 nm=0.000 000 001 m=10-9 m
(二)长度的测量
1.测量长度的工具
同学们手里的测量工具有尺子和三角板,大家还见过其他的测量长度的工具吗?还有卷尺、皮尺、米尺。
人们为了准确测量长度,设计、制造出了各种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就是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还有更精密的长度测量工具——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
2.长度的测量
同学们很小就开始使用刻度尺了,大家观察过自己的刻度尺上面都有什么吗?
引导学生观察手头的刻度尺,并回答(有刻度,有单位,有数字)。
引导学生找到零刻度线的位置,看看是否有磨损。尺面上的单位是什么?相邻两个刻度线之间的长度是多少?它的测量范围是多大?
零刻度线的位置,也就是起始刻度线。测量的时候,如果零刻度线已经磨损,可以选用一个完好的整刻度线开始测量。
刻度尺一次能测出的最大值叫它的量程,指测量的范围。
刻度尺上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叫它的分度值,它是测量精确程度的决定因素,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越精确。
强调:以后我们在使用任何有刻度的测量工具和仪器之前,都应该首先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认清量程和分度值。
我们在开始测量物体的长度前先了解一下注意事项,先来看看一个视频。
【教学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
(此图为视频资源截图,请下载使用【教学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mp4)
第一: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要紧靠被测物体。第二: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正对刻度线。第三: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学生用正确的使用方法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度和宽度,并将数据记录在表格中。教师查看并指正。
3.特殊长度的测量
(1)测量硬币的直径、硬币的周长。
探究:不能直接用刻度尺放在硬币下进行测量,直径的位置难以判断,会使测量不准确。只能用间接的方法进行测量。
学生讨论测量硬币的方法。教师总结。
(2)测量一页纸的厚度
一页纸的厚度无法用刻度尺直接测量。
学生讨论测量方法。教师总结。
(3)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测量道理与测量一页纸的厚度相同(以多测少法)。
测量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细铜丝捋直,将金属丝在铅笔上依次密绕适当的圈数n,用有毫米刻度的刻度尺量出这个线圈的长度l,再将线圈长除以圈数所得的商就是金属丝的直径d=l/n。
/
(此图为h5资源截图,请下载使用【知识探究】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
4.长度的估测
生活中我们常常采用一些粗略的方法来测量长度,你知道身体的哪些部位可以作为“尺”吗?
【活动设计】估测自己身高。
【典型例题】
例1.下图中用刻度尺度测A、B两个木块的长度,其中对_____的测量是正确的,这个木块的长度是_____cm。
/
答案:B 3.60 cm
解析:B紧贴刻度尺的刻度线,而A没有,因此对B的测量是正确的,B木块的长度是3.60 cm。
例2.(多选)使用刻度尺测长度时,下面做法不正确的是( )
A.放置刻度尺时,刻度尺应沿所测长度放置,并必须从0刻度线量起
B.看刻度尺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并要正对刻度线
C.读数时,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度线来读取数据
D.记录时,要记下测量的数字和单位
答案:AC
解析:A.测量时如果零刻线磨损,可以从较清楚的刻线处对齐测量,记录结果时从对齐的刻线处量起,A选项中必须从0刻线量起,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B.由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可知,符合读数时视线的要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C.根据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根据所测长度末端靠近的刻线来读取数据是错误的,符合题意。D.符合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的要求,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测量物体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常用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通过实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掌握了测量刻度尺的使用方法。知道身体的一些部位可以作为尺,来估测物体的长度。
七、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一课时
(一)长度的单位
1.国际单位:米。
2.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长度的测量
1.使用前:看清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使用时:零刻度线要对准被测物体一端,刻度线紧靠被测物。
3.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尺面垂直,要估读,记录数值和单位。
第1节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1.会用适当的工具测量时间,知道如何规范地测量时间。
2.能通过日常经验、物品或自然现象粗略估测时间,了解时间的工具及其发展变化的过程。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时间的测量。
难点:误差与错误的关系。
三、教学用具
停表、多媒体课件等。
四、相关资源
【教学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知识探究】模拟机械停表、【知识探究】机械停表的读数、【教学图片】古代计时仪器-日晷等。
五、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像长度一样,时间也是我们经常要测量的量。很久以前人类就知道以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作为时间单位。
【物理时空】《日月年的长度》。
/
(此图为视频资源截图,请下载【物理时空】日月年的长度视频资源.mp4)
你知道时间的单位和测量时间的工具吗?
【新知讲解】
(一)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
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1967年的国际计量大会规定,铯133原子振动9 192 631 770次所需的时间定义为1s。
在日常生活中,还常用到其他的时间单位:年(y)、天(d)、时(h)、分(min)、毫秒(ms)、微秒(μs)。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 h=60 min;1 min=60 s;1 s=103 ms;1 ms=103 μs。
2.时间的测量工具
人们的日常生活、科研等都离不开时间的测量,从古到今,计时工具经历了一系列的变化。大家都见过哪些呢?沙漏、电子表、机械表、石英钟、电子停表、机械停表等。
3.时间的测量
运动场和实验室经常用停表来测量时间。现在我们一起学习使用停表测时间。
引导学生观察零刻度线的位置,量程和分度值。认清停表大盘和小盘的量程、分度值。分清长针、短针指示的刻度如何读数。大盘的指针是秒针(长针),长针转一圈是30s,分度值是0.1s,小盘的指针是分针(短针),转一圈是15s,分度值是0.5min。
【教学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
(此图为视频资源截图,请下载【教学实验】用停表测量时间.mp4)
通过视频,演示停表每个按钮的操作,在实验室中我们有了停表,就可以在做实验的时候记录时间了。
通过h5资源【知识探究】模拟机械停表,练习机械停表的读数。
/
(此图为h5资源截图,请下载【知识探究】模拟机械停表)
轮到同学们施展身手了,请大家选择合适的计时工具,测一测你脉搏跳动10次、80次所需的时间,以及1min内你脉搏跳动的次数。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中。学生用停表进行实验并记录。
脉搏跳动的次数
所需时间
10次
80次
1min
测完了么?测完了请大家对班上10个同学1min内脉搏跳动次数做一次统计,将测量结果用列表法表示出来。
1
2
3
4
5
6
7
8
9
10
脉搏跳动的次数(次)
4.时间的估测
通过上面实验,我们知道人的脉搏每分钟跳动的次数变化不大,因此,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借助脉搏的跳动次数来估计时间。
(二)误差
任何实验测量结果不可能是绝对准确的,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方法的限制,如在测量长度实验中,有的同学读刻度尺示数可能估计得偏大一些,而有的同学估计得可能小一些,而一个物体它的真实长度总是一定的,这个真实的长度叫做真实值,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
由于仪器本身不可能做的非常精确,实验者对实验的观察总会有偏差,因此误差总是存在的,不能消灭,但尽量减小误差。
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实验、操作的有关规定的做法。是不正确的测量方法产生的,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
减小误差的方法:1.选用精密的仪器;2.多次测量求平均值;3.改进测量方法。在物理中我们常用到的方法就是多次测量平均值。
典型例题
例1.图中秒表的示数为_________。
/
答案:中间的小表盘没有转动,所以秒针所指位置应该读“黑”色字,为4.5 s。
例2.下列关于测量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误差就是实验操作中的错误
B.对同一物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C.只要有精密的测量仪器,测量方法正确,就不会产生误差
D.误差和错误都是可以避免的
解析:(1)误差就是在正确测量的情况下,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误差不同于错误,错误是不按操作要求测出的结果,它是可以避免的,所以AD是错误的。
(2)采用精密的测量工具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小误差,却不能避免误差,所以C是错误的。
(3)对同一物体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减小误差的有效方法之一,所以B是正确的。
答案:B。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时间的测量和误差。知道测量时间的常用工具是停表,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做误差,误差不能消除,只能减小,而错误是不该发生的,应当尽量避免。
七、板书设计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第二课时
(一)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基本单位:秒,符号是s。
2.停表的使用方法。
(二)误差
1.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2.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的仪器、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测量方法。
3.误差与错误的区别:错误是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只能尽量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