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纸张的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
教材:
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实验目的:
研究纸张的结构造型与强度的关系
实验器材:
大小相同的纸张若干,胶水,高度相同的木块两块,一元硬币,记录试验纸,试验报告书。
实验过程:P42实验表格
未折叠 小波浪 大波浪 长方形 不规则 柱形
砝码 重量 3 >20 20 1 7 0
强度 弱 极强 强 弱 中 极弱
实验总结:
物体的结构造型队强度有很大影响,本实验中,小波浪形的纸张所承受的强度最强,柱形最弱。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事例都是通过改变结构造型来增加物体的强度的。
实验感受: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被习惯性的思维所限制,认为纸张只有一种放法,多开动自己的脑子,才能有奇思妙想,再将这种想法在实验中加以验证。
2.技术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一张纸张也处处彰显着技术的神奇,学好技术,并将技术应用于生活实际,是每个人必备的技能。
2.小板凳稳定性和结构强度测试
教材:
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实验目的:
检验小板凳在操作、使用过程中,在结构和技术性能等方面能否达到预定的设计要求。
试验器材:
小板凳原型3个,20Kg左右的书,尺子,电子秤。
试验过程:P53
方 案 评估指标 质量 (g) 拆卸后的体积(cm3) 成本 (元) 造型精美程度 结构稳定程度 使用便利程度 加工难易程度
方案C1 290 1080 3.2 较好 较差 较好 容易
方案C2 315 1080 3.2 较好 一般 较好 容易
方案C3 350 1080 3.2 较好 较好 较好 一般
实验总结:
根据测试和评估结果,对照设计要求,C3方案是较理想的设计方案。
3.了解工艺的规范性
教材:
技术与设计1(江苏教育出版社)
试验目的:
了解工艺的规范性。
实验准备:
螺丝刀一把,固定螺钉4个,某物体的底板盖和底板各一个。
实验过程:
用固定螺钉按不同的顺序固定底板盖和底板。
试验总结:
观察在不同安装顺序下,底板盖和底板之间的拢合紧密程度,并归纳出能使底板盖和底板紧密拢合的操作工艺。
底板盖和底板紧密拢合的操作工艺:
4.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压力的大小
教材:
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试验目的:
比较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压力的大小。
试验准备:
取废旧纸盒的纸板,分别裁出3条大小均为10cm×40cm的小纸板。
分别取若干本书(用于支撑纸板)和给纸板加压的重物。
试验过程:
将一纸板用两摞书支撑起来,在纸板的中间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将另一纸板弯曲成拱形,两端用两摞书抵住以阻止拱形延长,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将剩下的纸板弯曲成比前次跨度小的拱形,在拱形的上端不断增加重物,直到它塌下去,记录此时承受的重物质量的大小。
试验总结:
1. 哪种情况下纸板的抗压能力最强?
2. 举例说明这一结论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意?
3. 如果把纸板折成瓦楞状,试验结果会发生什么变化 ?
5.鸡蛋承受压力试验
教材:
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试验目的:
了解壳体结构的受力情况。
试验准备:
大小相同的生鸡蛋3只,合适的瓶盖6只,木板一块,砖头或者石板若干。
试验过程:
将3只瓶盖已三角形状摆放在桌面上,将鸡蛋分别立于瓶盖上,再在鸡蛋上盖上另外3只瓶盖。取一木板放在上面,轻轻将砖头或石板压在木板上(砖头或石板应放在鸡蛋所组成的三角形的中部)。
实验记录:
记录鸡蛋所能承受的砖头或石板的块数。
思考:1.为什么鸡蛋能承受如此大的压力?
2.观察乌龟背壳的结构,想一想这种结构会给乌龟带来什么样的好处。
6.不倒翁为什么不倒?
教材:
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试验目的:
探究结构的重心和稳定性的关系
试验准备:
1个不倒翁,1根细绳,若干个铁环。
试验过程:
用手扳动不倒翁的头部,试一试不倒翁不倾倒的最大倾角。
在不倒翁脖子上挂一只用细绳穿起的铁环,逐渐增加铁环的个数,直到它翻倒。
试验总结:
不倒翁的倾倒与在它脖子上挂铁环的方法有没有关系?
如果是自制的不倒翁,气球中玻璃球的多少与发生倾倒的关系怎样?
7.探究结构的形状重心与稳定性的关系
教材:
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试验目的:
探究结构的形状重心与稳定性的关系
试验准备:
屏风模型,或利用木条、绢纸等材料做的模型。
试验过程:
将屏风的三面放置在一条直线上,在其一侧施加一推力,观察结果。
将屏风的左右两侧面旋转一定角度,在其一侧施加与前一次相同的推力,观察结果。
将屏风的左右两侧面旋转的角度加大,在其一侧施加与前相同大小的力,观察结果。
试验总结:
试描述屏风的左右两侧面旋转的角度与稳定性的关系。
一种状态,使屏风遮挡面积最大且稳定性较好。
8.测试用不同截面形状的构件做成的悬梁的强度
教材:
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试验目的:
测试用不同截面形状的构件做成的悬梁的强度。 试验器材
制作周长相同,截面分别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纸筒各一个,托盘三个,重物若干。
试验准备:制作周长相同截面分别为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的纸筒各一个,托盘三个,重物若干。
试验过程:
1、分别将不同形状的纸筒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类似于跳水运动员起跳的跳板,形成悬梁结构。
2、分别在不同形状的纸筒的另一端悬挂相同质量的重物,并依次不断加相同质量的重物,观察实验结果。 注意事项:
(1)不同截面的纸筒悬挂的重物的位置应一致,也就是悬臂的长度应相同,这样才有可比性。
(2)在粘贴纸筒时,要尽可能使它们的截面周长相同,不要卷折成若干层。
试验结果:
材料的横截面的形状亦极大地影响它的坚固性,书中图比较了具有相同横截面积,而不同截面形状的同种材料的坚固性。图中圆形,三角形,方形截面的悬梁的坚固程度由强至弱,如果用截面为凹槽形状的杆件做悬臂,凹槽的朝向不同,所能承受的拉力也是不同的。(课本没有说明三角形形状,是否正三角形?如果是正三角形,那么当三角形、圆形、正方形周长相同时,圆的直径和三角形的高和正方形的边长是不相等的。也就是说把它们放在桌子上时高低不一样。这样按课本图示的方法将这些纸筒的一端固定在桌子上是不行的。如果用其他方法固定是否会影响可比性呢?这个试验我按照课本方法试着做了几次,都没有成功。主要就是固定问题。上面压的木块太轻固定不了,太重又把纸筒压毁了。并且由于三种纸筒不一样高,也无法把三种纸筒同时固定住。)
9.双色圆珠笔的安装
教材:
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试验目的:
理解双色圆珠笔的安装时序。
试验准备:
双色圆珠笔一支,试验前将笔拆散。
试验过程:
按照你自己的理解,设计安装步骤,并进行安装。写出试验成功的双色圆珠笔的安装步骤。
试验总结:
如果是几次安装成功的,请比较每次安装的顺序。
交流安装的体会,说明正确安装的时序及其原因。
10.纸袋提兜的制作流程
教材:
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试验目的:
以提高效率为目的,优化制作纸制提兜的流程。
试验准备:
牛皮纸或较厚一点的纸,浆糊,订书机等。
试验过程:
设计图样,画出图纸。
编写单人制作纸制提兜的流程,画出流程图,并测量单人制作一个提兜所需要的时间。
11.自行车辐条松紧的调整
教材:
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实验目的:
通过自行车辐条松紧度的调整,理解系统要素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的协调关系。
试验准备:
自行车车轮,车架,粉笔,钢丝扳。
试验过程:
将自行车的车轮支起来
轻轻旋转车轮。
用钢丝扳做参照物,观察车轮偏摆的的方向。如向右偏,则将该处附近的左侧辐条锁紧;如向左偏,则反之。用粉笔标记调整过的辐条。
重复步骤2、3,直至车轮左右偏摆幅度很小。
试验总结:
为什么要用粉笔做记号?
如果不调整车轮,骑车容易出现什么问题?
说明辐条与辐条之间,辐条与车轮、自行车之间的关系。
12.齿轮、齿条组
教材;
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试验目的:
通过齿轮与齿条组合起来产生的控制作用,理解控制的含义。
试验准备:
齿轮、齿条组一个,其他材料根据自己的设计需要准备。
试验过程:
在齿轮上安装转动手柄。
将齿条平放于光滑桌面上。
选择合适的支架支撑齿轮,保证齿间的啮合。
转动齿轮上的手柄,观察齿条的运动方式。
实验总结:
通过齿轮组可将圆周运动转变为直线运动。齿轮和齿条组合起来,能控制物体的前后挪动或物体的提放,电脑光驱上光盘盒弹出和缩回的控制,就应用了这一装置。
13.活动猴
教材:
技术与设计2(江苏教育出版社)
试验准备:
硬纸片,线,剪刀,笔等。
试验过程:
在硬纸板上分别描出猴子的头、躯干和四肢的轮廓。
沿轮廓线剪下猴子的头和躯干部分,再分别剪下四肢。
在躯干和四肢适合位置扎出若干小圆孔,并通过圆孔将四肢与躯干连接起来(四肢可以转动)。
在四肢与躯干连接的一端系上牵引线,并将其结成一股。拉动牵引线,观察猴子四肢的运动。
试验总结:
说出活动猴这一开环控制系统的输入量、输出量各是什么。
在试验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
为了使猴子有脸部表情,你可以做哪些改进?
另外在设计制作过程中要进行多次技术试验:如便携式小板凳的设计,简易相片夹的设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