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19-2020学年度人教新版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原子的结构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9-10-06 15:1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 原子的结构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联合国把今年定为“元素周期表年”。俄国科学家门捷列夫对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做出巨大贡献,人们将101号元素命名为“钔”来纪念他。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相对原子质量为258,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  )
A.101 B.157 C.258 D.359
2.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79 B.核外电子数为34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3.已知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原子核中有16个中子,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约为(  )
A.15 B.16 C.31 D.46
4.2017年5月9日,由中国科学院等相关部门正式发布了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115号为镆元素(Mo)。其的核电荷数为115,相对原子质量为290,则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
A.290 B.175 C.405 D.115
5.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原子种类②化学性质③粒子的电性④原子核⑤电子层数⑥最外层电子数⑦核外电子总数
A.②④⑤ B.③④⑦ C.①④ D.①③⑤⑥
6.某元素的阳离子A3+的核外有23个电子,核内有30个中子,则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是(  )
A.20 B.23 C.26 D.30
7.某粒子核内所含的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该粒子一定是(  )
A.原子 B.分子 C.阴离子 D.阳离子
8.某元素R的原子序数为m,能够形成核外有x个电子的Rn+离子,则下列关系式一定正确的是(  )
A.m═n B.m═n+x C.m═n﹣x D.m═x﹣n
9.①最外层电子数为8;②核外有2层电子;③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下列粒子符合上述条件的是(  )
A.Na+ B.Ne C.O2﹣ D.S2﹣
10.对Fe3+、Fe2+、Fe三种粒子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①核电荷数相同 ②核外电子数相等 ③电子层结构完全相同 ④质量几乎相等 ⑤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
A.①④⑤ B.①③⑤ C.①②③④⑤ D.②③④
11.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 B.质量几乎相等
C.Mg2+比Mg稳定 D.电子层数相同
12.关于钠原子和钠离子的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的质子数相同
B.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
C.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D.钠原子比钠离子多一个电子
13.我国已启动“嫦娥工程”探月计划,拟于2007年前发射绕月飞行的探测卫星﹣﹣“嫦娥一号”。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  )
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
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
14.如图为某原子结构模型的示意图,其中a、b、c是构成该原子的三种不同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b
B.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C.原子的质量集中在a和c上
D.原子中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
15.下列关于原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
C.原子中都含有质子、中子和电子
D.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16.下列各种粒子,不带电的是(  )
A.原子核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17.学习完“原子的构成”之后,萍萍同学形成了以下认识,其中错误的是(  )
A.原子由居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B.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
C.原子核的质量和电子的质量相差不大
D.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
18.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中子 B.质子 C.电子 D.质子和中子
19.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它们的主要差别在于(  )
A.电子数目不同 B.中子数目不同
C.质子数目不同 D.化学性质不同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0.等电子体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下列各组物质不属于等电子体的是(  )
A.NH3和H2O2 B.CH4和NH4+ C.CO和N2 D.Na+和NH4+
三.填空题(共7小题)
21.同一种原子可以用符号表示,其中X表示元素符号,A表示质子数与中子数的和,Z表示质子数.原子的质子数为   ;中子数为   ;元素符号为   ;该原子形成的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
22.有Mg2+和Mg两种粒子,回答:Mg2+中的“2”表示   ;Mg2+和Mg的质子数   (填相同或不同);Mg2+核外共有   个电子.
23.依据阳离子原子阴离子完成下列问题。
(1)原子:质子数﹣电子数=0,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   ;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离子   。
(2)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一定失去电子
B.一定得到电子
C.得失电子都有可能
D.不能得到电子,也不能失去电子
(3)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的是   
A.非金属的原子B.金属的原子
C.稀有气体的原子D.不能确定
24.钠和硫由原子变成离子
①钠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原子核不发生变化,核电荷数是   ,元素种类不改变,如此变化后的钠原子带上1个单位   电荷,变成了钠离子,钠离子表示为   ,这样的离子为阳离子.
②硫原子最外层有   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   个电子,原子核不发生变化,质子数为   ,元素种类不改变,如此变化后的硫原子带上   电,变成了硫离子,硫离子表示为   ,这样的离子为阴离子.
25.当氯原子变成氯离子时,一定发生改变的是   .
①质子数 ②电子层数 ③最外层电子数 ④化学性质 ⑤粒子的电性 ⑥原子核.
26.在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不显电性的粒子是   .
(2)在同一原子中数目相等的粒子是   .
(3)质量最小的粒子是   .
(4)带正电荷的粒子是   .
(5)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   .
27.原子是由   (带正电)、   (带负电)、   (不带电)构成,其中   和   构成原子核,   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原子的质量集中在   上,决定原子质量的粒子是   和   ,相对原子质量=   +   .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8.1911 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等人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下面的实验。他们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 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 α 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①大多数 α 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②一小部分 α 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③极少数 α 粒子被弹了回来。
据此,他提出了带核的原子结构模型: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请你根据卢瑟福 α 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分析说明出现上述 3 个现象的原因:
(1)现象①   
(2)现象②   
(3)现象③   。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9.(1)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a,其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个,则其相对原子质量为   
(2)已知可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mkg,若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nkg,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写出计算过程)
30.M元素的离子为M2+,其核外电子数为a,核内中子数为b,则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六.解答题(共1小题)
31.请看下表,按要求回答问题: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0
   
   

   
   
8
16

   
12
12
   

26
   
   
56
(1)请把上表中的空白处填完整.
(2)通过填表:分析数据,你从中得出的规律有哪些?(至少写出2条)
①   ;
②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19小题)
1.解: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电荷数,钔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01,则钔原子的质子数为101;
故选:A。
2.解:由题意可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再根据“原子序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则可知核外电子数为34、质子数为34、中子数为79﹣34=45,核电荷数为34。
故选:A。
3.解:某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5,原子核中有16个中子;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5,核内有16个中子,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16=31。
故选:C。
4.解:115号为镆元素(Mo),核电荷数为115,在原子中,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所以镆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15。
故选:D。
5.解: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核一定不变;
故选:C。
6.解:阳离子A3+的核外有23个电子,是由A原子失去3个电子形成的,所以A原子的核外有26个电子,核内有26个质子,核电荷数=质子数,所以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6。
故选:C。
7.解:核电荷数为17,核外电子数为1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带负电荷,属于阴离子。
故选:C。
8.解:A、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不一定等于n,故A错误;
B、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故B正确;
C、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n﹣x,故C错误;
D、Rn+离子是表示失去n个电子后形成的阳离子,所以m═n+x,而不是m═x﹣n,故D错误。
故选:B。
9.解:A、Na+是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所以Na+核外有2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是质子数大于核外电子数,故A错误;
B、Ne核外有2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但是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故B错误;
C、O2﹣是氧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所以O2﹣核外有2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C正确;
D、S2﹣是氧硫原子得到2个电子形成的,但是S2﹣核外有3层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8,质子数小于核外电子数,故D错误。
故选:C。
10.解:①1个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它们的核电荷数没有发生改变,它们的核电荷数相同,故选项说法正确。
②1个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则Fe3+、Fe2+、Fe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③1个Fe失去2个电子形成Fe2+,失去3个电子形成Fe3+,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不完全相同,故选项说法错误。
④Fe3+、Fe2+、Fe三种粒子的核外电子数不同,而原子的质量主要是集中在原子核上,则三者的质量几乎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⑤由于三种粒子的质量几乎相等,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则等质量的三种微粒含有的质子数相等,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①④⑤说法正确。
故选:A。
11.解:A、因它们是同种元素形成的微粒,质子数相同,故核电荷数相同,正确;
B、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故质量几乎相等,正确;
C、镁离子是稳定结构,镁原子易失去电子,不稳定,故镁离子比镁原子稳定,正确;
D、镁原子失去电子形成镁离子,二者的电子层数不同,错误;
故选:D。
12.解:A.因原子变为离子时,质子数不变,故A正确;
B.相对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变为离子时,原子核不变,所以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相同,故B正确;
C.钠原子和钠离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决定其化学性质不同,故C错误;
D.Na原子核外有11个电子,Na+的核外有10个电子,Na比Na+多一个电子,故D正确。
故选:C。
13.解:由题中信息“13C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可类比推知3He中的数据3是指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氦原子的质子数是2,所以中子数是1。
故选:B。
14.解: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决定该原子种类的粒子是c,故错误;
B.质子数和中子数不一定相等,原子中b与c的数目不一定相同,故错误;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集中在b和c上,故错误;
D.原子中质子数=电子数,a与c的数目一定相同,故正确;
故选:D。
15.解: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故A叙述正确;
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例如,金属是由金属原子构成的。故B叙述正确;
C、有的原子中只含有质子、电子,不含有中子,例如,氢原子中不含有中子。故C叙述不正确;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电子的质量与质子、中子的质量相比较很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D叙述正确。
故选:C。
16.解:原子不显电性,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其中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A、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错误。
B、质子带正电,故选项错误。
C、中子不带电,故选项正确。
D、电子带负电,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7.解:A、原子的构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故A说法正确;
B、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核外电子在离核远近不同的区域中运动,故B说法正确;
C、电子的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C说法错误;
D、原子核的体积很小,原子核的体积与整个原子的体积相比要小很多,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18.解: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但是中子不一定存在,例如普通氢原子不含有中子,故原子核中一定含有质子。
故选:B。
19.解:元素的种类是由质子数决定,碳﹣12、碳﹣13、碳﹣14都是碳元素的原子,核内质子数都是6,质子数目相同;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子数目相同;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于元素的化学性质,化学性质相同,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不同,故中子数不同。
故选:B。
二.多选题(共1小题)
20.解:A、NH3中含有10个质子和10个电子;H2O2中含有18个质子和18个电子,都含有4个原子;所以原子数目虽然相同但是电子数目不同,故A不属于等电子体,故A正确;
B、CH4中含有10个质子和10个电子;NH4+中含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都含有5个原子。所以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属于等电子体,故B错;
C、CO中含有14个质子和14个电子;N2中含有14个质子和14个电子,都具有2个原子,所以具有相同的电子数目和原子数目,属于等电子体,故C错;
D、Na+中含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含有1个原子;NH4+中含有11个质子和10个电子,含有5个原子,所以虽然电子数目相同但是原子数目不同,不属于等电子体,故D正确;
故选:AD。
三.填空题(共7小题)
21.解:从符号各种符号表示的意义可知:的相关微粒个数分别是该原子质子数是11,中子数是12,元素符号是Na,因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其核外电子数是11,最外层为1个电子,该层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掉,而成为带一个单位正电荷的钠离子,所以该离子核外电子数是10.
故答案为:11;12;Na;10;
22.解:Mg2+中的“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镁原子失去2个电子后形成镁离子,质子数不变,一个镁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2,核外有12个电子,核外电子排布是2、8、2,易失去最外层的两个电子,达到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变成带两个正电荷的镁离子,故一个Mg2+核外共有10个电子.
故答案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的正电荷;相同;10.
23.解:(1)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所以原子:质子数﹣电子数=0,原子不带电;
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0,离子带正电;
阴离子:质子数﹣电子数<0,离子带负电;
故填:>0;带正电;<0;带负电;
(2)阳离子是原子失去电子形成的,阴离子是原子得到电子形成的,所以一种元素的离子变成原子,得失电子都有可能;故选:C;
(3)金属的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故选:B。
24.解:①由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以看出:钠原子最外层有1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带1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钠原子核不发生变化,核电荷数是11,元素种类不改变.
②硫原子原子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是6,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其离子符号为:S2﹣.
硫原子核不发生变化,核电荷数是16,元素种类不改变.
故答案为:
①1;失去;11;正;Na+.
②6;2;16;负;S2﹣.
25.解:氯原子变成氯离子是得到了一个电子,质子数不变还是17,电子层数不变,还是3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变了,化学性质变了;粒子的电性变了;原子核不变.
故答案为:③④⑤
26.(1)整个原子不显电性,分子由原子构成,所以分子也不显电性,中子不带电不显电性;
(2)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核电荷数;
(3)电子质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4)原子核带正电荷,质子带正电荷;
(5)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分为质子和中子,所以决定原子质量大小的粒子主要是质子和中子.
故答案为:(1)分子、原子、中子.
(2)质子、电子.
(3)电子.
(4)原子核、质子.
(5)质子和中子或/原子核.
27.解:原子的结构: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的带负电的电子构成.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构成,在原子中,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转,原子核所带的带的电荷数即核电荷数等于质子数等于电子数,电子的质量很小,常忽略不计,决定原子质量的是质子和中子,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质子数+中子数.
故答案为:质子;电子;中子;质子;中子;电子;原子核;质子;中子;质子数;中子数.
四.实验探究题(共1小题)
28.解:①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没有碰到质量大的物质,即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②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由于同性相斥,α粒子带正电,原子核也带正电荷;
③有极少数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碰到了比它质量大得多的物质,即原子核质量很大;
故答案为:
(1)原子核很小,原子内部有很大空间。
(2)原子核带正电,α粒子途经金原子核附近时,受到斥力而改变了运动方向。
(3)金原子核质量比α粒子大很多,当α粒子碰到金原子核被弹了回来。
五.计算题(共2小题)
29.解:(1)某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a,原子中:核电荷数=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核外电子数为a,中子数比电子数多4,则中子数为a+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则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a+4=2a+4。
(2)已知一个碳原子的质量为mkg,一个铁原子的质量为nkg,则铁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答案:
(1)2a+4;
(2)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30.解:由于M2+,核外电子总数为a,可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总数为a+2,由于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所以其质子数等于a+2.因为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中子数可知M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a+b+2;
故填:a+b+2.
六.解答题(共1小题)
31.解:(1)根据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填表即可.
(2)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在原子中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原子核中不一定含有中子.
故答案为:(1)
原子种类
质子数
中子数
核外电子数
相对原子质量

1
0
1
1

8
8
8
16

12
12
12
24

26
30
26
56
(2)①核内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②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9/28 18:31:05;用户:菁优网试用;邮箱:jywcs@xyh.com;学号:30612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