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秋部编本语文五年级上册冀中地道战同步课时练习题
(适用2019秋全国新教材)
一、选词填空。(填序号)
A.地道(dɑo) B.地道(dào)
1他是个(____)的长春人。
2冀中平原的(____)在抗日战争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空。
不但……而且…… 虽然……但是……
因为……所以…… 如果……就……
(1)(__________)天气寒冷,(________)他的心里感到很温暖。
(2)你(_________)还不努力学习,(________)不能通过期末考试了。
(3)冀中平原上的人民(___________)坚持了生产,(________)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三、句子训练营。
(1)①忽然,远远的水面上露出个小脑袋来。雨来像小鸭子一样抖着头上的水,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吹着气,望着妈妈笑。
(2)②这两句子都是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比较这两个句子,说一说分别蕴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冀中平原上的人民坚持了生产。 冀中平原上的人民有力地打击了敌人。
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把上面的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3)人在地道里怎么能了解地面上的情况呢?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
请把上面的句子改写为陈述句。
(4)用温和的不同意思写句子。
温和(表示气候):
温和(表示态度):
四、按要求写句子。(6分)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清明上河图》是幅画。(扩写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被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改为被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阅读题。
白洋淀里荷花香
我的家乡——白洋淀,是个风景秀美的好地方。那一望无际的湖水,浩瀚无垠、碧波粼粼。
七月间,正是荷花盛开的时节。满淀的荷叶挨挨挤挤,宛如一块拼成的巨大的碧玉,与天相接。你看那荷花秆多像青竹,笔直细长,上面长满了小刺儿,从茂密的荷叶中钻出来。那含苞欲放的荷花,形同大青桃。一枝枝,一排排,数也数不清,仿佛她们要“饱蘸(zhàn)白洋万顷水,写满蓝天十里云”。
最引人注目的还要数那娇艳无比的野荷花。人工培育的荷花,花瓣多是白色,而野荷花却是五颜六色,白如玉,红如火,粉如霞,黄如金。有的野荷花把她们那娇美的脸盘紧贴着水面,就像一个个顽皮的孩子在荷叶间捉迷藏,随着荷叶摇曳,时隐时现。仔细一看,她们那金黄色的花蕊上还有蜜蜂在飞舞,花瓣上有粒粒水珠滚来滚去,在阳光下就像颗颗珍珠在闪耀。有的野荷花,高高地伸出水面,像亭亭玉立的少女身穿粉红色的纱裙在翩翩起舞。
微风吹来,满淀的荷花散发出阵阵清香,令人心旷神怡,陶醉其中。我爱风景如画的白洋淀,它是冀中平原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1照样子,写词语。
亭亭玉立(AABC式)( ) ( )
2从短文中找出一个比喻句,用“____”画出来。在这句话中,作者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__。
3白洋淀的湖水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按照短文内容填空。
人工培育的荷花,花瓣多是( ),而野荷花却是( ),( ),( ),( ),( )。
5短文主要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
A.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B.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六、阅读题。
晋察冀边区的青年抗日先锋队(节选)
陶诗秀
1939 年,敌人实行“强化治安”、推行“囚笼政策”,强迫群众修公路、挖壕沟、筑围墙、建炮楼,企图分割、封锁我抗日军民,达到逐步消灭抗日力量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青抗先带头对敌展开以捣毁敌人交通线和通讯网为主要目标的破击战,在这场破铁路、割电线、炸桥梁的特殊战斗中大显身手。
当年,冀中献县的几名青抗先队员,将自制炸药装入箩筐,在火药上插支引燃的香,箩筐上绑好纵横交叉的长竿,趁夜色放入河中,让其顺流飘向敌人守卫的商家村桥。当箩筐飘近桥边,长竿即被桥墩所阻,待香一经燃尽,筐内炸药突然爆炸,转眼之间便毁掉了这座桥。守桥的敌人惊慌失措,怎么也搞不清桥是怎么被炸的。
冀中区青年爆破能手李寿江,在当青抗先队长期间买了把虎头钳,专门用来破坏敌人公路上的电线。他在地里干活看到公路上没有敌人时,就飞身上路,爬上电杆,剪断电话线, 把线一圈圈地缠在自己身上,背到田间,扔进井里。敌人派电话兵刚刚修复,他又伺机割断, 弄得敌人无可奈何。一年下来,他把割来的几斤电线交到区政府,受到上级的表扬,群众都热情地称他为“铁丝大王”。又一年,他带领一个青年破线组,既割线又锯电杆。有时卡断新电线,换上非金属线,使敌人找不到电话不通的原因。有时,他们还把电线头埋在公路上与地雷连接,使敌人多次被炸。就这样,敌人修,我们破,直到日本投降,安国至定县公路上的电话线也没有通过几天。
(选自《文史月刊》,2018 年第 3 期)
1解释词语。
指吓得慌了手脚,不知如何是好。(______)
指感到没有办法,只有这样了。(______)
2敌人实行“强化治安”、推行“囚笼政策”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青年抗日先锋队是怎样破坏敌人的通讯电线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给下列句子中蓝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在括号里填上序号。
透:(1)渗透,穿透;(2)暗地里告诉;(3)透彻;(4)达到饱满充分的程度;(5)显露
1孑口上装着吊板,如果敌人放毒气,就把吊板放下来挡住,不让毒气往里透。( )
2敌人毒辣透顶的扫荡被粉碎了。
3这朵花白里透红,美极了。
虚:(1)空虚;(2)空着;(3)虚假;(4)虚弱;(5)虚心;(6)因心里惭愧或没有把握而勇气不足
4坑里插上尖刀或者埋上地雷,上面用木板虚盖着。
5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6为了掩饰内心的恐惧,敌人只能虚张声势。
八、给下面的句子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1( )敌人来了,我们( )钻到地道里去,让他们扑个空。
2人藏在洞里,( )不气闷,( )不嫌暗。
3( )进了活道,敌人( )过不了关口。
4在地道里( )有警戒洞,( )有迷惑洞。
九、写出句中带点词的意思。
1敌人尝到了地道战的厉害。( )
2为了解决这项技术难关,他们尝试过多种方法。( )
3敌人一踏上去就翻下坑里送了命。( )
4听了他的话,我的心里也就踏实了。( )
十、缩句。
1冀中人民在广阔平原的地底下挖了不计其数的地道。
2冀中人民创造的地道战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留下了惊人的奇迹。
【参考答案】
一、A B
二、(1)虽然 但是 (2)如果 就 (3)不但 而且
三、(1)比喻
第一句生动地写出了雨来的游泳本领高和他的活泼可爱,透出了作者对他的喜爱之情;第二句形象地写出了敌人的凶残和凶恶,表达了作者对鬼子的憎恨。
(2)不但……还
(3)示例:民兵指挥部派出一些人分布在各处,发现了敌情就吆喝起来,一个接一个,一直传到指挥部里,人们在地道就知道了地面上的情况。
四、(1) 冀中人民在平原的地底下挖了地道。
(2) 《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3) 乡亲们乐于助人的精神把一对年过六旬的老人深深地感动了。
五、示例:楚楚动人 恋恋不舍
2示例:仔细一看,她们那金黄色的花蕊上还有蜜蜂在飞舞,花瓣上有粒粒水珠滚来滚去,在阳光下就像颗颗珍珠在闪耀。
水珠 珍珠
3一望无际,浩瀚无垠,碧波粼粼。
4白色 五颜六色 白如玉 红如火 粉如霞
黄如金
5B
六、1 惊慌失措 无可奈何
2分割、封锁我抗日军民,逐步消灭抗日力量
3既割线又锯电杆,有时卡断新电线,换上非金属线,使敌人找不到电话不通的原因。
4青年抗日先锋队对敌展开以捣毁敌人交通线和通讯网为主要目标的破击战。
七、一、(1)二、(4)三、(5)四、(1)五、(5)六、(6)
八、一、如果......就 二、既......又 三、即使......也 四、不但......而且
九、一、 经历 二、 试 三、 用脚踏踩 四、 安定,稳定。
十、1冀中人民挖了地道。
2地道战留下了奇迹。